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穎
通過水稻優質高產精確施肥研究表明:此項技術可解決水稻化肥特別是氮肥使用量逐年增加,肥料利用率下降、農產品質量降低、農業面源污染嚴重等問題。控氮增磷增鉀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和成穗率,促進生長和抗性,提高產量。
1水稻優質高產高效的施肥原則
有機肥與無機肥兼用,有機肥的用量占總氮量的25%~30%。土壤有機質是各種營養元素的重要供給源,其含量多少,是土壤肥力的重要量度。施用有機肥可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有機肥不但能提供水稻所需的部分養分,而且能增強土壤的通透性,改良土壤結構,使水稻高產穩產。長期單施化肥,土壤變得板結,土壤養分水平不穩定,不利作物穩定高產。
氮、磷、鉀、硅平衡施用,水稻優質高產需要各種養分元素,養分的短缺和過量對其都是不利的,因此,各種必需營養元素之間的比例平衡和某一種植物必需元素的數量充足同樣重要,這一概念的應用就是平衡施肥方法。氮、磷、鉀、硅是水稻營養的四大要素,這四大元素各有其特殊功能,不能相互替代。但它們在植物體內的作用并非獨立的,而是通過有機物的形成與轉化得到相互聯系。只有當大量元素供給已經滿足,產量和品質才能提高到高水平上。由此可見,養分平衡是保持水稻超高產優質的重要基礎。
精確定量施用氮肥。水稻對化肥,特別是氮肥反應非常敏感.因此按超高產優質水稻形成的需肥規律進行精確化施氮尤為重要,而且精確合理施用氮肥,不僅是實現高產優質的前提,也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實現高效的基本,并能保護環境,實現水稻的可持續生產。
2優質無公害水稻和綠色水稻的施肥技術
肥料施用與否、施用量、施用時期等,不僅關系到產量的高低、品質的優劣,而且還往往由此而影響病蟲害的輕重,導致農藥用量和次數的變化,無疑增強了優質水稻清潔生產綜合指標的控制難度。因此,優質水稻清潔生產施肥原則、類型、品種、時間、用量與常規水稻生產有著許多不同之處。
2.1水稻施肥量和肥料運籌
水稻吸收的養分,除由土壤供給外,主要通過施肥來補給,但所施用肥料的養分只有部分被水稻當季吸收利用,肥料利用效率因肥料種類、氣象因素和栽培條件等不同而不相同。因此,在測土配方施肥的基礎上,采用平衡施肥的方法確定適宜的施肥量,應根據水稻對養分的需要量、土壤養分的供給量和利用效率等因素確定總施肥量。
基肥是水稻插秧之前施用的基礎肥料,也包括面肥。其主要作用是:供應水稻前期對養分的需要,促進有效分蘗早生快發、還可以改良土壤,造成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長和吸收的耕作層。水稻除了吸收氮、磷、鉀肥料三要素以外,還要吸收一定數量的鐵、鎂、硼等微量元素,才能正常生長和發育;過去施農家肥料如豬廄肥、草塘泥等有機肥料,肥分完全,不注意氯、磷、鉀肥的搭配施用,更考慮不到微量元素的使用,現在化學肥使用量增多,有機肥量減少,因而必須注意氮、磷、鉀三要素的配合和微量元素的利用。
有機肥要腐熟后才能施入田里,要耕翻入土,土肥相融。基蘗肥與穗肥配比一般為13:9。基肥用量因地力、茬口和秧苗移栽葉齡不同而異,地瘦、小麥茬或移栽秧苗葉齡小的基肥量要多些,占總施肥量的50%~60%;地肥、綠肥茬、油菜茬或移栽秧苗葉齡大的基肥量要少些.占總施肥量的40%~45%。按以上原則運籌肥料,既可促進早活棵、早分蘗,又能確保拔節期前后對養分的需要。
2.2適量施用硅肥,提倡秸稈還田
硅來源于土壤和灌溉水。水稻植株體內硅酸含量在11%以下時,施硅肥效果顯著。補充硅可施用含硅量較高的稻草或土雜肥,也可畝施硅肥10千克,分別與基肥和分蘗肥兩次施用,對產量和品質的提高都有好處。
秸稈還田是當今世界上普通重視的一項培肥地力的增產措施。通過使用秸稈,增加土壤有機質,改良土壤結構。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減輕,促進微生物活動和水稻根系的發育。秸稈還田增肥增產作用顯著。據統計,水稻一般可增產5%~10%。但如果使用不當,也會導致水稻活棵返青期推遲,甚至發生僵苗現象。因此,秸稈還田必須采取合理的技術措施.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應。
(作者單位:161300黑龍江省訥河市第四良種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