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卿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9--02
腦供血不足頭暈是屬于臨床常見的腦功能障礙性疾病,是由于患者腦部的某一區域的血液供應不足而導致頭暈[1]。針對腦供血不足頭暈患者在接受對癥治療的同時,聯合有效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有助促進疾病康復,改善疾病癥狀。本次研究工作旨在初探腦供血不足頭暈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并作比較分析。現做以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例就診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間的腦供血不足頭暈患者,隨機分為兩組,研究組與對照組;將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做比較分析,P>0.05,提示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包括護理人員以口頭方式與患者講解相關注意事項以及給予患者進行問答方式了解患者情況;研究組在此基礎上聯合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2],具體包括:①心理護理干預:由于疾病原因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與患者作詳細的溝通,使患者提高護理依從性,與護理人員溝通交談,護理人員作及時有效的心理疏導,從而使患者調整積極態度面對疾病。②宣教疾病健康知識:護理人員給予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宣教,使患者及家屬更了解本疾病,更清楚本疾病的癥狀表現及注意事項,使患者提高治療依從性,治療配合性。③穴位按摩護理:頭痛頭暈是患者的最主要表現,護理人員應結合患者的實際癥狀給予指導穴位按摩;可選取穴位包括太陽穴、百合穴及四神聰穴等,10分鐘/次,3次/日;從而使患者的頭部血氧含量提高。④合理運動指導: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況,以及患者興趣愛好,選擇適合的戶外運動,包括慢跑,散步,打太極等有氧運動,同時應注意切勿過度勞累。⑤出院指導:患者出院時與患者及家屬詳細交代遵醫囑用藥,以及定期復查,定期監測血壓變化、血脂變化等。
1.3 觀察指標
密切觀察兩組的臨床護理效果、護理后兩組HAMA評分與HAMD評分。
1.4 評價指標
1.4.1 臨床護理效果評價指標。①顯效:患者血壓下降至正常范圍,且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頭暈、頭痛等)有明顯改善;②有效:患者血壓稍微高于正常范圍,且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頭暈、頭痛等)有所改善;③無效:達不到顯效或者有效標準。
1.4.2 HAMA評分與HAMD評分指標
HAMA評分與HAMD評分結果<7分,為正常;若HAMA評分與HAMD評分結果越高,則提示患者的疾病情況越嚴重。
1.5 統計學方法
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19.0處理分析數據,P<0.05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分析兩組臨床護理效果
研究組臨床護理總有效率(97.00%)明顯優于對照組(78.00%),P<0.05。
2.2 比較分析兩組臨床護理效果
研究組的HAMA評分(4.25±0.33)分,HAMD評分(4.02±0.55)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腦供血不足頭暈是屬于臨床常見疾病,多發于老年患者。由于老年患者基礎疾病多且身體機能逐漸衰退,而腦供血不足頭暈極為容易導致患者出現各種不良情緒,影響日常生活及治療效果[3]。
本次研究結果可知,應用常規護理聯合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的研究組患者的臨床護理總有效率達97.00%,HAMA評分(4.25±0.33)分,HAMD評分(4.02±0.55),與對照組比較,均有明顯差異,P<0.05。提示,常規護理可以給予患者滿足其一般要求,但效果不佳;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包括有心理護理干預、宣教疾病健康知識、穴位按摩護理、合理運動指導、出院指導等五大方面,使腦供血不足頭暈患者可以有效改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以及積極性,促進疾病康復,提高臨床治療效果[4]。
綜上所述,腦供血不足頭暈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高,可以使患者的疾病焦慮癥狀、抑郁癥狀有效改善,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5]。
參考文獻
趙君鳳,安勝軍,李建萍等.護理干預對慢性腦供血不足頭暈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15(28):219-220.
嚴紅梅.對腦供血不足型頭暈患者實施全面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15(10):114-115.
劉鳳勤.護理干預對慢性腦供血不足頭暈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15(26):234-235.
許晉明.對慢性腦供血不足頭暈患者采取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分析[J].醫藥前沿,2016,6(33):282-283.
邵明芹.對腦供血不足型頭暈患者實施全面護理干預的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1):222-2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