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鳥+肖建春+黃興震+王青原
【摘要】筆者從認知教育、教學內容多元化、師生互動教學模式及考核方式多元化四個方面,對土木工程研究生專業英語教學改革進行探索。通過筆者的教學實踐和探索,希望可以為土木工程或其它專業的研究生專業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研究生 專業英語 認知教育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408144);貴州省科學技術基金項目([2016]1040);貴州省留學人員科技創新項目([2016]17);貴州大學引進人才科研基金資助項目([2013]01)。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4-0096-01
一、研究生專業英語教學現狀
1.認知誤區。關于研究生與本科生認知上的誤區,不單是專業英語課程,其它課程也存在。多年的應試教育讓學生始終以為只是上一門課,通過考試,僅此而已。然而研究生與本科生培養目的已有較大不同,是對未來科研工作者的初級培養。如果學生不能很快進入狀態,改變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對三年的研究生學習生涯或將來繼續深造是不利的,對于我們培養科研后備力量也是不利的。科學史的發展表明,一般的研究生(25-27歲)已經進入研究和創新的黃金年齡,如果在此期間他們的研究能力能得到培養,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學內容單一。通過對以往本課程教學內容的調查,筆者發現研究生專業英語的教學往往沿用本科教學的套路。鑒于土木工程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這種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比較容易被學生接受,可以在本科課程或者研究生專業課程上采用,但是不應該在研究生專業英語教學中過多強調。筆者認為,研究生專業英語教學內容始終應以提升研究生的科研素養為出發點。
3.考核方式單一。目前的考核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時考核主要包含出勤及課堂表現。課堂表現主要通過課堂練習,例如做一些翻譯,中譯英或者英譯中。而期末考核,要么參照應試教育出一份試卷,考核的程度很有限;要么提交一個報告,而對于這個報告,學生往往從網上找些素材,然后七拼八湊地應付了事,難以達到考核的目的。
二、教學改革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1.認知教育。認知教育必須使學生意識到研究生與本科教育的目的是不同的,研究生側重研究能力的培養。研究生剛進入學術貢獻的黃金年齡,如果只是應付上課、考試,或者在外面打工兼職,著實可惜。現在是網絡知識時代,如果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識,很容易通過互聯網搜索到相關的教學視頻和教材。對于兼職,若與專業相關,還可以積累一定的工程經驗;如果與專業無關,那么純粹在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所以應當適可而止。有科研興趣的研究生應該解放思想,打破思維認知局限,盡早進入導師的科研課題。除了動手設計一些試驗、數值分析或理論推導,還要培養寫作能力,要能把自己的研究和成果以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這種認知教育的觀點不僅在專業英語課上需要強調,在其它學位課和專業課上也應該強調,而且多次、不厭其煩地強調。
2.教學內容多元化。研究生教學重點應該放在增加學生研究技巧、提高科研創新能力上。通過研究實例,介紹本專業領域的前沿知識,激發學生進行科研創新的興趣;通過實際操作,教學生進行文獻檢索,在閱讀專業文獻的基礎上,加深專業知識的積累;介紹一些著名的研究案例,啟發學生善于發現科學問題;通過一些典型的試驗或分析研究,或者聯系具體的科研課題,介紹具體的研究方法,讓學生有科研的概念,在腦海中形成雛形;運用數據處理軟件,如Excel、Matlab,培養學生處理數據的能力,教他們繪制符合學術論文規范的圖表;最后,就是學術論文的撰寫和發表了,這是一個系統工程。論文撰寫包含基本的英文表述、數據處理、對結果進行討論、形成結論等,每一步都需要下很大的工夫。形成初稿以后,要按照預投期刊的格式進行進一步的修改,之后才能將論文投出去。投出之后,在順利錄用之前,很可能需要對稿件進行修回,修回答辯需要慎重對待。
3.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筆者主要采用師生互動教學模式來實現研究生專業英語的教學目的:課堂前1.5課時采用教師引導式教學模式,主要體現在通過一些研究案例、實用軟件的操作、試驗介紹等,教會學生使用基本的文獻檢索工具、數據處理工具、規范書寫、英文表達、論文撰寫等。課堂上后0.5課時采用以學生為主導的演講式教學模式。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做個人英文演講或報告,也可以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分角色表演。教師會隨機對臺上的學生進行提問,也可能叫下面的學生進行點評。在這個互動教學過程中,學生是高度集中的,培養了臺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及應變能力,鍛煉了臺下學生的聽力和理解歸納總結能力。這種以學生為主導的演講式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可以作為學生平時表現的考核依據。
4.考核模式多樣化。對于平時考核,除了采用常規的考核模式,筆者通過師生互動教學模式,依據學生平時演講、報告或小組表演中的表現進行考核。對于期末考核,筆者嘗試將學生進行分組,由學生自由組合,4-5人一組,協同分工將一篇英文論文翻譯成中文。教師提前從權威的SCI期刊上下載本專業的最新論文,隨機分配給各個小組。小組內部自己協商,分配任務,并標明各個學生負責翻譯的部分。最終按整篇論文的翻譯程度及各個學生自己完成的工作量進行綜合評分。這種考核方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翻譯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對論文的構架、格式以及高水平學術論文的深度有了一定的認識;為了確保翻譯的準確性,可能還需要查閱一些相關的文獻,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文獻檢索和閱讀能力。并且這種考核方式,不管對學生還是教師,工作量都相對適中,比較容易實施。
三、結束語
研究生專業英語教學不同于本科教學,除了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還要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提高其科研素養。筆者通過對貴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開設的研究生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對本課程教學的改革進行一些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周奇,朱林菲.土木工程專業英語教學現狀調查分析[J]. 高等建筑教育. 2014(01).
[2]王清標,王天天,張聰,等. 國際化背景下土木工程研究生專業英語教學研究[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5(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