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超
摘要:中原油田在眾多老油田中率先探索“油公司”改革,到2016年“油公司”改革基本完成,采油管理區數字化改造逐步到位,專業化隊伍重組持續推進,有3萬多富余人員得以顯現,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為生存和發展,油田組織員工千方百計、千辛萬苦地出去開拓市場,另一方面卻把內部工作量外委給社會隊伍干,這樣既不符合當前的形勢,又不符合中國石化的要求。因此,必須創新外委項目管控方式,有效控制外委項目工作量,堅持自己的活自己干,優化盤活富余資源。
關鍵詞:外委公示;市場化運作;改革管理
一、主要做法
(一)制定管理制度,規范外委項目運行
油田制定下發了《關于建立外委項目公示審查平臺的通知》,明確了指導思想、運行原則、工作目標、運行方式、職責分工以及保障措施等內容。
在網站首頁上設立平臺,制定應公示項目清單,對納入應公示范圍的項目,各單位外委前,必須在平臺上進行信息發布,信息內容包含項目類別、資金來源、計劃金額、施工區域、工作量情況、施工能力及資質要求、開工及完工時間等內容,等待油田內部其他單位響應,若5個工作日內無單位響應,方可轉外委外雇,按相關規定辦理市場準入手續,未在平臺上發布信息的項目及規定時限內已有單位響應的項目,一律不予外委審批。所有項目最終的承包方必須在平臺上公示。
(二)確定公示范圍,提高項目運行效率
油田每年外委項目數量大約為2萬個,如每個項目都上平臺公示,會影響生產經營效率。應合理確定外委項目公示范圍,既要保證油田能干的活必須公示,又要科學剔除無能力實施的項目。一是物資采購項目不需要公示。二是生產應急項目不需要公示。三是直接委托給油田內部單位的項目不需要公示。四是內部無能力實施的項目不需要公示。
(三)深入開展宣貫,加快政策落實
文件下發后,油田兩次組織召開外委項目公示審查管理工作宣貫培訓會,對各專業部門、單位相關人員進行了宣貫培訓。要求各單位增強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樹立“一家人、一條心、一股勁、一起干”理念,嚴格落實外委公示審查工作,實現油田利益最大化。各單位也紛紛通過會議、培訓班、網絡等形式,展開了學習宣貫,及時傳達油田精神。
(四)依托共享平臺,提高施工服務能力
內部服務單位在平臺上承攬自營業務,出現人員或設備緊缺的問題,可以通過人力資源、設備資源共享平臺借用,提高施工服務能力,提升富余資源配置效率。一是依托人力資源共享平臺。承攬內部自營業務出現缺員時,主要采取以下三種方式配置:人員借聘、業務承攬、人事調動。二是依托設備資源共享平臺。承攬內部自營業務,缺少施工設備,可通過設備資源共享平臺借入設備,對借出設備的單位,油田年度考核剔除該項資產的折舊費。對借入設備并綜合利用的單位,無償使用。設備的維修、保養及安全等由使用單位負責。
(五)配套相關政策,確保平臺正常運行
為確保平臺正常運行,油田按照“一體化統籌,專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原則,建立健全了內部單位市場化運行機制。一是成立內部單位市場化運作管理委員會,出臺《內部單位市場化運作管理辦法》,規范價格管理、資質管理、項目管理、安全管理、業績考評等方面內容。二是完善施工服務資質,統籌安排資質升級完善工作,避免二級單位單獨申辦造成的資源浪費。三是配套激勵考核政策。油田層面發揮績效考核政策的價值引領和激勵導向作用,樹立“以效益論英雄”的意識,倡導“工資獎金自己掙”的理念,按利潤超繳額或減虧額的50%考核兌現,有效激勵專業化隊伍積極承攬內部業務。
二、應用效果
外委項目公示審查平臺建立后,從制度上保障了“自己的活自己干”,建立了規范、有序、廉潔、高效的內部市場秩序,規范了業務外包,盤活了大量的油田富余資源,最大限度發揮了專業化隊伍的施工服務能力,促進了廉潔從業,提高油田公信力執行力,形成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管理經驗。
(一)規范了業務外包
建立外委項目公示審查平臺,用制度和流程切實解決了“自己能干的工作量不外流”的問題,順利清退了外協隊伍。采油氣工程服務中心的作業隊伍順利進入內蒙探區,取代2支地方國企隊伍和8支社會民營隊伍,石油化工總廠、供水管理處、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供電服務中心、通信管理處、采油氣工程服務中心、地面工程搶維修中心等單位紛紛進入普光分公司,搶占社會企業市場份額,工作量近1億元。住房建設中心、地面工程搶維修中心承攬油田工程建設項目,改造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濮陽區域服務部辦公樓、裝修勝利商廈,參與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量近2000萬元。
(二)暢通了市場信息渠道
平臺建立前,制約內部單位承攬自營業務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市場信息渠道不暢通,發包單位不清楚服務單位的施工資質和能力,服務單位不知道工作量來源。平臺的建立,打破了信息壁壘,實現“數據歸集、油田共享”,專業化施工服務隊伍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三)優化了內部資源配置
平臺建立后,與人力、設備資源共享平臺相輔相成、有機結合,推進跨單位、跨區域、跨領域協作合作,促進企業內部人力、設備等資源高效利用,構建起多渠道、多形式、網絡化的協同格局。過市場手段,統籌配置各類人員5382人次,采油氣工程服務中心60名富余作業人員,供熱管理處100名富余員工組建項目部,承攬林海花園、東城花園等新建小區物業服務,住房建設中心借聘采油氣服務中心200名富余的作業人員從事老舊小區改造服務,通信管理處、天然氣產銷廠、供電服務中心面向油田招聘764名員工,去普光搞維保服務。
(四)促進了廉潔從業
抓住外委業務市場準入這一關鍵環節,把容易出現腐敗問題的環節放在陽光下運行,實現了“源頭治理、過程受控、全程在案、永久追溯”的目標,規范了外委業務活動行為,防止在業務活動中暗箱操作,對有章不循的人和事“曝光露臉”,減少違法違紀問題的發生。
(五)提高了經濟效益
平臺建立以后,實現了油田“一加一減”的意圖,增加自營工作量,安置了大量的富余人員,減少了外委工作量,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提高了油田整體經濟效益。一是自營工作量顯著增加。平臺自2016年11月20日運行以來,截止2017年6月30日,內部單位在平臺上響應項目信息299條,金額2.09億元,安置富余人員1500余人。二是外委工作量明顯減少。平臺自運行以來,甲方出現業務工作量,首先主動聯系內部單位,“自己的活自己干”由行政命令變為行為自覺,大量的外委業務轉為內部單位實施,外委費用得到大幅度壓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