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守權


試驗結果表明:在插秧機30x12cm的插秧規格下,畝施氮肥用量8kg/畝,最佳每穴插秧株數為8-9株時,品種龍粳31產量最高,畝產680kg。
根據洪河農場大面積種植水稻品種龍粳31的現狀,為探索適合該品種的最佳施肥量和插秧株數,為農業生產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洪河研發中心于2012年進行龍粳31良種良法配套栽培技術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品種
龍粳31:主莖11片葉,生育日數130天左右,活動積溫2350℃。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洪河科技園區進行,草甸白漿土,有機質37.5g/kg、堿解氮147.7mg/kg、速效磷28.3 mg/kg、速效鉀89.6.mg/kg,pH值6.14。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計為裂區試驗:主處理為3個氮肥施用量,副處理為4個不同插秧株數,插秧規格為模擬高速插秧機的30cm×12cm。試驗各處理見下表1。
1.4 栽培管理
試驗依照水稻旱育稀植“三化一管”栽培技術進行栽培管理,其中氮肥按基肥:蘗肥:穗肥=4:3:3,磷肥全部做基肥一次性施入,鉀肥分基肥和穗肥兩次施入,前后比例5:5,田間管理同常規生產。
2 氣象資料
2012年水稻生長階段4-9月份降水量467.1mm較11年多119.3mm,較歷年多13.2mm;平均氣溫16.6℃較11年高1.0℃,較歷年高0.4℃;日照時數1190h,較11年少115.9h,較歷年少175.3h;≥10℃積溫2610.5℃,較11年多101.0℃,較歷年多95.3℃;無霜期130天,較11年多3天,較歷年少6天。7月份中旬水稻破口期主要以晴好天氣為主,8月份降水量34.1mm,較歷年少90.5mm,日平均氣溫較歷年高0.5℃,9月份日平均氣溫12.8℃,較歷年高1.6℃,降水量較歷年高101.9mm,日照時數較歷年低104.8h。
3 結果與分析
3.1 不同時期株高變化情況
由表3可以看出:隨著畝施氮肥用量的增加,株高也隨之增高。7月12日調查結果顯示:當畝施純氮量9kg時,株高最高,平均株高85.5cm,比畝施純氮量7kg時高2.3cm,單穴插秧株數在同一氮肥用量下,隨著單穴插秧株數的增加,株高表現出降低的趨勢,其中畝施氮肥用量9kg時,差距最明顯,每穴插秧株數5株的處理比每穴插秧株數11株的處理高6.0cm。
3.2 不同處理間分蘗變化情況
隨著畝施氮肥用量的增加,分蘗數也隨著增加;隨著每穴插秧株數的增加,分蘗表現出先增加后趨于平穩。當每穴插秧株數為11株時,分蘗數最高,為17.7株,每穴插秧11株與9株比較,分蘗沒有區別,說明龍粳31最適宜的單穴插秧株數為9株。
3.3 不同處理間產量及產量構成要素間的關系
在每穴插秧株數相同的情況下,龍粳31的穗數、穗粒數、實粒數、產量隨著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而結實率、千粒重隨著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當畝施純氮用量9kg時,平均產量最高,達到685.8kg/畝,但水稻生育后期的田間長勢表現出植株傾斜,有輕微的倒伏現象;當畝施純氮用量7kg時,平均產量最低,為642.6kg/畝,說明在常規施用氮肥量的情況下,畝施純氮量7kg不能滿足龍粳31的需肥量;當畝施純氮用量8kg時,水稻長勢良好,群體結構合理,平均產量664.2kg/畝。
在氮肥施用量相同的情況下,龍粳31的有效收獲穗數隨著單穴插秧株數的增加,先增加后趨于平穩,而穗粒數、實粒數、結實率、千粒重均隨著單穴插秧株數的增加而降低。
3.4 每穴不同插秧株數與產量的相關分析
由圖2知:每穴不同插秧株數與產量間的相關方程為y=-2.5375x2+42.650x+501.54(R2=0.9991),方程典型,對方程求導得:當每穴插秧8.4株時,產量最高為685.75kg/畝。
總之,由實驗表明龍粳31的分蘗數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隨著單穴插秧株數的增加呈先增后趨于平穩的趨勢;龍粳31生產上的最佳施肥量為畝施純氮量8kg左右,插秧機30×12cm插秧規格下,最佳插秧株數每穴8-9株。
(作者單位:156332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管理局洪河農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