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平
水稻是我國廣泛種植的口糧作物,種植歷史悠久,種植技術也非常成熟,尤其是在我國研發出了新型雜交水稻品種以后,無論是產量還是谷物質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水稻種植的經濟效益也越來越高。但是,水稻病害卻始終是影響生產種植的不利因素,對水稻質量和產量都有著較大的影響。伴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已經研發出了比較有效的藥物來防治水稻病害,在病害防治上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同時也還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因此,本文通過分析水稻病害防治中的主要問題來探討有效的應對策略。
一、 水稻病害防治中的主要問題
我國的水稻種植歷史悠久,水稻種植技術的發展一直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其中,病害、蟲害的防治一直是水稻種植中最主要的難題。自從我國成功研發出了雜交水稻品種后,抵抗病害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還是無法做到一勞永逸,水稻病害的新增種類給種植戶帶來一次又一次挑戰,在實際生產中,經常會影響到水稻產量和質量。究其原因,病害的變異是一方面;病害的防治不當是一方面。根據現階段水稻種植中的病害防治情況來看,還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過分依賴化學藥物,綜合防治有待加強
在現代農業的發展中,化學藥物的研發成功一度為種植戶帶來了福音,特別是在病害的防治上,即省心又能夠在短期內見效,因此,很多農戶都把農藥作為水稻種植中病害防治的標配物資。基本只用農藥來防治病害,忽略了采取其他防治方法,綜合防治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使用農藥的范圍逐年增大,次數越來越多,使用量也越來越大。雖然當時能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是也加快了病害的變異,給后續耕作埋下了重大隱患,這已經是水稻種植中非常突出的問題。
(二)病害跟蟲害防治混淆,針對性不強
在水稻種植技術系列中,人們習慣把病害和蟲害列在一起,統稱病蟲害防治。因此,在生產實踐中,很多種植戶把病害當成蟲害來治療,經常噴灑防治蟲害的農藥而忽略了使用針對病害的藥物,最后造成農藥用量很大卻收效甚微。此外,由于病害的潛伏期比較長,初期比較隱蔽,很多對病害知識掌握不夠的種植戶難以辨別和發現,所以很難做到及時防治。比如水稻紋枯病一般發生在植株基部,經驗不豐富的人很難在發病初期發現癥狀。而蟲害則大多比較明顯,發生時產生的癥狀也是顯而易見,如水稻縱卷葉螟蟲害發生立即就會造成葉片發白,管理者很容易發現,比較容易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三)偏重發病期的治療,缺乏預防措施
在水稻的病害問題處理上,有的農戶由于缺乏辨別經驗,導致在病害潛伏期或者初期沒有發現,所以無法做到提前預防和治療;有的農戶則由于僥幸心理,過分相信水稻自身的抵抗病害能力,覺得小范圍的病害不足為奇,預防意識淡薄,最后當病害擴散到無法控制時才采取治療措施,這往往也是造成減產的主要原因。
二、 解決問題的有效對策
針對上述的水稻種植中病害防治問題,我們有必要妥善解決,才能實現更好的經濟效益。通過技術分析和生產實踐情況,比較有效的應對策略有以下幾點:
(一)強化農藥監管,加大綜合防治的宣傳
過分依賴農藥的危害非常大,同時也說明農藥的銷售和買賣監管不嚴,流通渠道太多。要想解決好過度依賴農藥防治水稻病害的問題,首先必須強化農藥監管,嚴格規范農藥市場,要求農資機構遵守按方配藥、銷售的管理條例。這樣既能保證種植戶合理的使用農藥來防治病害,也能抵制假冒劣質產品的流通;其次,農資銷售機構和農技知道人員應落實好農藥使用技術的培訓和指導工作;最后,對于有條件的水稻種植區域應大力提倡綜合防治模式,比如通過生態防治方式、無公害的草本植物防治方式等進行病害治理。
(二)普及病害防治技術,提供科學防治指導
之所以會出現病害和蟲害混淆治療的情形,主要是因為防止技術欠缺。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通過農技人員送技術下鄉,把病害的辨別。防治技術以及有用的經驗推廣到田間地頭,給種植戶的病害防治提供科學的指導意見。
(三)建立區域性病害預警機制,借力現代化的遙感監測技術
水稻病害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提前預防和早期治療,這樣才能起到最好的防治效果。為了避免病害的擴散以及帶來重大損失,我們可以建立區域性的病害預警機制。設置一定數量的病害監測點,通過遙感技術來發現水稻種植中具有區域性特征并且在多個監測點均出現的病害,及時發出病害預警并通報給種植戶,讓種植戶做到提前預防。
(作者單位:419100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芷江鎮農技推廣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