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黑龍江地處我國東北部,與俄羅斯相鄰,南北跨徑約10個緯度,東西橫跨約14個緯度,全省的土地總面積近46萬平方公里,林業資源豐富,擁有全國最大的林場。根據相關數據,全省的森林面積多達1700萬公頃,不管是在林業經濟方面,還是在生態功能方面,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國家對黑龍江省的林業資源和造林工作歷來重視,并且給予了大力支持。本文通過對區域內的林業資源和造林方式進行分析,為營林、造林提供相關參考。
一、 黑龍江省的林業資源情況
根據最近幾年的統計數據,我國的森林總面積在世界上排名第五,屬于森林總量比較靠前的國家,但是由于人口眾多,人均森林資源卻非常少。黑龍江省作為我國林業資源大省,長期以來都占據著林業經濟的龍頭位置。有統計數據表明,區域內的天然林總面積約1691萬公頃,在全國所有省份中占比14%,天然林蓄積約14億立方,在全國占比約12%,均名列全國第一。在林業資源經營和發展中,區域特色已經越來越鮮明。從全省的林業資源情況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
(一) 林業資源以國營為主
黑龍江地區的林區分布很廣,天然林面積巨大。除了少數的林業資源實行承包經營外,主要是以國營模式為主。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通過設立林業局以及林場等機構,實行林業資源的統一規劃和管理。其中,著名的大興安林和小興安嶺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林區,僅小興安嶺林區就分布了24個林業局,林場數量則更多。這種針對林業資源的國營林場模式,不僅實現了有序開發利用,而且最大程度的實現了有序開發和利用,為地區和國家的建設提供了大量的木材支持,為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 樹木品種豐富,林業生態完善
自古就有南竹北松的說法,黑龍江省地處東北,不但擁有豐富的樹木品種,而且由于獨特的氣候條件,樹木生長緩慢而密實,所以林木的品質非常好。尤其是松樹,區域內的松樹品種眾多,聲名遠播。最有名的三大硬闊:落葉松、樟子松、紅松均出自黑龍江林區。小興安嶺林區更是有著“紅松故鄉”的美稱。紅松產量位居全國前列,品質優良,紅松木不僅為國家需求提供了可靠保障,還遠銷海外,為林業品牌建設注入了正能量,品牌效應更是為地區經濟發展和國家林業安全發揮了積極作用。此外,整個區域內的生態系統非常完善,由于黑龍江省的天然林面積廣闊,認為破壞程度較小,所以生物物種的多樣性和水土環境都很優良,森林結構自然而完整。
(三) 自然植被保護較好
黑龍江地區能成為全國最大的天然林林區,除了對樹木的保護開發工作比較到位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整個區域內的自然植被也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從林業資源調研情況來看,黑龍江地區的野生植物品種非常多,植物資源豐富。森林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各種昆蟲、動物、植物、樹木之間相互關聯才能形成良性循環的環境,如果只是單獨保護樹木品種,根本無法實現林區的可持續發展。自然植被作為林區生態功能完善的基礎資源,黑龍江區域保護非常到位。
二、 黑龍江地區造林方式分析
在新的政策環境下,我國的林業也正處于調結構的轉型發展期,正在從過去的砍伐為主升級為造林為主。造林作業已經成為了全國林區工作的重點,黑龍江地區也不例外,造林項目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從整個林區的造林情況來看,大致有以下幾種常用的造林方式:
(一)人工造林
人工造林是最古老的造林方式,也是比較常見的造林方法。一般采用適地適樹的造林原則,對于小面積小范圍的造林任務,林區一般都是就地取材,選擇種植技術比較成熟的當地樹種,通過人工整地、育苗或者移栽等環節來實現造林目標。伴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現階段的人工造林也已經有了很大變化,很多林場都配備了一系列的現代化造林設備,通過人工操控基本實現了半自動化造林,相較于以往的純人工種樹,效率更高,成活率也更高。該方式也是黑龍江地區主流的造林方式。
(二)飛播造林
飛播造林是一種比較先進的造林方式,不但功效高,而且成本較低。黑龍江林區也有部分造林項目是采用該方式進行的。一般都是規模較大的林區空地,地勢地形比較適合飛行的區域。在進行飛播造林作業時,采用專業的機型按照造林規劃設計,用飛機裝載林木種子在造林區域上空準確地沿預定航線按計劃航高飛行,在飛行的同時把種子均勻地撒播在林地上。該種造林方式主要是利用樹木種子自帶的生物性特征,在撒播后通過適宜的環境生根發芽,然后出苗成林。在后續的工作中,需要人工進行干預才能達到較好的造林效果。
總而言之,黑龍江省的森林資源一直是我國寶貴的資源。有著豐富的樹木品種和良好的林業生態環境,在世界環境日益變差的背景下,珍惜并發展好林業資源是世界性的呼吁。因此,在日后的發展進程中,我們必須不斷的開展植樹造林活動,保證天然林的可持續發展,不斷的優化當地林區的結構,讓有限的林業資源發揮無窮的生態凈化作用。
(作者單位:152400黑龍江省慶安國有林場管理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