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守權
肥料深施、溝施技術能夠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已經被廣泛認可。然而由于水稻種植土壤長期浸沒在水層下,深施、溝施技術一直不能很好地被利用。隨著機械工藝的發展,側深施肥儀器的產生,水稻種植中利用深施、溝施技術已經可以實現。但是側深施肥在水稻上的應用較少,其效果也未在本地進行過驗證。本試驗力求通過側深施肥與常規施肥的對比,探索側深施肥技術對水稻產量的影響,探討側深施肥技術在未來應用的可行性。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材料
試驗于2012年在建三江洪河農場現代農業發展中心進行,土壤為草甸白漿土,土壤肥沃,養分含量較高。供試水稻品種為空育131,播種時間為4月19日,插秧時間為5月14日。供試常規化肥氮肥為尿素(46-0-0),磷肥為磷酸氫二銨(18-46-0),鉀肥為氯化鉀(0-0-60)。復合肥為奧寶復合肥(13-17-15)。
1.2試驗設計
本試驗涉及兩種肥料作為基肥的效果對比,以及不同基肥用量條件下側深施肥對產量的影響。側深施肥指將肥料施在水稻根系側面3cm,距泥面5cm的區域。試驗共設16個處理,所有處理的肥料用量全部為基肥一次性施入,后期各處理追肥無差異,均為分蘗肥施尿素3.9公斤/畝,調節肥施尿素1.3公斤/畝,穗肥施尿素2.6公斤/畝、氯化鉀4公斤/畝,全部揚施入田。試驗所有處理按順序排布,無重復,試驗處理如下。
處理1:常量肥料,尿素5.2公斤/畝,磷酸氫二銨7公斤/畝,氯化鉀6公斤/畝;側深施肥。
處理2:肥料減量5%,尿素4.94公斤/畝,磷酸氫二銨6.65公斤/畝,氯化鉀5.7公斤/畝;側深施肥。
處理3:肥料減量10%,尿素4.68公斤/畝,磷酸氫二銨6.3公斤/畝,氯化鉀5.4公斤/畝;側深施肥。
處理4:肥料減量15%,尿素4.42公斤/畝,磷酸氫二銨5.95公斤/畝,氯化鉀5.1公斤/畝;側深施肥。
處理5:肥料減量20%,尿素4.16公斤/畝,磷酸氫二銨5.6公斤/畝,氯化鉀4.8公斤/畝;側深施肥。
處理6:肥料減量25%,尿素3.9公斤/畝,磷酸氫二銨5.25公斤/畝,氯化鉀4.5公斤/畝;側深施肥。
處理7:肥料減量30%,尿素3.64公斤/畝,磷酸氫二銨4.9公斤/畝,氯化鉀4.2公斤/畝;側深施肥。
處理8:常規肥料對照,尿素5.2公斤/畝,磷酸氫二銨7公斤/畝,氯化鉀6公斤/畝;常規施肥。
處理9:常量肥料,奧寶復合肥18.94公斤/畝;側深施肥。
處理10:肥料減量5%,奧寶復合肥17.99公斤/畝;側深施肥。
處理11:肥料減量10%,奧寶復合肥17.04公斤/畝;側深施肥。
處理12:肥料減量15%,奧寶復合肥16.1公斤/畝;側深施肥。
1.3測試方法
由于本試驗無重復,所有樣品均為每處理分三點取樣。水稻樣品為每小區隨機選取三平米,進行產量因素調查,作為三個假重復。土壤樣品將小區平均分為三個區域,每區域內采集混合土樣一個,作為假重復。土壤堿解氮采用堿解擴散法;有效磷采用碳酸氫鈉浸提-鉬提抗比色法;速效鉀采用醋酸銨浸提-火焰光度法。
2結果與討論
2.1不同施肥處理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在相同施肥量的條件下,測深施肥技術有助于提高水稻產量。處理1和處理9的水稻產量均高于常規肥料對照(處理8)和奧寶復合肥對照(處理16)。處理1和處理2較常規肥料對照分別增產0.85%和0.29%,處理9較奧寶復合肥對照增產1.57%,處理10與對照無明顯差異。說明側深施肥能一定程度上增加化肥的利用效率,增加了單位面積的水稻產量,甚至在基肥用量減少5%的前提條件下仍能有效的保證水稻產量。從中明顯看出,在施用常規肥料的處理中,肥料用量減量20%以后,水稻產量出現了明顯的下降。表現為施用奧寶復合肥的處理,肥料用量在減量15%以后就出現了產量明顯下降的趨勢。從兩種肥料模式的對比能看出,常規肥料的產量均高于奧寶復合肥,常規肥料比奧寶復合肥的產量平均提高了2.35%。
3.1 側深施肥技術對于增加水稻產量有明顯的作用,側深施肥降低一定的基肥使用量后,仍能表現出較好的產量,對于降低化肥成本和增加水稻產量都有較為重要的意義。側深施肥集深施和溝施于一體,深施覆土能較好的防治肥料揮發,減少肥料損失。溝施能增加土壤陽離子飽和度,增加土壤的供肥能力,特別是在以粘土為主的三江地區,溝施能減少土壤膠體對化肥養分的固定,從而有利于水稻對養分的吸收,增加養分利用效率。
3.2 從土壤的角度來看,側深施肥能較好的維持土壤中堿解氮含量,有一定的沃土作用,但對有效磷和速效鉀作用并不明顯。
3.3 常規肥料側深施肥的化肥施用量建議為常規施用量的85%~100%,不建議減量15%以上。基肥施用量減少15%以上后,產量出現明顯下降,同時土壤中的堿解氮含量也出現明顯下降,長期種植以后勢必會造成土壤的貧瘠。奧寶復合肥側深施肥的化肥施用量建議為常規使用量的90%~100%。減少10%以上后,就出現了減產和堿解氮含量降低的現象。
(作者單位:156332 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管理局洪河農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