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錄合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4-0168-02
快樂是一種心情,更是一種性格。快樂的心情有起有伏,而快樂的性格比較穩定。一個人從小到大,要么遇事猶豫不決,信心不足;要么看破紅塵,麻木不仁;要么郁郁寡歡,自我封閉,不與人交往、溝通,試想:這樣的人前途何在作為何存?可是,習慣一旦養成,想要改變真是難于上青天。因此,這個重任就落在孩子早期性格的培養上了。快樂的性格決定快樂的人生。從小培養孩子的快樂性格,對于孩子一生的成長極其重要。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們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培養孩子的快樂性格:
一、密切同孩子之間的感情
(孩子,我們大家一起來吧!)。
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要讓孩子懂得與人相處和睦,與人關系融洽是快樂的重要條件。作為父母不能完全支配孩子的社交生活,但卻可以通過與孩子的親密關系,引導他們如何與人相處。作為老師,應該時時處處細心地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情緒變化,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共處關系。本人曾經遇到過一位女同學,她很少和班里的同學說話,也從未見她笑過。課間活動,別的同學一起做游戲、玩耍,而她不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玩弄學習用品或其他物品,就是站在一旁看同學玩耍,從不參與活動,臉上毫無表情。看到這種情況,我就讓別的同學主動去叫她一起玩耍,可她低著頭,扭著身往別的地方一站,就再也拿她沒辦法了。經過家訪了解到,該生的家住在離村子比較遠的地方,平時很少和小朋友玩耍,從小到上學都由爺爺、奶奶領看,典型的“獨生女”、“生人怕”。針對這種情況,我就有意識地先培養和同學主動接觸的習慣。課堂上,凡是和同學合作的游戲、表演都少不了她,課間活動,我就拉著她一同參與到游戲當中。漸漸地,該生由被動參與活動變為主動參與,我抓住有利機會,培養她的膽量,課堂上鼓勵她大膽發言,參與討論,課間鼓勵她和同學們一起唱歌、跳舞,參與爭論,經過一個學期的嘗試,該生不僅能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發言,有時候為一個小小的問題爭得面紅耳赤,課間活動更是踴躍參加,不時享受著成功的喜悅。可見,快樂性格的培養就像治病救人,關鍵是看你是否找到了病因,病情診斷清楚了,對癥下藥,保證藥到病除。
二、給孩子提供決策的機會和權利
(孩子,我相信你能做好這件事)。
是啊,成長無法替代,發展必須主動。正常人都有通過展示自我讓別人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的心理渴求,更何況是急于想讓世界讓周圍的人認可自己的孩子們呢?曾經有一次,學校少先隊宣布舉行一次“歌詠比賽”活動,當我走近教師準備確定參賽人選和內容時,同學們一擁而上圍住我,大聲嚷到;“老師,我們已經商量好了,這次歌詠比賽咱們班來個歌伴舞”。當時,我就說到;“‘歌詠比賽就是比哪個班級、哪個同學唱的好,又不比跳舞。再說了,要排練既費時又費力,干脆讓一個參賽就行了”。話還沒有說完,他們就大聲嚷到;“老師,以前這樣的活動都是您說了算,這次就讓我們做一次主吧!”看來,要說服他們確實不容易,我就順水推舟:“那好,既然你們執意要這么做,就隨你們的便吧!但有一點,不能給咱們班丟臉”。隨后,班干部組織練習,我只是個參謀。當比賽結束宣布結果時,我們班得了全校歌詠比賽第一名。領獎后,全班同學興奮不已,竟在我面前夸耀起來:“老師,這次如果聽了你的話,咱們班能否得第一就難說了。”看著同學們高興的樣兒,我也非常激動。是啊,孩子們會在自我決策取得勝利后,充分的享受著成功的喜悅,享受著被重視的快樂。
三、培養孩子不屈不撓的品格
(孩子,堅持就會成功)
教師,家長要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吃苦耐勞、不怕挫折的精神。應使他們明白,有些人一生快樂,其秘訣在于有很強的適應力促使他們能很快的從失望中振作起來。近十年的教學生涯,我遇到過很多這樣的情景:,面對問題學生,老師大聲訓斥:“不爭氣”“不是男子漢”“你能干得了什么”面對這樣的指責,有些學生低頭含淚,一字不語,有些學生橫眉豎眼,一副不屑一顧之態。有時我認為,這樣的學生沒救了,便放任自流。久而久之,這些學生真的一蹶不振,學習、生活一塌糊涂。但我也發現,有些老師很善于利用情感教育。他們先是細心的觀察,通過與家長談話進行深入的了解學生,找到問題存在的原因后,對癥下藥。針對這些學生的思想狀況,用身邊的人物、事例做開導,給他們信心。發現他們有了點滴進步,及時給予鼓勵。時間久了,這些學生會從低靡狀態中醒悟過來,也就有了自我調適的信心。可見,通過多渠道的教育,培養學生耐挫折的健康心理,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學生走向成功的巨大支持。
總之,孩子經常生活在快樂之中,他們就會健康成長,但事情總不是隨人所愿,這就需要家長、老師耐心細致的去做工作,因為我們愛孩子。愛,就意味著無限的耐心、永遠的信任和永不衰竭的希望。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相信在教師、父母這雙重愛的呵護下,我們的小樹苗將充分享受到生命的無比快樂也一定會成長為參天大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