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繼馬 鄧娟 張美紅 金連英
【中圖分類號】R4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9-0-02
前言
消化內科中胃腸鏡檢查是其常規檢查手段,然而傳統胃腸鏡檢查技術會對患者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傷,使患者感受到巨大的痛苦,且不少患者拒絕胃腸鏡檢查,導致病情被延誤。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無痛胃腸鏡檢查技術應入人們的事業,從根本上減緩患者進行胃腸鏡檢查的痛苦,提升檢查效率。具體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我院消化內科無痛胃腸鏡診療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遵循自愿原則對其進行分組,一組50例作為對照組,男性35例,女性15例,平局年齡為48.58歲左右;一組50例作為觀察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齡為45.65左右。兩者患者均不存在肝、腎、飛功能腸癌,也沒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沒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即P大于0.05,具有較強的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直接實施胃腸鏡檢查工作,且檢查前不給予麻醉,吸煙患者應在檢查前半個月內不得吸煙。
對觀察組患者實施無痛胃腸鏡診療,并在檢查之前對其實施麻醉處理,即將麻醉藥注射到患者的靜脈血管中,當患者處于睡眠狀態時對其實施胃腸鏡檢查,著重關注患者的脈搏、血壓、心率等情況。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胃腸鏡檢查患者檢查后的不良反應率與檢查成功率。檢查結果的成功標準被劃分成三種形式:其一,“完全”屬于檢查成功,是指患者沒有任何不良反應,檢查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其二,“不完全”同屬于檢查成功范疇,但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反應,檢查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其三,“不能進行”應患者不良反應較大,檢查工作無法順利開展,只能終止檢查。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均順利完成胃腸鏡臨床檢查,僅有少數患者存在不良反應;對照組患者多數出現不適反應,例如惡心、疼痛、嘔吐、咳嗽等現象,且有不少患者因不良反應嚴重,最終放棄檢測。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3 分析
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暴飲暴食、無規律飲食現象頻發,增加腸道疾病的發生率。隨著胃腸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患者自進行傳統形式的胃腸鏡檢查時,時常出現惡心、疼痛、咳嗽等不良現象,導致不少患者對胃腸鏡檢查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不少患者因不愿遭受痛苦而放棄檢測,從而耽誤最佳治療時間,影響治療效果。在先進科學技術的推動下,無疼痛形式的胃腸鏡檢查技術逐步被運用到消化內科檢測工作中,極大程度上代替了傳統胃腸鏡檢查方法,為我國醫療事業帶來新的發展與突破。
無痛胃腸鏡檢查技術主要是通過運用麻醉劑,對患者進行麻醉處理,使患者處于睡眠狀態,然后對其進行開展相應的檢查工作。這種提前處理方法不當能夠消除患者對胃腸鏡檢查恐懼與緊張的心理,還能夠降低患者痛苦,避免不良反映的產生,提升治療效果。本次無痛胃腸鏡臨床檢查活動選用芬太尼麻醉藥劑,該藥劑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本研究活動中,對照組中有53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其中3例放棄后續治療;觀察組中有4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結束檢查后患者能夠在一周內恢復神智。由此可見,患者處于麻醉狀態下,能夠有效降低胃腸鏡檢查對患者帶來的痛苦,且恢復較快,血壓、心率、脈搏均保持正常。
另外,在開展無痛腸胃檢查活動時,醫護人員應全面了解患者的身體請款,針對一些哮喘患者、扁桃體炎患者、食道狹窄患者不可實施無痛胃腸鏡檢查工作,避免意外發生。
綜上所述,胃腸道檢查是消化內科檢查的重要內容,在醫療行業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影響意義與價值。傳統的胃腸道檢查會對患者身體帶來較大的刺激,不少患者因不想承受痛苦而放棄檢測,從而延誤病情。通過運用無痛胃腸鏡檢查技術能夠降低患者痛苦,避免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準確發現患者癥狀,提升治療效果,加快我國醫療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王海鵬.探討應用無痛胃腸鏡診治消化內科疾病的臨床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4,07:82-83.
李強,薛鴻鵬,姜子曄,秦緒富,朱永翠.探討消化內科疾病運用無痛胃腸鏡診治的臨床效果[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05:86-87.
卓媛媛,范祖華.淺析應用無痛胃腸鏡對消化內科疾病患者進行檢查的臨床價值[J].當代醫藥論叢,2014,16:241-2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