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衛生
枇杷樹屬于薔薇科蘋果亞科枇杷屬,喬木常綠小喬木,高達12米,小枝粗壯,密生銹色或灰棕色絨毛。葉革質,披針形、頁面褶皺,葉下面密生銹色或灰棕色絨毛,基部楔形,先端漸尖,葉緣有疏鋸齒。花期10-12月,頂生圓錐花絮,翌年5-6月成熟,梨果球形或長圓形,橙黃或橙紅色。
分布于亞洲溫帶和亞熱帶。我國華中、華南、陜西南部,現四川湖北仍有野生。樹冠傘形或平頂形,常綠小喬木,優美的樹形濃密的樹蔭以及病蟲害少等優點,在園林綠化中多有應用。
沁陽市于1996年在懷府路引進試種,生長旺盛,僅個別年份,冬季低溫影響掛果。無明顯病害,也沒有發生過蟲害。近些年苗木價格上漲,出現了苗木供不應求的情況,為了使園林綠化中能有更多優質枇杷苗供應,現將枇杷樹的育苗經驗交流如下:
一、種子的采集
為保持原品種的優良性狀,在枇杷苗繁殖中,采種時應采集品種純正、無病蟲害并充分成熟的種子。在豐產、穩產、品種優良的母株中選擇優良母本樹采種。一般生長健壯的成年母株種子充實飽滿,其苗木對環境條件的適應能力強,生長健壯,發育良好。在生產上,以果實由綠色變為該品種固有的色澤、果肉由硬變軟、種子充實飽滿、種皮色澤加深而有光澤等特征來鑒定種子是否成熟,在合適時機采收。選擇果實時期,應該選擇果形端正、品質好、不易裂果、不易日灼和凍害的肥大果實。等待這些果實充分成熟后采下取種。采種可以與枇杷果肉的加工相結合,以免浪費。
二、種子處理和播種
每年5-6月枇杷果實陸續成熟,分批采摘成熟的果實取出種子,隨采隨播于田地疏松土壤或播種盆內,盆播時,其種子較大,可用點播法,用500倍多菌靈液處理種子并噴灑苗床,株距3-5厘米,遮陰或置于散射光處,每日淋水1-2次,保持土壤濕潤。田地播種一般畦寬1-1.5m,將畦面做成龜背形,以利于排水。畦面每隔20~30 cm開1條播種溝,溝深2 cm,溝內每隔3-5cm播1粒種子。播后不要覆土。播后蓋草并澆透水,每日淋水1-2次,保持土壤濕潤。注意保濕,減少陽光直射,以利于提高出苗率。8-9月份種子陸續發芽繼續保持土壤濕潤,加強水分管理,發芽期子葉變綠,起著葉片的作用,需要逐步增加光照。
通過幾年來的實踐,播種時,由于枇杷種子子葉較大,而且屬于子葉出土形,所以覆土不宜厚。覆土厚度對發芽率有特別大的影響,出苗率較低,一直困擾著育苗工作。試驗中仔細觀察發現,枇杷種子發芽時胚軸較細而且短,后來,采用將種子播于疏松的土壤表面,不覆土,光照、水分管理如前,出苗率竟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枇杷幼苗忌積水和通氣性不良的土壤,苗圃地要選擇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土質較疏松、沒有育過枇杷苗的平地或緩坡地。播種前15天,宜施用大量腐熟的廄肥或土雜肥,深翻作畦。
因枇杷苗期喜半陰、怕直射陽光,故苗圃地可選在半陰的果樹行間、樹林旁。
三、分栽苗木
在10月下旬11月中旬,小枇杷苗長到10-15厘米高時,小苗擁擠在一起光照不足,須要進行第一次分栽苗,株距20-30厘米,也可種植于直徑15-20厘米的營養缽內(方便第二年定植省去了起苗環節)。第二年末,第三年初進行第二次分栽,株行距1-2米。分栽時注意將主根過長根短剪,以促發側根,經過兩次剪根分栽,側根發達,利于以后提高栽植成活率。
四、枇杷育苗主干培養
枇杷樹做行道樹應用,必須要有一定的高度,才能滿足園林綠化的要求,這就要對小苗進行主干的培養,使其達到一定的高度。一般小苗三年后開始側枝生長,此時小苗主干直徑有2-3厘米,要及時抹去側芽,保持頂端生長優勢,抹芽時面對苗木,一只手握主干,另一只手捏住側芽基部輕輕晃動,即可去除側芽,操作中注意不要將主干樹皮扯掉,否則主干會留下疤痕,影響美觀而且主干抗風能力降低。3-4年后主干高度可達到2.5-3米,根據要求確定苗木高度,培養樹冠,也可以繼續增高主干的培養。
五、擴大樹冠
4-5年后, 保留側芽即可擴大樹冠,但是枇杷苗在進行過主干培養后,側芽會集中生長,任其自然側枝會有扎堆輪生的樣子,既側枝間距過小,不利于以后樹木的生長,因此擴冠時,要注意側枝的疏密,抹去多余的側芽。第一輪留3-4個側芽,芽距10-20厘米,間隔50-80厘米留第二輪,傘形樹冠基本成型。
六、育苗注意事項
播種時用500倍多菌靈液處理種子并噴灑苗床,后期淋水時可用500-600倍多菌靈液噴灑幾次;小苗期注意澆水,缺水會導致葉片干黃,輕則影響苗木生長速度,嚴重的會致苗木死亡。小苗出土前,苗床要保持一定的濕度,不要過干過濕,待出苗后揭去覆草。由于枇杷幼苗喜蔭,遇強烈日光葉片易灼傷。因此,播后出苗前,就要用遮陽網搭好蔭棚,蔭棚高50-60厘米。齊苗后,及時疏去弱苗、過密苗、病苗,按株距大小留一壯苗。待苗長出3-4片真葉時,可用稀薄人糞尿或復合肥每隔半月澆施一次,并及時清除雜草。同時做好病蟲害的防治。
(作者單位:454550河南省沁陽市園林管理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