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磊
【中圖分類號】R4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9--01
期望是一種心理活動,是人們根據以往生活經驗和知識,希望通過實踐活動,達到自己預期目標的心理狀態[1]。護理教學包含了教和學兩方面,既往對手術室護理教學的探索較少考慮學生的期望。本研究通過質性研究的方法,以學生為出發點,深度了解學生對手術室實習生活的期望,進而發現和改進手術室護理教學中的不足,幫助實習生快速成長。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采用目的性抽樣選擇正在江蘇大學附屬醫院手術室實習和剛剛實習出科的實習生8名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正在手術室實習或剛剛從手術室實習出科;(2)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研究。8名護理實習生中,男1名,女7名;學歷:大專4名,本科4名。具體情況見表1
1.2 方法
1.2.1 資料收集方法:以半結構式訪談的方法收集資料。在訪談前,先預先設計訪談提綱,提綱的主要問題包括:(1)實習期間,讓你印象最深的場景是什么?為什么?(2)實習期間讓你最不舒服的事情是什么?為什么?(3)你認為手術室的教學有哪些不足?(4)你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帶教老師是怎樣的?(5)你認為帶教老師應該起哪些作用?(6)你認為手術室對實習生的排班有哪些不足?訪談過程中的提問做到在提綱指引下要隨機變化,對出現的重要信息要加以追問并反復確認,同時注意受訪者的語氣、表情、動作等細節。需要說明的是,每次訪談開始前都要向受訪者反復交待保密原則,在資料收集和整理的任何環節均不會暴露受訪者的隱私,向其說明研究目的、內容和方法,并征得受訪者同意,使用現場錄音。樣本量以資料信息達到飽和,不再有新信息為止。每次訪談時間30~60min。
1.2.2 資料分析方法:每次訪談結束后24h內將錄音內容轉化為文字,資料分析采用Colaizzi的7步分析法[2]:(1)仔細閱讀所有資料;(2)析取有重要意義的陳述;(3)對反復出現的觀點進行編碼;(4)將編碼后的觀點匯集成主題;(5)寫出詳細?無遺漏的描述;(6)歸納出相似的觀點;(7)返回受訪者處求證。
2 結果
本次訪談資料顯示,護理實習生對手術室帶教的期望主要是對帶教方式的期望和對帶教老師的期望。
2.1 對帶教方式的期望
2.1.1 不同老師的輪流帶教。帶教老師的知識水平、帶教能力各有不同,有些老師長期固定于某個專科組,指定一名帶教老師總負責的前提下,多安排其他不同的老師帶教,有助于學生學習不同的知識。如S2說道:沒有固定的老師指教也不要緊,重要的是我能學到不同的東西。S3、S4、S7都認為:不同的老師特點不同,正好有助于見識和學習不同的東西。
2.1.2 連續性的上臺洗手。對于實習生而言,洗手上手術臺的難度更大,也更容易緊張,并且需要多次練習。適當連續安排上臺洗手,有助于強化練習,增加記憶和及時糾錯。如S3說道:“我第一次洗手和第二次洗手中間隔了一個多星期,再洗手的時候,就記不清了。”S7說:“我第一次洗手是實習來的第二天,然后隔了3天,之后又隔了好幾天,斷斷續續的,而且每個手術都不同,細節之處,更難掌握。”
2.1.3 更充分和仔細的示范教學。盡管很多手術室在實習生到科的第一天,都會組織環境介紹和常規手術器械護士工作內容的示范教學,但是由于學生人數較多,時間倉促,往往學生沒能得到充分的練習,眾多的配合細節也未得到足夠重視。如S4說道:“示范教學的時候希望多教多練,同學人太多了,有時候練的不充分。”S6說道:“我第一次上臺的時候,什么都不會,示教的教是教了,但是我還是不會。”S7說到:“最好是讓我們多認識認識那些器械,主要是一些基礎的鉗子什么的。”
2.1.4 便于查閱的的文件資料。S5說道:“雖然有了實習的清單,但是手術室太忙,老師們都很難有時間給我們講解,如果有專門的資料讓我們去看,這樣就可以學的更容易,也不用去麻煩老師,而且記不清了還可以再學。”S4說道:“老師,科室有給我們學生的專門的學習資料嗎,老師們都太忙了,我們自己先看過了,再找老師問那些疑難的不懂的地方就好了。”
2.2 對帶教老師的期望
2.2.1 老師要耐心釋義、釋疑S1說道:“我覺得有個老師很好,因為她會耐心的向我解釋,告訴我這樣或那樣做的原因。”S2說道:“有次上手術臺按照之前老師教的去做,卻沒有得到肯定的回應,感到很困惑,老師也沒及時解釋,影響了我的信心。”S3說道:”我喜歡老師教我的時候耐心解釋,不放過細節。我看過有個老師帶學生上手術臺,他真的好有耐心,避免我們犯很多錯誤。“
2.2.2 老師要重視激勵學生。學生在手術室更容易遇到挫折,有效的激勵可以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消除挫折感和沮喪感。比如S2說道:“希望老師認可學生的能力,相信我們能學好做好,有些有難度事情也可以教我們做。”S8說道:“我喜歡一個老師,因為她除了教一些基礎的操作之外,還會教我手術室護理文件的書寫,但是其他的老師就不會教我這些。”S7說道:“有個老師會大膽的教我靜脈輸液、導尿等等操作,我以前從來沒有自己一個人做過,但是老師很信任我,增加了我的信心。”
2.2.3 老師要關心和保護學生。手術室為危重癥科室,環境封閉,初來的實習生更容易緊張,面對的風險也更多,包括各種職業暴露、老師或外科醫生粗暴的指責,甚至是自尊心的傷害。比如S2說道:“我有一天很不開心,因為老師沒有考慮過我的感受,也沒有跟我協商,就把我留下來加班。”S1說道:“我覺得有個老師很好,因為她會在我上手術臺之前跟外科醫生做好溝通,這樣醫生就不會對我太兇了。”S3說道:“老師不要總把學生當跑腿的,不喜歡老師一邊跟別人聊天開玩笑,一邊叫我們跑來跑去。”S4說道:“有一個老師讓我很不舒服,跟臨床實習生或者正式工作的老師相比,感覺她不怎么尊重我們,這種感覺很明顯。”endprint
3 討論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實習生的期待更多的體現在了帶教老師身上,同時也希望手術室在其他方面給予支持。
3.1 手術室需要豐富自己的教學資源。手術室護理學的知識涉及范圍廣,單純依靠帶教老師口述講解,既不利于學生理解,也不利于提高效率,應當建立專門的資源庫。充足的教學資源可以讓學生預習知識,并方便的鞏固已學知識,同時學生通過資源庫可以開拓視野,了解到手術室行業的最新發展,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此外,手術室可以利用紙質資料、視頻、實物模型或者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媒介向學生傳遞專科知識。學生在拿到實習清單的情況下,首先明白要學習的知識有哪些,再通過手術室專門為他們準備的紙質資料、視頻、實物模型、微信公眾號等獲取知識的具體內容,結合帶教老師講解疑點、難點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更有目的性,并提高效率和效果。
3.2 實習生排班應更加系統化。手術室的知識量十分豐富,為了讓學生學的更有效率,要探索更加科學和符合實際的排班方法,例如按照同學所說的,將上臺洗手相對集中安排,也可以按照手術室亞專科分階段排班。
3.3 加強對手術室帶教老師的培訓。好的老師是保證臨床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新型高素質護理人才的關鍵[4]。帶教工作具有強烈的典范性,教老師行為示范作用尤為重要。不管是帶教老師的專業護理知識,是帶教老師的操作技術,甚至是帶教老師對護理的理解與態度,影響實習生實習的質量。其次,手術室環境封閉,工作節奏快。本次訪談中,有5名學生表示在手術室更容易讓人緊張,尤其是被老師、麻醉醫生或外科醫生催促時。老師應當注意保護學生權益[5],盡量營造寬松的環境或氛圍并充分尊重學生。本次訪談中,同學都表示在遇到拖班的時候,如果老師與學生協商,他們都會非常樂意留下來。最后,護理教學要重視鼓勵式的教育,尤其是帶教老師需要改變觀念,通過正面鼓勵取代說教和批判[6]。在實習期間,部分學生會有倦怠感,老師通過鼓勵可以提升學生的主動性,并挖掘他們的潛能,還可以通過護士長或值班組長的每日查房,發現表現優異的學生并給與表揚和鼓勵。
4 小結
護理實習生對手術室帶教的期望主要體現為對帶教老師的期望,實習生期望學的更多、更有效率;老師能更耐心解釋,并關心、保護和尊重學生。手術室應以學生的期望為切入點,從多方面對護理教學加以改進,幫助實習生快速成長,為未來手術室護理人才的進一步培養提供基礎。
參考文獻
耿力偉. 碩士研究生對導師角色期望研究[D]. 河南大學, 2012.
張睿, 楊莘, 王玲,等. 老年癡呆患者照顧者照顧感受的質性研究[J]. 中華護理雜志, 2008, 43(7):589-592.
朱葵陽, 蘇銀利. 高職高專護理教學資源庫建設初探[J]. 衛生職業教育, 2013(20):89-91.
黃賢鳳, 徐辰, 朱麗群,等. 護理本科實習生對臨床帶教老師的期望調查[J]. 當代護士旬刊, 2011(12):115-116.
賴地長生, 賴曉琴, 王建新. 實習生權益保護現狀調查與分析[J]. 職業技術教育, 2011, 32(14):61-64.
李昌燕, 趙開飛, 明亞芳. 鼓勵式教育在臨床護理帶教中的作用[J]. 吉林醫學, 2014(27):6207-62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