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菊香 輝華昌 董守東 胡志紅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9-0-01
在神經系統疾病中,腦血管病比較高發,極易導致患者死亡,即使存活也會有后遺癥出現,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包括腦供血不足、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以及腦梗死等[1-2],其發病率不斷升高,急需引起重視,早期診斷和治療可有效改善預后。為了探討頸部血管多普勒彩超檢查在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筆者做了以下研究: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從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中抽取100例作為此次研究對象,經MRI檢查、CT檢查被確診,年齡最大78歲,最小60歲,平均(70.25±4.13)歲。最長病程10年,最短9個月,平均(5.13±2.26)年。包括64例腦梗死和36例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病例選取時間是2014年8月1日-2017年6月30日。
1.2 方法
檢查儀器為阿洛卡a7超聲診斷儀,8MHz至12MHz為探頭頻率范圍,協助患者仰臥在檢查床上,將墊枕放在頸部,頭部向一側偏轉,保證頸部暴露完全,在探頭上涂抹耦合劑,進行二維超聲掃描,掃描起始位置為頸根部,直至頭端,對頸內外動脈、頸動脈進行橫向掃查,對斑塊存在情況進行觀察,同時觀察斑塊的大小、存在部位、軟硬度、形狀以及穩定性,縱向掃查前將探頭偏轉九十度。
1.3 觀察指標
統計存在斑塊患者的例數,確定斑塊的穩定性、軟硬度以及管腔狹窄程度、狹窄部位血流狀況,同時對輕重度狹窄處的阻力指數、舒張期血流速度以及收縮期最大流速進行測量。
1.4 統計學處理
將阻力指數等計量資料[用(±s)表示,t檢驗]和斑塊陽性率等計數資料(用%表示,卡方檢驗)投入SPSS18.0版軟件中進行處理。P<0.05表示對比數據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斑塊穩定性。存在斑塊的患者共90例(90.00%)。51例(56.67%)穩定斑塊,39例(43.33%)不穩定斑塊。
2.2 斑塊軟硬度。軟斑29例(32.22%),硬斑20例(22.22%),混合斑41例(45.56%)。
2.3 管腔狹窄程度。管腔狹窄32例(35.56%)。11例(34.38%)輕度狹窄,18例(56.25%)重度狹窄,3例(9.38%)完全閉塞。
2.4 狹窄部位血流狀況
輕度狹窄部位:阻力指數為(0.59±0.07),舒張期血流速度為(22.86±4.67)cm/s,收縮期最大流速為(81.36±5.49)cm/s。
重度狹窄部位:阻力指數為(0.91±0.10),舒張期血流速度為(62.54±4.13)cm/s,收縮期最大流速為(141.58±10.32)cm/s。
完全閉塞部位:存在短條狀血流信號或不存在血流信號。輕度、重度狹窄部位的阻力指數、舒張期血流速度以及收縮期最大流速相差較大,p值小于0.05。
3 討論
頸動脈病變導致頸動脈狹窄是引發腦血管病的高危因素,數據調查發現,五十歲以上的人群中有百分之三十以上患有不同程度的頸動脈疾病,頸動脈粥樣硬化十分容易引發缺血性腦血管病[3-4],主要是由于管腔狹窄后會減少腦血流量,引發低灌注,其次,斑塊成份脫落后會引發腦栓塞,粥樣硬化斑塊不斷增大后,會將血管直接堵塞,導致動脈閉塞[5-6],造成梗塞,性別、年齡、吸氧、心臟病、高脂血癥、高血壓等都是導致頸動脈硬化的因素。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金標準)、螺旋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頸部血管超聲等是診斷頸動脈狹窄病變的方法,各種造影方式都存在創傷性,且價格昂貴,普及難度大。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具有無創性,操作簡單,重復性高,能夠將頸動脈粥樣硬化程度、頸動脈狹窄程度等多項信息全面反映出來。頸動脈斑塊在頸內動脈起始部位、頸動脈分叉處比較高發[7],受血流流速加快等因素的影響,會增加阻力,導致混合型斑塊出現,利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技術能夠根據斑塊位置的血流信號對斑塊穩定性進行判斷,確定疾病發展程度,評估腦梗死風險。
本次研究斑塊陽性率為90.00%,可見頸部血管多普勒彩超檢查能夠有效檢出斑塊,同時還能判斷斑塊的穩定性、軟硬度、管腔狹窄程度以及狹窄部位的血流狀況。
總而言之,頸部血管多普勒彩超檢查診斷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具有較高的價值。
參考文獻:
楊新春.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行頸部血管多普勒彩超的臨床意義[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3):54-55.
廖玉鋒,李英斌,周梅君.頸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對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診斷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15,22(10):1047-1048.
陳薈云.頸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對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價值探討[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22):150-151.
譚瑤.彩色多普勒超聲與DSA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顱外段頸動脈狹窄的對照研究[J].河北醫學,2016,22(5):708-711.
蔣雪,馮蕾,王瓊.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頸動脈粥樣硬化與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6):76-78.
王淵霞,溫艷婷,盧靜.經顱多普勒超聲與頸動脈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影聯合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價值[J].廣西醫學,2016,38(9):1298-1300.
吳建軍.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頸動脈狹窄的臨床價值[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5,17(10):677-6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