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奕 嚴彩鳳
【中圖分類號】R47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9--02
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股骨頸骨折的發生率越來越大,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將已經失去功能的關節切除和修整,放置特定的人工關節使其重新獲得功能,人工假體置換術可避免股骨頸骨折的不愈合及股骨頭壞死的發生。由于手術和創傷、血管損傷和高血凝狀態,而長期臥床和下肢活動是由慢血流引起,容易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1]。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多為高齡患者,多合并心腦血管疾病,患深靜脈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危險性增加。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DVT發生率為41%~85%[2],術后發生下肢DVT的患者,在抗凝、溶栓等治療過程中可能會發生血栓脫落引起心、腦、肺栓塞等并發癥[3,4],危險性較高。通過對人工髖關節置換患者進行深靜脈血栓形成原因的分析,全身危險因素評估,采取恰當的預防性護理干預顯得非常關鍵和必要。現將我科髖關節置換術后DVT的預防和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護理
1.1 全身危險因素評估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多為高齡患者,常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入院后建立血栓及肺栓塞風險評估檔案,評估患肢的活動情況。詢問患者有無不明原因的腿部疼痛、紅腫,注意觀察患肢腫脹程度、末梢血液循環及疼痛情況;既往有無腦梗心梗、惡性腫瘤等病史及家族史。評估出凝血時間、INR等。
1.2 術前護理
1.2.1 術前健康指導術前護理人員與患者或家屬溝通,做好并發癥發生可能性的解釋工作,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與配合。伴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的患者先積極治療原發?。粐诨颊呓錈?,給予“三低”富含維生素易消化飲食,多飲水,防止便秘;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避免發熱。
1.2.2 術前功能鍛煉指導強化足踝主動環轉運動,早期功能鍛煉,下肢血栓的發生率僅為1.49%[5]。指導術前進行患肢等長收縮訓練:踝泵運動,20~30次/組,2~3組/d,每次30min。術前可進行健肢運動以幫助術后患肢康復訓練:直腿抬高20~30次/組,2~3組/d,每次30min。訓練腹式呼吸,擴胸運動,維持上肢關節的正?;顒樱黾有姆喂δ埽?h做50次。
1.2.3 心理護理患者多為高齡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低,擔心預后不佳而產生不良心理情緒。此時用安慰性的語言與患者多交流,向患者詳細介紹手術的相關事宜、手術的注意事項、醫生的技術水平及同類患者的恢復情況,取得患者的信任,增強患者的的信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
1.3 術中護理據報道硬膜外麻醉能減少全髖關節置換術后DVT的發生率[6]。因此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避免手術時間過長,合理控制止血帶的使用時間及壓力,徹底止血,術中盡量避免使用止血藥,避免在下肢及患肢輸注藥液或過多穿刺,避免長時間髖關節內收位及過度牽引。
1.4 術后護理
1.4.1 體位的護理術后患肢穿防旋鞋,取外展30°中立位,抬高患肢20-30cm,膝下墊軟枕,可使股動脈平均最高血流增加33%,有利于下肢靜脈回流[7]。去枕平臥6小時,麻醉消失后,按時翻身,避免屈髖屈膝>90°。翻身時可在雙膝放置梯形墊,保持患肢呈外展中立位,向健側翻身,避免患側臥位,以防患肢靜脈長期受壓,影響患肢的血液循環。
1.4.2 引流管的護理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常放置引流管,引流管要固定好,定時擠壓引流管,密切觀察引流管通暢情況及引流液的量、顏色、性質,保持有效引流。若引流不暢,易形成局部血腫,增加傷口感染機會;血腫壓迫血管,血流減慢,影響患肢的血液循環。若引流液過多,易造成患者血液粘稠,增加形成DVT的機率。
1.4.3 生命體征的觀察密切監測生命體征,詳細記錄尿量、引流液的量變化,指導患者多飲水,保證足夠血容量。
1.4.4 術后患肢的觀察術后應觀察肢體有無腫脹情況,肢端皮膚顏色、溫度感覺有無異常。詢問病人有無被動牽拉足趾痛、胸悶、呼吸困難等情況的發生。如兩側肢體同一平面的周徑差>0.5cm,警惕有DVT發生的可能[8]。
1.4.5 術后早期功能鍛煉術后早期功能鍛煉可以降低關節僵硬和肌肉萎縮的發生率。患者術后1~3d可以做髖、膝關節屈伸練習,髖關節旋轉練習,髖關節伸直練習,股四頭肌等張練習。2~3組/d,15~30min/次。此時病人體力虛弱,功能鍛煉的運動量不宜過大。
1.4.6 出院指導(1)防止穿緊身褲,因其會影響靜脈血流。(2)坐時禁止盤腿或交叉腿部,避免長期的站立等。(3)長時間坐飛機或汽車長途旅行,應穿寬松的衣服及鞋襪,多飲水,適當活動下肢。(4)有靜脈血栓史的患者,最好能定期接受檢查。(5)遵醫囑口服抗凝劑預防。(6)遵照醫生指導進行功能鍛煉,循序漸進的增加活動量,堅持鍛煉。
1.4.7 本組病例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4例,其中繼發肺栓塞死亡1例,總體發病率、死亡率少于臨床報道,提示規范、細致的護理能顯著減少DVT的發生。
2 討論
對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即血流緩慢、血管內膜損傷及血液高凝狀態。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臥床時間較長,下肢主動及被動運動減少,靜脈血流緩慢,易形成血栓。DVT早期癥狀輕微、全身癥狀不明顯,易被術后創傷性反應和切口疼痛所掩蓋,不易引起醫護人員的注意,且58.54%的DVT患者無癥狀,早期診斷更加困難[9]。因此,對高?;颊哌M行風險評估、采取積極的護理干預措施,對預防DVT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髖部手術后,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護理計劃,進行細致的健康教育、規范化的圍手術期護理及正確的康復指導,有利于預防DVT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韓慧娟袁吳秋霞袁邸紅軍援實用??谱o理手冊[M]援北京院人民軍醫出版社袁2013(3)院161援
2.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預防骨科大手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專家建議—深靜脈血栓形成預防座談會紀要[J].中華骨科雜志,2005,25(10):636-640.
3.蔡莉莉,徐燕.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和護理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3,20(11):39-40.
4. Kamphausen M,Barbera L,Mumme A, et al . Clinical and functional results after transfemoral thrormbectomy for iliofemoral deep venous thrombosis:a 5-year-follow-up[J]. Zentralbl Chir,2005,130(5):454-461.
5.陳常娟,李成芬.關節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與預防護理對策[J]. 中國傷殘醫學,2008,16(6):35.
6.李光輝, 李鋒, 陳 超, 等. 麻醉方式對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12,11(21):122.
7.賀愛蘭,張明學.實用??谱o士叢書骨科分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4:47-48.
8.黃輝,姜志連.102例高齡患者全髖關節置換術的術中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9):796-797.
9.顧海倫,王歡,段景柱.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多因素分析[J].中國骨傷,2007,20(9):611—6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