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華 徐小改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9--01
小兒病毒性腦炎是臨床非常多見的兒科疾病,治療或護理不當,可能導致患兒嚴重后遺癥甚至死亡。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小兒病毒性腦炎42例患兒的臨床資料、最終治療效果等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臨床護理經驗,以供臨床參考。具體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及方法
1.1 臨床資料
將我院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小兒病毒性腦炎42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5個月-12歲,平均(6.27±4.66)歲。42例患兒均符合病毒性腦炎診斷標準,患兒監護人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環境護理:小兒病毒性腦炎多是因腸道病毒、傳染病毒或是蟲媒病毒致病。病毒以蟲毒為媒介,小兒被攜帶病毒的蚊蟲虱蟻等叮咬,再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致使此病易傳播、易復發,較難控制[1]。因此,護理人員首先要做好的就是環境護理,保持病房干凈整潔,及時更換患兒所用餐具被套,定時對病房進行消毒,注意防蚊驅蚊,以免疾病在未徹底好轉的情況下,再次復發或加重。護理人員還應該嚴格控制病房人流量,發病期間減少探視人數,且避免探視親人直接接觸患兒。使病房環境盡量安靜、舒適、干凈。心理護理:本研究回顧分析的42例患兒監護人均表現的非常恐懼,高度緊張,慌亂焦躁。護理人員需及時跟監護人進行溝通,安撫監護人情緒。指導患兒監護人冷靜配合醫生搶救治療[2]。患有此病的患兒大部分表現為意識模糊,煩躁不安,哭鬧不止。護理人員可聯合患兒監護人共同安撫患兒情緒,做好救治準備[3]。治療后,對預后不盡理想的患兒家屬耐心解說勸慰,告知患兒監護人堅持配合治療,遵照醫囑做好康復訓練對疾病預后的積極作用。病情監護:根據以往經驗,小兒病毒性腦炎容易出現顱內高壓或腦疝,如不給予及時的搶救,可能導致患兒猝死。因此,護理人員需隨時做好病情監護,輪班巡視病房,查看患兒病情,了解患兒病情變化,一旦發現異常,需及時告知主治醫師,進行救治。對癥護理:小兒病毒性腦炎患兒常有高熱、嘔吐、抽搐等癥狀,針對高熱患兒要隨時給患兒增減衣物,給予患兒冰敷、水浴等物理降溫;對嘔吐患兒,需取側臥位,輕拍其后背,幫助患兒嘔吐,避免嗆到氣管,嘔吐完需及時清理患兒嘔吐物;對抽搐驚厥患兒,需在口腔內放入牙墊,以免咬傷口舌,給予防止驚厥藥物。康復護理:指導監護人幫助患兒進行肢體康復訓練以及語言訓練。
1.3 療效評價
顯效:高熱、嘔吐、不自主動作、視力障礙等諸多臨床癥狀消失;有效:高熱、嘔吐、不自主動作、視力障礙等諸多臨床癥狀好轉;無效:呼高熱、嘔吐、不自主動作、視力障礙等諸多臨床癥狀無變化或更嚴重。
1.4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42例患兒高熱、嘔吐、不自主動作、視力障礙等臨床癥狀變化。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分析所得數據,計數資料比較采用比較,以率(%)表示,若(P<0.05)則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所選的42例患兒均給予高質量全方位精細的護理,29例(69.05%)患兒顯效,12例(28.57%)患兒有效,1例(2.38%)患兒無效,最終治療總有效率為97.62%。
3 討論
小兒病毒性腦炎即由腸道病毒、粘液病毒、蟲媒病毒等病毒侵犯腦實質而導致的原發性腦炎[4]。患者常有高熱、嘔吐、抽搐甚至昏迷等臨床癥狀。此病發作時,病情表現輕重不一,預后也因人而異。對病情危重的患兒,如治療不及時,護理不精細,可能出現昏迷、癲癇,甚至死亡或留下嚴重后遺癥。經過臨床長期實踐證明,及時治療并配合精細的護理可明顯提高此病的最終治療效果。本研究對我院42例患兒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護理經驗,根據疾病的誘發原因,針對性給予患兒環境護理、心理護理、對癥護理、病情監護、康復訓練等護理干預,觀其結果,效果顯著。由此可見,高質量精細的護理可以提高小兒病毒性腦炎治療效果,相關護理人員應該不斷積累護理經驗,總結護理方法,使小兒病毒性腦炎的護理更加科學、有效。
參考文獻
吳躍偉.52例小兒病毒性腦炎的護理及康復指導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0):236-237.
李珂,孫瓊,趙彥麗等.兒童內科小兒病毒性腦炎的護理體會[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48):9573-9574.
[25]范文娟.護理干預對小兒病毒性腦炎療效及預后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17):1930-1931.
[26]劉林波,宋金霞,徐高鑫等.腸道病毒71型小兒病毒性腦炎輕重癥初期差異分析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17):1576-15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