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摘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且無論是實用類、論述類文本閱讀,還是文學類的文本閱讀,均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有所提高的重要依托。此外,閱讀教學過程中有效、合理的切入點可培養學生實際的閱讀能力,并能促進學生邏輯思維及整體意識的形成,從而真正促進閱讀教學效率的提高。本文主要對高中語文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切入點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幾點建議,現作如下闡述。
【關鍵詞】閱讀教學 高中 語文 切入點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4-0075-01
選擇正確、合理的閱讀切入口是促進學生閱讀能力有效提高的重要手段。切入口即突破口,是指將語文課文中的一系列重難點與知識點集中在一起并牽動全文的提問,從而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研讀,并進行適當的衍生擴展,進而真正做到準確解讀,深入理解[1]。而有效的切入點需要經過精心地設計才能達到牽一點而動全文的效果,也才能促使學生更深層次地去感悟、理解整篇文本。
一、以課文題目為基點,尋找切入點
課文的題目是全篇文章的中心概括,同時也是作者經過仔細斟酌、精心揣摩后而選定的,可以說是文章的精髓所在,也可以說是本文的“眼睛”。文章的題目在一定程度上將文章的中心準確地顯現了出來,可謂是意蘊豐富[2]。而課文的題目又是吸引讀者注意力與閱讀興趣,促使讀者產生閱讀內動力的關鍵因素,因此,以課文的題目為閱讀的切入點,有助于刺激學生主動地去揭開課文的“廬山真面目”。
例如,教師在對《燭之武退秦師》進行教學時,可將“燭之武退秦師”作為閱讀教學的切入點,并根據題目設計出幾個緊扣課文重點內容的問題:①為什么晉與秦兩國要去圍攻鄭國呢?②鄭伯是通過什么樣的方式說服了燭之武的?③燭之武又是用哪些事例與事實來說服秦伯退兵的?其中的哪一點最為關鍵?④為什么晉文公不愿意向秦軍進攻?等。這些問題層層遞進,緊扣主題。而這樣的切入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還有助于對學生探索閱讀能力進行有效培養。
二、以課文的背景著手,指出切入點
每一個人,每一個時代都擁有一個獨特的故事,這些故事經過文壇巨匠們的進一步創作后,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閱讀一篇語文課文時,作者們的個人經歷、寫作背景、寫作原有、社會與時代的影響等均是高中學生對整篇課文進行理解的基礎。此外,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不僅是教師、教材編者以及文本、學生之間的多層次對話,還是心靈交流及思想碰撞的過程[3]。因此,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教學前,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手法、個人經歷以及內心世界等十分重要。
如“故都的秋”是郁達夫于1934年8月創作的散文,在作者的筆下,故都的秋呈現出了怎樣的特點?作者又是通過刻劃哪幾個景象來表現出“故都的秋”的靜、清、悲涼?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合理結合作者郁達夫所處的時代與背景、生活經歷等來了解郁達夫的思想狀況,并領會他的寫作心情,促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故都的“秋味”,從而有助于培養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
三、以課文中心為依托,明確切入點
理解文章主題,明確課文中心是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與重要前提。而對于課文主題的正確把握需要在緊扣本文中心思想及課文價值取向的前提下強化教師的個性化引導[4];同時,以課文的中心主題為切入點不僅能避免偏離課文主題,還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涵的印象與理解,從而達到和本文進行有效對話的目的。
以《邊城》為例,該篇文章以邊城的小鎮茶峒為寫作背景,描寫了湘西特有的秀麗風光及風土人情,并借船家少女的悲劇愛情來描述出了人心靈的純凈與人性的善良;全文上下可以用一個“美”字來概括。故教師可以圍繞著這個“美”來進行閱讀問題的引導,如:“邊城的‘美體現在了哪幾個方面?課文又是通過怎樣的寫作手法來展現邊城的‘美的?作者創作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等。通過探討上述問題,不僅能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閱讀,還能讓學生充分理解文本中蘊含著的對現實的批判。
總之,正確的閱讀切入點有助于培養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因此,教師應根據文章的特點、寫作背景、主題概括、寫作思想等來選擇合理的切入點,并引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從而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文本的含義,并加深對本文的印象。同時,通過明確切入點,不僅能促進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整體效率及質量的提高,還能達到牽一點而動全文的效果,進而有助于輕松獲取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謀敏.新課標理念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四個轉變[J].新課程:中學,2015(01):37-38.
[2]杜天榮.略論構建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少教多學”模式[J].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旬刊,2015 (03):30-31.
[3]林朝順.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深化——探究式學習[J].學苑教育,2015:(01):86-87.
[4]屈慧會.淺析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華夏教師,2015(06):35-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