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芬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9--02
進入醫院之后,即使是沒有病的健康人,也會非常緊張,更何況身體存在疾病的病患。他們的心情往往極度壓抑的。在這樣的情緒中,他們身心俱疲。相比“高水平、現代化、名醫云集”的大醫院,在我們的鄉鎮衛生院中,病患的自信心往往更為不足。通過觀察內科的病患可以發現,影響他們情緒發展的往往不是醫生,而是護士。當護士在護理工作中,表現出專業化的護理技術,表現出極強的自信心、耐心、愛心時,病人的自信心也會回歸,情緒也會變得積極樂觀。由此可見,在病人康復的過程中,護士也可以成為“一劑良藥”。那么,在內科的日常護理工作中,常有哪些問題存在呢?我們又該如何改革呢?下面我將對此進行分析。
一、工作要點
1、讓病人安心入院。其實很好理解,在病人患病之后,病人及病人家屬的心情是非常焦急的。即使是平常非常穩重的人,這時也很難做到冷靜,為了讓病患及時接受治療,作為護理人員,首先要讓病人安心如院。工作中要熱情接待患者做好入院介紹,并立即通知醫生,對重危者交接后積極搶救處理。
2、做好常規工作。護理工作是非常瑣碎的,但是,就是這些瑣碎的工作,實現了護理人員對于病患病情的把握,實現了護理人員對于病患康復及病患家屬陪護的專業指導。因此,作為護理人員一定要做好工作常規。如24小時內完成護理入院記錄新患者測體溫、脈搏、呼吸。病危患者按醫囑及病情需要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
3、細心觀察病情變化。在前面筆者已經說過,護士進行護理工作,其實也是在搜集病患的病情資料,這一過程對于醫生的工作與病患的康復會有極大的指導作用。因此護理工作中,還要注意密切觀察病情,對有變化的患者應及時與醫生聯系。
4、做好“心與心”的交流。這一點也很好理解,病患在患病之后,出問題的往往不只是身體,還有他們的心理,再有隨著人們素質的提升,人們對于自己的疾病情況并非一無所知,人們需要得到更為專業的引導,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因此,護士還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生理、社會文化及精神的需求向,患者介紹有關的疾病知識,做好心理疏導,避免一切醫源性刺激。
二、問題分析
1、操作不規范。不僅僅是在鄉鎮衛生院這種“小型”的醫院中,即使是在“大醫院”中,護理人員的技術水平、工作能力也是大不相同的。部分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往往還存在“工作隱患”。如在內科護理工作中,由于護理人員操作不規范容易存在安全隱患。在實際護理工作中由于護理人員操作不規范容易加重患者的病情嚴重,還容易造成患者的生命危險。
2、工作倦怠。在筆者看來,在工作中出現工作倦怠這一問題,與參加工作時間的長短有一定的關系,但是卻不是必然的關系。真正導致出現職業倦怠的主因是缺乏責任心。而由于護理人員缺乏應有的責任心,在護理中服務態度不好,缺少與患者有效的溝通并且在護理中不細心,必然會出現護理差錯,延誤了患者的最佳治療時間等這些問題。
3、不遵守操作流程。工作中我們可用發現,一些看起來“小題大做”的問題,在其他行業中可能真的是“小題大做”,但是,在醫護工作中,這些“小題一定會大做”,因此,我們必須堅守工作流程。而一些護理人員在實際護理工作中不按照護理流程進行護理,也導致了很多的安全隱患。如很多護理人員將護理程序進行簡化,像消毒的步驟等都進行了簡化進而使患者受到細菌的感染。
4、缺乏能力。作為醫護工作人員,必須將認真工作,提升工作能力變成一種常態。因為,我們每一次不當的舉措都可能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出現危急情況的時候,護理人員不知如何進行處理,會耽誤了患者最佳的治療時間,導致風險的發生。
三、優化方法
1、做好專業指導。醫護工作往往不是“書本理論”可以詮釋的,它需要經過實踐的慢慢沉淀。在醫護人員出現工作問題時,只查查書本也是解決不了的,最佳方法是進行實踐指導。也就是說,實踐中針對護理人員的操作,應該有專門的人員進行定期講解,提高護理人員操作的規范性,促進內科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2、提升個人修養。通過觀察病患的康復過程我們可以發現,他們需要得到護理的有身體上的“傷痛”,也有心理上的“損傷”,病患身體的護理需要我們發揮“專業素養”,而病患心理的護理則需要我們付出愛心。因此,護理人員應該實現“內外兼修”,既要有“過硬”的能力又要具有“柔軟”的心靈。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監控與患者進行交流的時候,運用禮貌性的語言,護理動作要輕柔,本著患者的事情無小事的態度進行護理,進而可以使護理中的風險發生率降到最低,促進患者健康的恢復。
3、獎罰分明。在工作實踐中如何才能激勵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呢?就要做到獎罰分明。這樣做既可以幫助護理人員查找自身的問題,又是對護理人員工作的一種肯定。因此在工作管理中,為了對護理人員的護理過程進行有效的管理,對護理過程非常不規范的護理人員應該進行處罰,對護理工作非常規范全面的護理人員我們應該進行鼓勵,樹立為榜樣。
4、培養實踐能力。在前面筆者已經說過,“書本理論”只是護理人員提升個人專業技術能力的基礎,但事實上,實踐往往與“書本知識”之間有很多不同之處,所以,護理人員要想做好本職工作提升個人能力還需要進行實踐,積累相關經驗。如內科疾病靜脈輸液時對藥量、速度要求較嚴格,多數患者1d有多份少量的輸液計劃,對這樣的輸液計劃,需用大空針測量較準,特別是對心肺疾病、腎功能衰竭患者及患兒輸液量更應嚴格準確。
綜上所述,病患進入醫院,其實接觸最多的是護士,“醫者仁心”,作為護士在進行護理工作時,需要展示專業的護理技術,還需要展示一顆愛心,愛崗敬業的愛心,作為醫者的仁心。
參考文獻
于文秀.內科護理要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拓展新的內涵[J].中外醫療,2009
涂燕喜,林少珍,何芳.影響門診靜脈輸液的安全因素及對策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
張越秋,趙彥霞.淺析護理安全隱患與管理對策[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