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歡
摘要:深刻領會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兩個一以貫之”重要思想,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公司制改制的過程中,注重政治治理,建設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機制,建設良好政治文化生態,提高領導干部的政治能力,實現國有企業的全面治理,是新時期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
關鍵詞:政治治理;國有企業;企業改革
一、加強黨的領導是國有企業政治治理的核心要義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系列重要論述,為認識和推進國有企業政治治理提供了重要遵循。
國有企業政治治理的著眼點,就是要在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中達成經濟邏輯和政治邏輯的統一、經濟責任與政治責任的統一、經濟目標與政治目標的統一,從根本上解決黨的領導與企業經營管理“兩張皮”問題。國有企業政治治理的難點在于處理好企業黨組織的法定地位和企業法人地位的關系,推進黨組織與公司經營組織的有機結合。“融入”和“內嵌”就是在黨的領導下,結合中國國情,既明確企業黨組織與公司治理結構的權責邊界,又做到二者的有效協同,進而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實現國有企業的全面治理。國有企業政治治理的關鍵是加強國有企業領導干部政治能力建設,造就黨在經濟領域的執政骨干隊伍。政治治理就是要堅持黨管干部的原則,處理好黨管干部和董事會依法選擇經營管理者的關系,形成科學合理、有效制衡的政治資源配置,建立起一個能夠讓人少犯錯誤、保證讓人正確做事的企業政治文化生態,最終達到“管住權力、解放人力、激發動力”的目標。
二、提升國有企業政治治理水平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經濟學家、企業家和經濟工作的領導人不能僅從經濟角度來認識經濟問題,還必須善于從政治角度來觀察經濟問題。”按照這個要求,加強國有企業政治治理,提升國有企業領導干部政治能力,對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創新中國式管理,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政治治理不是對公司治理的削弱,恰恰是為公司治理在國有企業落地生根提供良好的土壤和環境。將政治治理融入公司治理,是國有企業雙重屬性所決定的。作為黨的執政基礎和重要支柱,國有企業要做強做優做大,不僅要提高經濟實力,而且要提高文化軟實力;不能僅靠物質刺激,更要有政治思想引領;不僅要應對市場競爭壓力,更要增強改革內生動力。國有企業是融入和引領經濟全球化、推進國際合作的中堅力量,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肩負重要使命,更需要從政治高度來認識問題,增強使命擔當。
政治治理是公司治理的靈魂,國企改革發展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單靠經濟手段無法解決國有企業深層次矛盾,必須政治方法與經濟方法相結合,全面優化資源配置,充分發揮政治優勢。這正是國有企業政治治理的本質要求。通過政治治理建立公平穩定的用人機制,建立權責閉環體系,是解決國有企業領導更替與企業治理穩定、實現持續穩定發展之間矛盾的現實需要。
三、國有企業政治治理的主要內容
加強政治治理,把“兩個一以貫之”重要思想制度化、機制化,貫徹到國有企業治理全過程,需要從制度、隊伍和文化建設三個方面入手,進行系統的制度設計和探索創新。
在國有企業深化改革頂層設計中對政治治理作出制度安排,在公司治理過程中探索加強黨的建設與生產經營相融合的具體方法與途徑。統籌好黨的領導與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發揮黨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與組織領導的優勢,抓住權力治理這一核心,改變以往國有企業“產權治理”和“人的治理”中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跛足現象。明確黨組織在決策、執行、監督各環節的權責和工作方式,克服“兩張皮”現象,總結“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經驗和不足,創新機制,使黨組織的地位和作用組織化、制度化、具體化。把黨組織嵌入公司治理結構,使黨的政治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在國企權力治理上,探索建立權力和責任對等的閉環體系,形成有效制衡的運行機制。圍繞國有企業內部權力產生、配置、運營、監督和考核評價等環節,總結出帶有規律性普遍性的制度安排。尤其要避免國有企業存在的“一股獨大、一權獨大”現象,重點抓好企業各級一把手權力的規范與治理。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約束機制,營造“想作為、能作為、善作為”的激勵機制,確保權力規范合理受控運行、高效運行。
在干部隊伍建設上,探索加強領導干部政治能力建設,造就一支對黨忠誠、勇于創新、興企有方、治企有為、清正廉明的國有企業領導干部隊伍。國有企業不但要出優良產品,更要出優秀人才。政治治理要從人的培育著手,提高政治能力和思想境界,優化調整職業經理人的考核評價體系。
在產業工人隊伍建設上,探索通過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引領充分調動產業工人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企業職工參與民主管理的作用。國有企業改革中要對產業工人主人翁地位作出制度安排,在企業內部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擴大企業職工的有序政治參與。探索職工內部持股制等方式,創新面向產業工人的工會建設,提高按勞分配比重,增進職工福祉。
在國有企業政治文化建設上,探索以正確的價值觀為指導,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國有企業改革發揮制度優勢,在企業內部建立一個確實以績效為導向、避免其他因素干擾的評價體系,培育鼓勵創新、崇尚清廉、樂于奉獻的企業文化,為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營造干事創業的用人環境,才能從根本上防止“搞山頭”“以人劃線”,遏制“鉆圈子”“抱大腿”。對各治理主體的職權,建立嚴格的“權力清單”與“責任清單”,確保行權不越界,落實“三嚴三實”要求,把說老實話、做老實事作為國有企業黨員領導干部的道德底線,把對黨忠誠作為其政治底線。
四、結語
國企政治治理要達到的效果或目標,可概括為:建立穩定的治理體系、公平一致的用人機制、科學高效的決策、有效到位的監督、清廉擔當的企業政治文化,激發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內生動力,鞏固執政興國的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