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如娟
1.基層農業執法中存在的問題
1.1 經費人員投入不足、執法條件落后,工作無法得到有效開展
目前農業行政執法機構只在縣里設置,各鄉鎮并無專業的執法人員,鄉鎮執法的經費投入不足,從而無法采購配套的執法裝備如攝像機、照相機、工作用微機和農業執法專用車,執法工作主要依靠基層執法人員的兩條腿、幾張紙和一支筆,這就使得違法行為的取證難以有效進行,影響執法的公允度、效率和辦事力度。
1.2 農資市場量大人多,群眾法治意識淡薄,監管工作無法完全覆蓋
隨著農資市場的全面開放后的蓬勃發展,經營者數量迅猛增長,但其人員相當復雜,部分不懂農業生產、不懂農資產品、缺乏農資經營常識,不懂農業相關法律法規,極易受利益的誘惑而盲目違法抗法,對基層的農業執法工作帶來了許多難以解決的紛爭;另外,目前基層的農業執法人員由于編制數量的限制,人員遠遠無法滿足縣鄉及龐大農資市場的需求,無法實現全面覆蓋,導致大量違法違規經營行為無法得到及時糾偏和整頓。
1.3 基層農業執法隊伍的綜合素質不高
目前縣級農業行政執法隊伍并不是全由法律專業的人員組成,農業執法人員有的是由技術人員轉化過來的,開展工作時難免面臨許多問題。另外由于執法人員的本身素養參差不齊和區域限制,難免會出現各類“人情案”,影響執法的公正性,嚴重影響農業執法權威,阻礙農業行政執法工作的開展和順利進行。
2.對策
2.1 提高專項經費撥付額度、壯大執法隊伍
一是建議縣財政增加執法工作的專項經費,重點用于解決執法裝備、執法勘驗取證設備、執法記錄儀等設施,二是配備專職專業的執法人員,酌情增加執法崗位設置。
2.2 進行廣泛的法律法規和技術宣傳服務
在基層群眾中廣泛開展農資相關政策的咨詢、信息服務、技術指導和法律援助。首先通過電視、網絡、廣播、報紙等媒體發布信息,同時開展現場咨詢、散發資料等,通過這些方式向農民宣傳普及各類法律法規知識,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種子法》、《農藥管理條例等》,幫助農民、農戶、農產品經營者識別假冒偽劣產品,了解各類維權常識和途徑,鼓勵他們向執法部門舉報各類假冒偽劣農資產品;其次還可以通過舉辦培訓班、開展知識講座、對農資市場調查等方式向農資經營者廣泛開展有關化肥、農藥、種子、農產品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講工作,告知其違法違規行為所帶來的嚴重后果以及可能導致的農業生產事故等,讓其懂法而后遵法。
2.3 重點整治違法經營者和不合格產品
首先,在每年農資采購旺季到來之前,植保、土壤肥料、種子部門應分別對農資市場里的種子、化肥和農藥等進行抽檢,凡是抽檢出現質量不合格的保送有資質的檢測部門復檢,不合格者禁止其在市場繼續銷售;其次基層農業執法部門還可在每年的農忙季節對重點的農資品種、農資市場、主要的農資經營戶進行全面拉網式的檢查。主要檢查種子是否為審定品種,是否適宜本地種植,農藥是否是高毒高殘留的農藥,是否是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藥,是否過期,標簽是否規范,化肥的經營者是否合法,產品是否過期,若出現違法違規的經營行為要立刻給予行政處罰,責令其整頓。最后還可對市場進行不定期的抽查,從根本上警惕農資經營者,使其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合法經營合法的農資產品。
2.4 完善執法監督機制,強化執法監督
一是讓農民和農資經營者進行監督,在其發現市場上有假冒偽劣農資或違法經營者出現時,及時向農業執法部門舉報、投訴。二是農業部門實施內部監督。農業部門一般都設立法律法規科(或處),主要是對農業執法的文書格式和程序以及依據進行審查。三是是同級政府法制部門共同監督,充分發揮政府法制機構的行政執法監督主體地位,確保執法的嚴肅、權威,做到公正公平執法,切實樹立良好的農業執法形象。
2.5 提高基層農業執法隊伍的綜合素質
綜合素質的提高包括專業素養和政治素養,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一是主動向其他行政執法機構學習,規范執法工作者的執法行為。二是進行業務培訓,采用集中培訓與自學相結合,強化法律法規的學習,每年至少3-4次培訓,可通過聘請專家輔導、案例分析、答卷或者知識競猜的形式讓其全面掌握有關農業相關技術和專業知識、相關法律法規,從而用法準確、技術過硬、素質高,提高農業執法隊伍的綜合素質。
3.綜上所述,基層農業執法是一項基礎但又極其關鍵的工作,是推動社會安定、經濟平穩增長不可缺少的基礎。在開展農業執法的過程中,要兼顧農業執法獲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采用科學舉措解決這些問題,為構建社會主義新型鄉村、建設和諧社會做出貢獻。通過執法監督機制的完善、執法人員素質的提高、執法體制的完善,確保農產品質量,農業生產秩序,農業生產經營步入健康、良好、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作者單位:323300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農業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