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紅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9--01
我院是一所二級甲等中醫醫院,門診日流量在兩千左右,面對這么多的病人,如何減少醫患矛盾、提高患者滿意度。作為我們門診的護士是第一時間接觸患者的,我們應該根據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給予病人理解、尊重、關心、同情。做好門診病人的心理護理是醫護質量的最好體現。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隨機選擇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門診患者300名,其中女性患者191名,男性患者109名。
1.2 方法。利用患者在候診時,仔細詢問患者在就診時的心理變化并記錄且加以歸納分析。
2 門診患者常見的心理特征
門診患者因疾病,個人素質,經濟狀況等因素,心理活動十分復雜,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
2.1 對醫院陌生、恐懼的心理
醫院,在大多數人眼中意味著是生離死別的地方。所以,大多數患者對醫院有著畏懼的心態。再者,患病者對自身的癥狀并不了解,難免有夸大病痛來加深對患病的恐懼。并且,是否能治愈、家庭經濟能負擔得起等外界因素,容易產生陌生和恐懼的心理。
2.2 焦慮、煩躁的心理
就診時要經過掛號、就診、檢查、診斷、取藥、治療等一系列過程。近年來,由于醫院面積不斷擴大,科室專業細化得更為精細。患者要反復在各個科室之間不斷奔波,加上其希望盡快得到明確診斷和及時救治,往往會在就診過程中出現焦慮,、煩躁情緒,容易造成醫患矛盾。
2.3 消費心理
每個患者經濟收入,消費水平,文化素質的差異。對醫生診療水平服務質量要求各不相同。由于現在新聞上屢屢報道托兒以及藥販子,不少患者對醫生開具的檢查和藥物,總懷疑醫生多收費用,中飽私囊。有些病人在排隊掛的過程中耗費很長時間,輪到自己時總希望醫生能做詳細、全面的檢查,甚至主動要求醫生給自己做更為全面的檢查,開好藥、進口藥。固執地認為便宜藥不管用,甚至更有患者認為醫生故意不想給自己看病,造成一系列醫患矛盾的產生。
2.4 期望藥到病除的心理
門診患者大多想迫切希望可以痊愈。特別是慢性病患者多次復診時,他們就懷疑醫生的水平或者認為自己難以康復,于是就放棄治療。大多數患者都希望自己掛號的醫生是醫術精湛的專家,經過一次治療就痊愈。對所有檢查總希望一次就可以得到確切的診斷。
3 門診患者的心理護理
3.1 營造溫馨舒適的就醫環境。
寬敞的診區、舒適的候診椅、候診區溫度適宜、空氣流通,在候診區可以放置常見病的宣傳白板,提供免費的WIFI和建立健康咨詢處,以安撫患者候診時急躁不安的心理。
3.2 設置明確就診流程說明和標志
在候診區設立鮮明詳盡的就診須知、掛號、就診、交費、取藥等詳細的指示標志和顯眼樓層索引。在候診區可以設置導診臺,及時地解答病人就診時遇到的疑惑,最大可能上給予患者方便。
3.3 靈活安排就診
門診患者多,情況也各有不同,合理靈活地安排就診次序。對復診患者盡量原醫生的診治,使治療具有連續性,并且根據療效及時更換藥物。對病情較重的還有老人給予優先照顧,優先治療。這樣會使患者感到醫務人員對患者的關心,態度認真負責,使之產生安全感和依賴感。
3.4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良好的第一印象能保證病人以良好的心境去接受治療,并對以后護患關系的正常發展起著積極作用。 護士在工作中應是和藹可親、淳樸可信、精誠可信。首先要做到衣冠整潔、面帶微笑、舉止言談的風度、情緒的飽滿及操作時認真、動作熟練,與病人交談時言辭懇切,耐心傾聽病人的訴說,從而可以針對性的心理護理。
3.5 提高醫護技術水平
為了贏得患者充分的信任,醫護人員必須不斷加強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提高護理技術以便得到患者心理上的信任和行為上的配合[1]。醫務人員必須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變化,滿足患者對醫護人員的基本需求,使治療效果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
3.6 健康教育
在與患者短暫接觸中,要簡短地做好健康宣傳。根據患者所患的疾病,向患者介紹疾病癥狀,特征,治療方法及門診醫生的專長,優點。幫助他們消除思想上的負擔。
4 討論
普通患者了解病情,經過合適準確的治療,很快可以痊愈,心情愉快,對醫生萬分感激。慢性患者病程長、治療效果呈現緩慢,患病者易心情暴躁或憂郁。疑難患者病情較重,診斷、治療難度較大,患病者表現憂心忡忡、茶飯不思、食欲減退。綜上所述,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不同的表現,分別給予患者不同程度上的療法,如支持療法、認知療法、生物反饋療法[2]。在工作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真正做到以病人為中心,融洽護患關系,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保持樂觀的情緒,以便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張梅榮,門診整體護理思路的探討【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2);72
生物反饋療法,曹建葆,丁曙晴,《護士進修雜志》2013年第28卷第一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