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詞典,又稱內部詞匯,指的是詞匯知識在長時記憶中的表征和組織。心理詞典相關的研究是從心理語言學的角度解釋詞是如何在大腦中組織、呈現以及提取的。本文結合心理詞典理論知識,介紹了中國大學生在詞匯學習中的一些問題,試圖從心理詞典的角度去思考詞匯教學與記憶,把心理詞典的理論應用于二語詞匯學習,以便有效的促進二語詞匯的掌握。通過更進一步的對詞匯記憶策略的探討,幫助學生找到擴大詞匯量、建立大容量的心理詞典的方法,進而能夠有效地提高英語學習者詞匯的使用能力。
【關鍵詞】心理詞典 記憶 詞匯建構策略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4-0091-02
一、引言
詞匯量影響著學生表達和理解,詞匯的記憶策略錯誤會導致詞匯使用的諸多問題,如英語口語和寫作中存在詞義模糊,高頻詞使用過度,低頻詞較少使用等問題。中國學生在詞匯學習中缺乏方法,從高中到大學詞匯量在急劇增加,但增加的詞匯量不是系統規則的,且是借助漢語意思記憶的,因此在使用中很難掌控的。學生經常抱怨記過的、寫過的詞很快遺忘;即使記了一些詞,也不知道怎么使用。因此,對詞匯學習產生恐懼和厭倦心理。怎樣提高詞匯量和使用詞匯對于英語學習者是個迫切的問題。本文為英語學習者提出學習詞匯的新視角,即從心理詞典理論出發探討建構心理詞典,及怎樣將心理詞典相關理論應用于第二語言心理詞匯的記憶與建構,從而有效地提高二語詞匯學習和使用能力。
二、心理詞典
(一)心理詞典的含義
心理詞典是存儲在大腦中的詞匯知識的心理呈現形式,是長時記憶中詞匯知識的組織形式,包括詞的讀音、拼寫、與其它詞的關系等特征[1]。 心理詞匯包括兩部分:接受性詞匯(receptive vocabulary)或者消極詞匯(passive vocabulary)及產生性詞匯 (productive vocabulary)或者積極詞匯 ( active vocabulary)。前者是指,這些詞匯出現在語境中時,學習者讀到或者聽到這些詞時就能夠理解它們。后者指的是學習者可以理解這些詞匯,知道正確的讀音,而且能夠將這些詞匯應用于口語或書面表達。兩者可以互相轉化。接受性詞匯和產生性詞匯都是心理術語,因為接受與產生是兩個不同的心理過程。消極詞匯和積極詞匯是涉及到學習者對詞匯掌握程度的認知方式。
(二)心理詞典的模型
桂詩春指出, 心理詞典跟紙質詞典不同:紙質詞典是按照字母順序安排詞匯,而心理詞典是根據語義關聯來儲存詞匯 [7]。紙質詞典是靜態的,知識信息的收集是有限的。而心理詞典是動態的,發展的,包含更詳細的信息如文化信息。心理詞典是根據詞的使用頻率來組織的。使用頻率越高,就越容易提取。心理詞典的組織結構主要是語義網,包括分級網絡和激活擴散網絡。分級網絡是由Collins & Quillian 提出。他們認為與單詞相似的概念在一個范疇和共有關系網絡中以不同的節點的方式存在。[2]例如:“魚”和“動物”,它們是不同層次的節點。這些節點在相互連接的網絡中連接著關系。不同的概念節點有不同的層次。代表“動物”的節點層次比代表“魚”的節點要高。這個模型主要是關于范疇和原型關系。范疇關系或者分類關系是用來處理詞與詞之間的上下位關系。共有關系指的是某些共同特征可以存在于網絡中的不同的層面。由此可見,在我們的記憶中詞匯是通過范疇儲存的。激活擴散網絡是由Collins 和 Loftus 提出。[3]它同分級網絡有一定的相似性。節點代表了概念,同相關的概念相聯系。節點間連接線的長短代表了兩個概念之前聯系的緊密程度。線越短,程度就越強。激活擴散網絡的結構并不是嚴格地分層的,而是更有輻射力,就像一個大的電網,一旦一個概念被激活,電流就會發散出去連接其它概念。
三、建構英語心理詞典的重要性
學好英語需要經歷三個階段:語音、詞匯和語法。詞匯量是英語精通程度的一個基本要素。由詞到短語再到句子,就像給一座建筑打基礎,詞匯是語音、意義和語法的體現。實際應用中,人們用以交流思想的首先是詞。心理詞典理論表明心理詞匯習得的內部規則,對于第二語言詞匯的教學和學習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它可以指導詞匯學習與教學走向一個更合理化和系統化的道路。根據心理詞典理論,正確的輸入方法可以幫助詞匯有效地輸入。McClelland指出語義在單詞的提取速度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根據心理詞典的激活擴散模型理論,內部詞匯基于語義的相似性能夠組織概念網絡結構。[4]因此,如果我們根據語義相似性來組織概念和單詞的輸入就會幫助提高單詞的學習和使用效率。總之,心理詞匯建構對于詞匯學習和語言學習都是至關重要的。理解其重要性并能將有用的理論付諸實踐,就能在擴大心理詞匯中取得大的進步,為后來的英語學習帶來一系列的良性循環。
四、中國大學生詞匯學習的一般特點
這一部分主要是通過課堂活動觀察,以及組織學生對英語學習及詞匯學習的問卷調查中得出的結果。調查對象從大學一二年級非英語專業的四個班中學生中隨意抽取。詞匯學習基本的特征總結如下:
(一)傳統的單詞教學模式
老師讀單詞,然后學生重復。老師會糾正學生的發音、音調,然后針對單詞常用的搭配給學生一些普遍的例子。機械的將例子寫在黑板上,學生跟著抄在筆記本上。這種教學模式中,老師的作用是一個通用詞典,學生是機械的記錄器。雖然這種方法可以給學生提供很多單詞信息,但學生很容易失去興趣,因為他們在詞典中也可以查到。大多數老師重視怎么提高學生的詞匯量,但是忽視了單詞掌握的質量問題。他們使用一些方法幫助學生記住單詞比如:諧音法、拆分法、圖像法,這些方法都是教學生把單詞通過漢語意思聯系起來,沒有任何的應用。傳統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數人借助單詞書、詞典記憶單詞,這種脫離語境和背景知識的記單詞方式,使記住的單詞很難用于自由交流且容易忘記。如此反復就形成了惡性循環。endprint
(二)詞匯僵化現象嚴重
在中國,英語學習者主要采取傳統的語法翻譯法學習,所以他們使用的單詞是通過漢語意思翻譯過來的,英語表達基本都是翻譯著講的。學習者單詞學習停留在學習的瓶頸階段,不能再突破,就進入了學習詞匯的僵化階段。大部分的研究者用外部因素解釋僵化現象,其實這是一個內在心理的過程,是由學生內在的心理機制造成的。[6]學生在學習詞匯的過程中將英語詞匯、概念、漢語意思交織在一起,使用的時候很難直接通過概念提取英語詞匯,使用不順暢造成詞匯僵化。學生的學習狀況要求教師善于提高學生的交流水平,提高表達的正確性和邏輯性,同時要求教師能夠培養其用英語思維的能力,幫助學生克服不同階段出現的僵化現象。因此,學生需要新的詞匯學習方式。
五、建構英語學習者心理詞典的途徑
心理詞典及心理語言學知識可以為英語學習者提供很多啟示:單詞學習并不僅僅是去解釋和記憶一些詞條,而是要把心理詞典的知識整合到記憶當中。建構心理詞典比傳統意義上的記單詞意義大得多,可以保證學生有效的記憶單詞,而且有效的繞開母語的障礙使用單詞,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心理詞匯建構方法。
(一)加強語音學習
心理詞典形位層面的知識包括發音和拼寫,這意味著發音和拼寫信息對于詞匯通達都很重要。詞匯的理解和輸出跟發音和拼寫信息是密不可分的,在交流中也是不可少的。教詞匯不能只注重拼寫而忽視了聽和說。一個人有兩個心理詞典:一個是視覺心理詞典,一個是聽覺心理詞典[8],不僅是意義和拼寫詞庫。學生對于發音的概念很模糊,導致他們聽和說的水平都很低。加強發音教學首先要正確的讀對單詞,包括它的重音。而且要組織關于單詞的活動,來提高學生聽和說的能力,讓學生對讀音有清晰的概念,我們可以將相似讀音的詞放在一起訓練, 如:dog-bog , disciple-discipline, simple-sample。通過這個方法我們可以有效的記住讀音。語音同詞的意義是相聯系的,這表明語音的重要性,正確的拼讀可以使我們單詞記憶更加容易。
(二)重組心理詞匯
為了讓詞匯通達更合理更有效率, 我們可以改進心理詞典的結構,有意識的指導學生重建二語詞匯的知識。要重組心理詞典,我們可以從兩個途徑開始:一方面,用詞與詞之間的內在關系給詞分類,把獨立的詞放進語義場中,根據語義場給他們所學的詞打標簽。另一方面是在詞與概念之間建立復雜的聯系。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第二語言的輸入不像他們的母語那樣豐富,因此應該有意識地按范疇重組心理詞典,同時建立詞與概念的直接聯系,避免母語的負遷移,加速詞匯的擴充。
(三)英漢對等翻譯與克服僵化現象
要快速的擴充詞匯及概念,一種方法是通過單詞、句子、段落的對等翻譯可以有效的將英語單詞、短語與它們的概念和漢語意思聯系起來,達到快速的英語和漢語的概念共享。概念是語義的基本單位,語義是雙語形式轉換的中介[8]。英語詞匯學習初期和中期都可以借助適度雙語快速轉換達到一個概念擴充與詞匯增加的目的。但是,必須注意克服英漢概念的混淆、模糊,及過多借助母語造成的“僵化現象”。
在詞匯擴展的初期階段,由于母語體系的存在,獲得大量的詞匯,只需要跟母語對等翻譯意思連接起來或者是直接通過詞的定義來記憶,這符合人類心理認知過程的習得的經濟原則,會產生單詞激增現象。然而這種詞的記憶是一般記憶或者是偶發記憶,存在心理詞典以外的地方,不能夠在實際交流的過程中自動提取出來。雖然母語的干擾會導致僵化現象,但是我們不能完全否認母語和早期對譯的作用,這里主要強調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建立語義同第二語言的直接聯系。
第二種方法是在語境中學習詞匯。眾多研究者認為語境可以極大的提高單詞的習得和記憶。要了解帶有特定文化概念的語義必須使用語境,也就是說學習者通過語境創造或理解詞的意思。有的詞的漢語翻譯意思和它實際的語言意義有很大的區別,如“propaganda”和“宣傳”,通過詞匯表很難了解它的全部內涵,二者不能完全對等。 “Propaganda”在西方有貶義帶著“說教”或“煽動”的含義。因此,教師應該考慮到兩個語言之間的文化區別,把詞匯的意義放進交流情景或者語境中,指明源語言與翻譯對等詞之間的關系與區別,加強兩種語言的概念結構的對比研究。
(四)大腦視覺化形象記憶
根據雙重編碼(dual code)理論,如果一個詞通過語音和圖像同時編碼,提取其中一個編碼的幾率比只有一種編碼要高。[5]讓信息視覺化,無論是外部還是內部,都可以幫助我們記憶。在記憶一個單詞時,我們可以在圖片的幫助下記憶。在記一些表達情感的詞的時候,可以使用一些圖片或者是在大腦中想象高興、悲傷、微笑、哭泣、生氣、驚訝等圖像。圖片能更形象的傳達詞匯的概念。詞匯在心理詞典中是以關聯網絡的形式存儲的。詞匯之間在語義、形式、語音以及視覺化相互有關聯。比如,在記住一個國家的名字,七大洲的名字,我們就可以用視覺化的方法來搜索這些地名的位置,可以形成視覺圖像,然后來回憶整個詞匯。以后,這個詞的再現就容易多了。
(五)多通道輸入
高頻詞匯比低頻詞匯更容易通達,語義相關的詞比語義無關的詞的識別速度要快。在學習英語單詞時, 我們應該用多通道輸入的方式加強詞匯信息的輸入,擴充詞匯知識。“聽”是很好的增加詞頻的方法。在聽的過程中,學習者可以進行聽寫填空,有意識地讓常用的詞進入心理詞典,一旦在提取這些詞的時候,它們能產生較強的激活效應,甚至可以達到自動化提取。學習者還需要多讀英文報紙、文章、原版書籍,合理重復能提高單詞使用頻率。單詞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需要一定的時間,通過多種通道和途徑復習出現的單詞,加強單詞的使用頻率,這樣單詞可以進入長時記憶,有利于單詞的提取和激活。
六、總論
心理詞典研究主要解釋了心理詞匯在大腦中的組織、詞匯存儲、詞匯通達以及影響詞匯通達的因素。心理詞典理論在英語詞匯學習中是一個重要的啟迪。因此,作者在相關理論的支持下,探討了英語詞匯教學或學習的策略,并提出有助于學習者習得詞匯的有效方法。本文重點討論了幾個建構和擴充心理詞典的方法,但是方法因人而異、因詞而異。隨著心理詞匯的擴充,詞匯學習、使用會變得越來越有效率。結合心理詞典理論、心理詞匯擴充特點,建立詞匯的概念結構,防止詞匯僵化,建立第二語言的語義和概念的直接聯系,就能讓詞匯知識上一個更高的臺階。詞匯學習總的目標就是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建構一個有效率的合理的內部詞匯庫或心理詞典,像漢語一樣,建立詞匯概念網絡,提高語言輸出的水平。endprint
參考文獻:
[1]David W. Carroll.2000. Psychology of language.[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Collins, A, M, & Quillian, M, R. 1969. Retrieval time from semantic memory.[J]. 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8, 240-247.
[3]Collins, A, M, & Loftus, E, F. 1975. A spreading-activation theory of semantic processing. [J]. Psychological Review, 82,407-428.
[4]McClelland J L, Rumelhart D E. An Interactive Activation Model of Context Effects in Letter Perception: Part 1, an Account of Basic Findings [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81, 88:375- 407.
[5]Paivio, A .1965. Abstractness, Imagery, and meaningfulness in paired associate learning .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4.32-38.
[6]陳淑芳.從二語詞匯習得的心理表征與發展看詞匯僵化現象的成因[J].湘潭大學學報,2004,(3).
[7]桂詩春. 實驗心理語言學綱要. 語言的感知、理解與產生[M].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1.
[8]李榮保. 雙語語義表征及其通達機制[M] .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2.
作者簡介:
李明海(1976.3-),男,湖北襄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心理語言學與認知語言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