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常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領導干部的家風問題,在許多場合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2017年2月13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指出:領導干部嚴格自律,要注重同特權思想和特權形象做斗爭,從自己做起,從身邊人管起,從最近身的地方筑起預防和抵御特權的防護網。這些重要論述賦予了家風建設以新的時代內涵,為新形勢下加強領導干部家風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領導干部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注重家庭、家教、家風的傳統。古往今來,中華民族在歷史上早已達成了一個共識,身、家、國、天下,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歷來是個人成長的基本路徑。習近平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強調:“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這三個“注重”,是中國千百年遵循的優良傳統,也是維系中華精神的文化基石。對領導干部來說,好家風是好作風的營養劑,家風正則作風淳;壞家風是壞作風的催化劑,家風不正很容易導致作風不正、為官不廉。
首先,良好的家風是干事創業之基。“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沒有好的家風家教,既難以清白做人,也無法專心做事。從一些優秀領導干部身上我們發現作風廉潔的干部大都有良好的家風。廉潔的作風,會帶出良好的家風;良好的家風,又會促進養成廉潔的作風。家,不僅是一種情感牽掛,更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修身立德的精神起點。家風猶如家庭成員的精神紐帶,成為一個人精神成長的母體。對領導干部而言,家風更是砥礪品行、干事創業不可或缺的精神指針。成長于克勤克儉、崇儉抑奢的家風環境,自會多一份厲行節儉、反對浪費的主動;沐浴著謙虛謹慎、律己以嚴的家教熏陶,也會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覺。可以說,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有什么樣的精神狀態和價值追求,也就有什么樣的事業成就。
其次,良好的家風是抵御腐敗的重要防線。對領導干部的家庭來說,良好的家風是抵御腐敗的重要防線。沒有良好的家風,領導干部就可能讓自己和家庭成員變得“任性”。良好的家風,能讓人養成廉潔的作風。領導干部如果家風不正,很容易導致原則在親情面前變通、底線在親情面前失手。一些領導干部的家風不正,已成為作風問題滋生、腐敗現象蔓延的重要根源。據統計,80%的高官腐敗都與家庭成員有著密切關系。為了滿足家人的欲望,就縱容他們生活奢靡、胡作非為,繼而受人恩惠、收人錢財、非法牟利,最終演變成“全家腐敗”、“斂財總動員”。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令計劃、蘇榮等人的落馬,都有“全家腐”,甚至是家族式腐敗的特征。
第三,領導干部的家風關系黨風政風。領導干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干部作風的重要表現。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指出:“領導干部的家風,不僅關系自己的家庭,而且關系黨風政風。”領導干部純正家風、弘揚好的家風,無疑是黨風向好、社會向善的最好催化劑。福建東山縣原書記谷文昌盡管去世三十多年,但谷家“清白持家、簡樸本分、為民奉獻”的家風仍然在當地干部群眾中傳頌。反之,近年來被查處的高官“全家腐”的案例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家風不好,會帶壞一方黨風政風;沒有好的家風,就很難有好的黨風政風。
二、領導干部要在抓好家風做出表率
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指出:廣大家庭都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作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發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以黨內紀律規矩的方式,首次將廉潔齊家列為黨員領導干部廉潔自律規范的重要內容之一,將樹立良好家風列為黨員領導干部的必修課。
首先,要正確對待手中的權力。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是人民給的,只能為人民辦事,而不是身邊人招搖撞騙、為非作歹的旗號,更不是親屬謀取好處、撈取油水的工具。領導干部在內嚴管家人,不為家人謀取私利;在外珍惜名聲,不讓親屬亂打旗號,這是對黨規黨紀的高度重視,是對手中權力的敬畏、對家人和百姓的高度負責。有權不可任性,要按照“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的原則行使權力。許多落馬官員知法犯法,說到底就是無視黨紀國法,對紀律法律毫無敬畏之心。
其次,要嚴以修身律己。良好家風的養成與修身養性一樣,是一個久久為功的過程。相比普通人,領導干部的家風更需要時刻砥礪、不斷修煉。《論語》中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就說明了領導干部既是黨和人民事業的骨干,也是家庭和家族的表率,必須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覺,做到家里家外一個樣,臺上臺下一個樣,八小時內和八小時外一個樣。
最后,要嚴格對家人進行教育管理。群眾不僅關心黨員領導干部自身是否廉潔自律,更注意其配偶子女等在社會上的言行舉止。領導干部的行為是家風的重要源頭,其言行舉止會對子女親屬產生重要的導向作用。習近平明確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教育親屬子女樹立遵紀守法、艱苦樸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觀念,明白見利忘義、貪贓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領導干部對子女親屬的管理,有些時候是難以用硬制度約束的。這就要求領導干部通過家風、家規、家訓等,用精神力量對子女親屬及身邊人進行約束。要嚴肅家規,對家人進行嚴格教育、嚴格要求、嚴格監督,防微杜漸。要教育引導家人時時、事事、處處耐得住清貧、經得起誘惑。
三、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家風
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強調,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向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等同志學習,做家風建設的表率,把修身、齊家落實到實處。
培育優良家風,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總覽歷史圣賢無不看重家風建設。據記載,我國古代公開出版的家訓就有120多種,如《顏氏家訓》、《朱子家訓》、《章氏家訓》等,流傳至今。歷代家訓,都特別強調家國天下、積德行善、以儉治家、以廉養人的思想。“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莫營私利”、“有德者皆由儉來,侈則多欲”等,都體現了這一點。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優良家風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在我們黨九十多年歷史中,積淀了許多優良傳統,這對我們黨的發展以及每一名黨員干部的成長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立足于傳統的優秀家風家訓,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歲月中同樣形成了一整套具有特定內涵的關于治家的行為和道德規范,這便是一直為我們所傳承和頌揚的共產黨人的家風――紅色家風。紅色基因哺育的良好家風,既能惠及一個家庭,更是整個社會的共同財富。這其中,老一輩革命家所樹立的醇厚家風,是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內化于我們黨的精神氣質。毛澤東總是要求子女與老百姓一樣,不允許搞特殊化,他常說的一句話是:“誰叫你是毛澤東的兒女呢?”他要求子女樹立平民思想:“靠我毛澤東不行,還是要靠你們自己去努力、去奮斗。”周恩來有十條家規,其中包括:不許動用公家汽車;凡個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別人辦;生活要艱苦樸素;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說出與周恩來的關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謀私利,不搞特殊化等。朱德引導長女要“接班不要接官。”彭德懷教育侄子“近水樓臺不得月。習仲勛要求子女的做人做事的良好家風,更是深刻地烙印在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中。從老一輩革命家們嚴格清廉的家風家規中,領導干部要懂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在加強自身黨性修養的同時,切不可忽視良好家風的培育和建設。
許多先進典型人物,都是嚴于持家的模范。焦裕祿對子女要求極為嚴格,從不給子女“特殊關照”。“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飯”是谷文昌對子女的一貫要求,他的五個子女在工作、生活上沒有得到過任何“特殊照顧”,哪怕是政策允許的事情,谷文昌也不替子女“爭取”。楊善洲多次謝絕了組織的好意,沒有將家人轉為城鎮戶口。在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的今天,這些浸潤著黨的宗旨和優良傳統的好家風,如一件件“傳家寶”,為廣大黨員干部樹立了典范,為改進黨風政風、落實從嚴治黨提供了有力“抓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