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穎
【中圖分類號】R7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9--02
母乳喂養指給予嬰兒母乳喂養方式,WHO已經確定嬰兒最佳喂養方式為母乳喂養。2012年WHO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全球女性產后6月實施母乳喂養僅有35~40%左右,因此當前臨床關注的重點在于提升母乳喂養率。由于我國針對母乳喂養頒布一系列政策以及產婦觀念改善和不斷重視,從而大幅度提高母乳喂養率。然而遠遠達不到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產后6個月母乳喂養要求,對此,分析產后6個月母乳喂養護理干預措施能更好地實現嬰兒最佳發育、生長和未來健康。
1 母乳喂養概述
1989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根據不同母乳喂養水平對其進行分類:①純母乳喂養;即嬰兒只食用母乳,不喂其他輔助食物,甚至可以避免喂水,但允許嬰兒服用如藥物、礦物質、維生素等兒童用糖漿和滴劑。還有一種為幾乎純母乳喂養,除了母乳之外,還可輔助食用果汁、水、維生素等,每日僅1~2次,每次1~2口。②部分母乳喂養;此喂養方式氛高中低三種比例母乳喂養,其中高比例則指母乳占據嬰兒80%左右食物分量,中等比例則為母乳占據嬰兒日常食物的20%~70%,低比例母乳喂養則為占據嬰兒日常食物的20%以下。③象征性母乳;即沒有任何熱量的母乳喂養。
2 影響母乳喂養因素
2.1 產婦自身因素
產婦自身因素如果有以下方面:1)母乳喂養知識;相關調查研究指出,初產婦母乳喂養行為和母乳喂養知識有著緊密聯系,了解知識越多,維持母乳喂養時間越長,對經產婦影響不大。2)母乳喂養態度;喂養態度和喂養觀念對產后6個月母乳喂養有著直接影響,如果在產后1~3月就選擇母乳喂養,后續停止喂養幾率也較小。3)母乳喂養自我效能;產婦喂養自信心是影響母乳喂養關鍵性因素,國內研究者抽取70例初產婦調查其自我效能和母乳喂養行為,結果顯示,初產婦自我效能感偏高者往往容易堅持母乳喂養,但產褥期進行全母乳喂養率偏低。4)產婦分娩方式;相關研究者對我國不同分娩方式和喂養關聯性進行分析得知,經陰道分娩產婦在產婦2~4個月全母乳喂養率超過剖宮產產婦的2倍左右,說明不同分娩方式和嬰兒母乳喂養之間有著緊密聯系。主要因為剖宮產產婦對術中出血、麻醉以及術后切口疼痛感、飲食控制等因素導致產婦沒有較好的母乳喂養信心。
2.2 人口學因素
人口學因素主要集中在受教育程度、年齡、種族、家庭收入、職業等方面,其中受教育程度和年齡并不會較大影響母乳喂養,甚至在其它研究中得到相反的結論。因為對于職業女性而言,影響母乳喂養的重要因素之一為重返工作崗位,也有研究調查結果指出,60%~70%的產婦表示如果能推遲重返崗位時間,會在母乳喂養方面給予更多的時間。
2.3 嬰兒因素
早產兒出生后的吸吮能力無法能足月兒相比,大部分嬰兒不能自主吸吮或拒絕母乳,母體乳腺無法得到吸吮刺激,以致于喂養失敗。
3 母乳喂養干預措施
3.1 母乳喂養宣傳材料
相關研究者提出,可以對產婦進行相應的母乳喂養宣傳教育,主要以發放宣傳材料為主,其中材料包括《寶寶健康日記》和《母子健康使用手冊》等,隨時電話回訪喂養情況和嬰兒健康情況,通過這種方式提高產后6個月母乳喂養率。
3.2 國外6個月母乳喂養干預措施
3.2.1 產前母乳喂養體驗式學習。國外研究者選取60例孕32周產婦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兩組內容均為2h母乳喂養知識健康討論和互動會,結果指出,產婦和產后2周母乳喂養率差異無意義,但4~6個月母乳喂養差異則有顯著統計學意義。也有研究指出,單純講座式無法有效提高產前干預母乳喂養態度和母乳喂養技巧,更無法延續母乳喂養時間。
3.2.2 以社區為主健康宣傳教育。在產婦生活的社區增加母乳知識普及志愿者能有效提高產后6個月母乳喂養率。有研究明確指出,母乳喂養知識志愿者進入社區在于負責提高產婦和社區負責人對純母乳喂養意識。同樣選取研究對象分析得知,經社區健康宣傳教育母乳喂養率明顯高于社區無健康教育宣傳,因此科學合理的健康宣傳教育對提高母乳喂養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3.2.3 同伴支持。國外母乳喂養常見同伴咨詢和同伴支持等措施。相關研究者選取40例孕產婦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開展孕產婦產后實施2~3次母乳喂養討論會,由已成功產后母乳喂養母親為孕產婦講解經驗并組織孕產婦和已進行哺乳的母親相互溝通交流。結果顯示,觀察組母乳喂養率和母乳喂養持續時間均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對比有顯著統計學意義。由此可以說明,增加同伴支持能幫助孕產婦樹立母乳喂養信心,從而堅持母乳喂養。
3.2.4 母乳喂養促進包。相關研究針對產婦產前以及產后家庭訪問制定母乳喂養措施,同時對70例身患哮喘病產婦實施干預,其中則主要包括喂養態度觀念、母乳喂養知識、自我效能感和社會支持等方面,分別在產前、產后等對產婦開展調查。結果顯示,觀察組有62%產婦提高產后6個月母乳喂養率,而對照組僅有19%產婦提高母乳喂養率,說明母乳喂養正逐漸收到社會認可且應用范圍擴大。
4 結語
總之,產后6個月是母乳喂養的關鍵,但目前我國社會以及孕產婦不了解產后6個月母乳喂養重要性,大部分嬰兒在6個月時沒有接收純母乳。因此醫護人員應及時產婦和其家屬開展產后6個月母乳喂養健康教育知識普及,讓其真正了解母乳喂養對嬰兒健康成長的優勢,必要時還可建立相關措施延長母乳喂養時間,從而進一步提高產婦產后母乳喂養率和喂養技能,促進嬰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朱毓,萬宏偉,黃蓉. 產后6個月母乳喂養的護理干預進展[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3,33(8):1176.
朱毓,萬宏偉,侯燕文,等.計劃行為理論對初產婦產后六個月母乳喂養情況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6, 32(20):1549-1552.
李麗娟,徐秀英,張麗珊.產后即母嬰皮膚接觸1h 對初產婦產后6個月母乳喂養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7):88-89.
陳亞燕,胡繡華,黃海麗,等.延續護理對產后6個月母乳喂養率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7, 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