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9--01
烏頭堿類中藥常被廣泛應用于抗風濕等,因而中毒也時有發生。烏頭堿中毒劑量是0.2mg,致死劑量為2~4mg[1]。烏頭堿類植物內含烏頭堿,常因炮制不當或用量過大而致中毒,重者甚至死亡。烏頭堿主要作用于神經系統和心臟系統,首先興奮和麻痹感覺神經和中樞神經,其次是興奮和麻痹膽堿能神經和呼吸中樞,最后使血壓下降,呼吸麻痹,中樞抑制致死亡[1]。烏頭堿中毒時,患者會感覺到輕微口舌,四肢麻木,隨后會出現頭暈、頭昏、頭脹、心悸、胸悶等癥狀,中毒較深者會出現抽搐,意識喪失,呼吸衰竭,最主要的是室性心律失常[2]。
1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7月期間收治的32例急性烏頭堿中毒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8例,女4例,年齡32~74歲,均在口服烏頭堿2~20分鐘出現癥狀。32例患者均有唇舌,四肢麻木,惡心嘔吐,出汗,胸悶,心悸,心律失常,煩躁,意識障礙,血壓下降的癥狀。有29例患者徹底洗胃,導瀉,及時給予阿托品。利多卡因,胺碘酮進行治療,室顫患者給予心臟電復律,胸外心臟按壓,經搶救成功,均收入ICU。3例老年患者由于有基礎疾病,搶救無效臨床死亡。
2 急救與護理
2.1 急救措施
2.1.1 持續心電監護患者入院后,立即給予心電監護,顯示各類心律失常,表現出輕重程度不一的心臟損害癥狀。迅速開通靜脈通道,遵醫囑給予抗心律失常藥物及血管活性藥維持血壓,補充電解質;備齊搶救藥品,除顫儀、臨時起搏器及臨時起搏電極。持續密切觀察患者心律,心率的變化,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師,給予處理。
2.1.2 及時清除胃腸毒物患者入院后立即給予催吐,洗胃,導瀉排出體內尚未吸收的毒物,直至洗出液澄清無味為止。洗胃液為溫開水,水溫25~38℃,洗胃過程注意觀察洗胃液出入量是否平衡,洗出液的顏色,性質,氣味及患者有無腹脹、腹痛的現象。洗胃后可給與20%甘露醇250~500ml導瀉,以清除進入腸道的毒物。洗胃后用甘草、綠豆湯配合治療[2]。
2.1.3 血液灌流烏頭堿親脂性強,可通過活性炭吸附血液灌流清除﹝3﹞,早期血液灌流及預防性血液灌流能有效清除毒素,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致死并發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4]。治療過程中,護士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妥善固定靜脈穿刺導管,保持導管通暢,預防空氣栓塞;遵醫囑準確給予抗凝劑,觀察患者有無皮下出血,牙齦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注意出入量平衡[5]。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預防感染的發生。
2.1.4 做好宣教工作烏頭堿中毒的預防是關鍵。醫院可借助報刊,講座,板報,電臺等進行科普宣傳工作,向市民講解烏頭堿中毒的臨床表現及危害。烏頭類藥物需久煎,及煎煮>1h,服藥間隔時間≥24h,禁生服,避免空腹服用,按醫囑服藥,減少中毒的發生。
2.1.5 飲食及心理護理烏頭堿中毒患者出現惡心、嘔吐時,應暫禁食,癥狀緩解后進食清淡的流質、半流質、軟食,注意少量多餐。根據患者病情的輕重程度,給予患者及家屬適當的心理的護理,掌握其思想動態,耐心細致地對其進行心理疏導,積極配合治療。
3 結果
本組病例經積極治療,治愈29例,兩周內隨訪無不適,死亡3例,死亡率9.38%。
4 討論
烏頭堿中毒作為內科危急病癥,臨床治療上只有充分運用洗胃、補液、抗心律失常藥物及抗膽堿藥物等綜合救治措施,才能有效提高治療成功率,進而挽救患者生命。民間用其煎煮治療,主要是因為使用方法不當而引起中毒。因此,要積極宣傳烏頭堿藥物的正確使用方法,使百姓們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劑量等,從根本上避免烏頭堿中毒,從而降低死亡率。
參考文獻
鄭雷,程旭,朱團結.烏頭堿中毒法醫學鑒定[J]藥物與臨床;201[27]:81林佩義·,李云妹,劉炳煩.烏頭堿中毒的急救救治[M]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第十六次全國急診醫學學術年會論文集;2013,7(34):98
黃紅.烏頭堿中毒的急救與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12):197-198
張麗.烏頭堿中毒43例的急救與護理體會[J]護理研究;2015,12(7):116-117
彭自珍.烏頭堿藥物中毒的救治與護理[M]黑龍江醫學;2005,29(7):5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