周燕濤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4-0022-02
設計意圖
全世界將近200個國家飲用「可口可樂」公司的產品,平均每天都超過10億杯!這位飲料界的大明星,早已成功的風靡全球,成為人人都可享受的世界名牌。由于我們學校基于得天獨厚的資源——佛山小記者協會,應該好好利用它,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活動目標
1.通過開展“走進可口可樂集團”的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接觸社會的機會,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獲得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同時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個性品質。——社會人文學科
2.通過學生收集資料,探討問題,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出對研究問題的信心和樂趣。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發現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自然和科學
3.收集有關可口可樂的資料,編寫可口可樂廣告語,培養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語文學科
學生學習案例部分:
巧用資源定主題
由于我們學校基于得天獨厚的資源——佛山小記者協會。在本學期開學初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討論會上,同學們從各自興趣、愿望出發,提出了許多想法。上面所提及的那些孩子要求了解可口可樂公司的想法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可口可樂公司作為我校一個得天獨厚的課程資源,應該好好利用它,為學生的發展服務。于是,我們在班級范圍內征求學生的意見。走進大型國有企業,對孩子們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走進可口可樂集團》該項活動主題幾乎全票通過。
群策群力定方案
活動主題誕生了,接下來該考慮活動應怎樣具體開展了,可不能像只無頭的蒼蠅到處亂撞。對于已有一年綜合實踐活動經驗的學生來講,他們心里早就有了譜,同學們紛紛表示:“我們應該先定個計劃,活動才有頭緒。”經過小組討論,集體商討,加上老師的有效指導,一份具體的活動計劃“出爐”了。
參觀之旅有價值
經過和可口可樂公司的領導協商,在大家的期盼中,我們的參觀之旅終于拉開了帷幕。活動中,我們受到了公司工會領導的熱情接待。在他們悉心的組織安排下,同學們聆聽了廠史介紹、產品介紹、實地參觀了生產車間,目睹了精美的樣品可樂。珍貴展品,目不暇接,還親自到寬敞舒適的“可口可樂”繽紛世界展館參觀了一番。令人欣喜的是,同學們因為是有備而來,整個參觀過程,始終饒有興趣,他們用心聽,仔細看,大膽地和工人進行交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黃經理不僅全程陪同同學們參觀,還耐心地接受了同學們兩個多小時的采訪。
交流生成新主題
這一節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大家異常地興奮。同學們的桌上擺滿了一張張寫滿參觀收獲的小卡片,他們愛不釋手地握在手里,臉上洋溢著如獲至寶般的快樂。討論、交流開始了,孩子們滔滔不絕的話語不斷地在我們的耳畔響起,他們每一個都顯得是那樣得投入、激動。就這樣,談著談著,交流中讓大家反響熱烈、獲得共鳴的一些問題清晰地凸現了出來。權衡了這些問題的可操作性以及問題研究的價值,最終,大家把目光鎖定在了以下六個問題上:(一)了解可口可樂公司在中國的發展歷程。(二)研究塑膠對人體的傷害。(三)為可口可樂公司制作廣告。(四)設計可口可樂品牌小飾物。(五)對工廠工人收入狀況進行研究。(六)對可口可樂的銷量狀況進行研究。
各顯神通搞研究
研究內容產生了,同學們立刻根據自己的愛好、能力,以及可享有的資源成立了研究小組。當然,小組的確定并不是隨意進行的。活動主題確定以后,學生便自愿組成研究小組。活動開始了,同學們全都忙開了。上網、進圖書館查找資料;做實驗;參觀北滘鎮防疫站,訪問專家,了解塑膠對人體的傷害;采訪周圍的男女老少,了解他們喝飲料的情況;向可口可樂公司生產線的工人了解他們的收入狀況;寫觀察日記,作采訪記錄,寫倡議書,寫調查分析報告……同學們儼然是一個個小記者、小小研究員,工廠、機關、學校、社區,隨處可見他們匆忙的身影,匆匆的腳步。
這一階段的實踐中,各小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各顯神通,多方出擊,研究活動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終于可以告一段落,進行成果匯報了。
精彩紛呈匯報課
4月19日下午,終于迎來了本次主題活動的總結匯報課。作為學校推薦課,恰逢在我校進行“督導評估”的督導團的全體領導也將前來觀摩。同學們心潮澎湃,怎么都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個個躊躇滿志,渴望在聽課的領導、老師和其他同學面前漂亮地露上一手。
豐富多彩的體驗
這次歷時一個月的研究實踐活動,同學們親近了社會、獲取了大量的書本以外的信息,很好地發展了自我,可謂收獲頗多。他們把自己的收獲、體驗,對活動的評價、建議都寫在了日記本上。
終結評價促發展
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的發展開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會的廣闊空間,學生在這個大空間里發展綜合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發展多方面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各種能力,綜合實踐活動將成為學生成長的一片綠洲。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產生,確實向老師提出了挑戰,要讓它成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徑,讓它真正成為服務于學生,讓學生喜歡的學科,老師們的意識及實際操作方法是必須講究的,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要“動”,在“動”中體驗,在“動”中獲得真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