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姬
【中圖分類號】R38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9--01
當前,對醫院住院患者的標本采集工作都是由各科室護理人員完成的,由于人員流動快、缺乏培訓、無專業評測,加上標本送檢的環節較多、過程相對復雜,生化檢驗標本分析前的護理質量未能有效控制,這成為了影響檢驗結果的一個主要原因。如今,多數醫院意識到了標本檢驗前護理質量控制的必要性和意義,也就此開展了一系列的改進措施。為此,本文選擇我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期間的5000例生化標本為研究對象,對比了實施護理質量控制措施前后的檢驗準確率,過程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間的2500例生化檢驗標本為對照組,其中男性患者標本1360例,女性患者標本1140例,年齡18—75歲,平均年齡(44.6±3.7)歲。選擇2015年6月—2016年6月間采取護理質量控制措施的2500例生化標本為觀察組,其中男性患者標本1422例,女性患者標本1078例,年齡19—77歲,平均年齡(45.0±3.9)歲。兩組生化標本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未實施護理質量控制措施,觀察組采用了護理質量控制措施,內容如下。
1.2.1 加強技能培訓。從以往的經驗來看,護理人員的技能水平將會直接影響標本采集合格率和診斷治療工作的開展,為此,因此應當先從加強護理人員技能培訓入手,聘請專業的人士入院宣講,系統的講解生化標本采集、保存、運輸、檢驗的流程、步驟、注意事項等[1],強調標本檢驗前護理質量控制的必要性和意義。檢驗科應當根據工作情況,制定標本采集和標本拒收的制度細則,以提高標本的質量水平。定期對護理質量進行考察,內容包括采集流程、患者準備情況、采集所使用的方法及試管類型、采集后的處理、存放、送檢時間等,作好記錄,方便調整護理措施。
1.2.2 加強患者宣教。護理人員應當在采集標本前規范患者的行為,告知患者標本的采集方法及其所需要做的準備工作,夜班護士應當在患者晨起之后提醒和監督患者,以確保標本的正確采集。一般來說,采集前患者應當保持禁食禁水的狀態,避免飲食對采集結果的影響。同時,情緒狀態也會對生化標本有一定的影響,護理人員應當多與患者進行交流,穩定其情緒,當出現情緒波動情況時,給予與家屬聯系,一同安慰、勸導患者,使其保持平穩的狀態。
1.2.3 確保規范操作。選擇合適的標本采集時間,例如,檢驗血液中某種抗體的含量時,應當在發病期間采集標本,在患者康復之后再次采集血液樣本,進行對比分析。采集前,應當核對患者的基本資料,如姓名、性別、年齡等,避免失誤。采集標本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當嚴格按照操作規范和要求進行工作[2],避免人為因素污染標本。使用的器械應當符合國家標準,若器械不達標,應拒絕使用。在采集過程中,應根據需要指導患者保持不同的體位,一般來說分為坐姿和臥姿兩種,護理人員應考慮到不同體位對血液循環的影響。
12.4 合理處理、及時送檢。完成采集工作后,應當及時進行處理,例如,血液樣本應當在采集完成后添加適量抗凝劑。轉運中,應有專門的人員將其送至檢驗室,途中不可隨意停留,選擇科學的轉運方式。保存期間,應按照標本的類型妥善保存,保存時間應當不超過2d,避免時間過長導致標本變質[3]。護理人員應提高對及時送檢重要性的認識,做好與標本轉運人員的交接,完善相關記錄,盡可能的縮短儲存時間。
1.2.5 重視反饋信息。對于不合格的標本,應當及時反饋給護理人員,使其能夠從自身工作中尋找原因,總結經驗。護理人員應當定期組織會議,討論護理質量控制措施,為下一階段的護理工作指明方向,逐步推動護理質量的提升,提高生化標本檢驗的準確率,進而減少臨床誤診和漏診情況,提高醫院工作的效率。
1.3 統計學分析。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數據均使用SPSS19.0軟件機型計算,計數資料以χ?檢驗,以n(%)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以±s表示,P<0.05時,差異顯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結果顯示,對照組結果異常例數百分比為5.36%,觀察組結果異常例數百分比為0.4%,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生化檢驗標本分析前的工作大部分是由護理人員完成,據統計,常見的檢驗分析前質量問題主要由兩種原因所致,其一為患者準備不當,例如精神狀態過于緊張、檢查前過度運動、飲食不當、檢查時體位的影響等,其二為護理人員的操作問題,例如標本信息不符、采集容器選擇失誤、標本質量不過關、儲存時間過長、標本污染等[4],由此可見,加強標本分析前護理質量控制是至關重要的。護理人員應當加強理論和技能學習,主動接受新知識,能夠嚴格按照規范收集、保存標本,善于總結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提高護理質量,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從而更好地服務患者。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結果異常例數百分比為0.4%,對照組結果異常例數百分比為5.36%,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實施護理質量控制措施后,生化檢驗標本結果異常例數及百分比明顯降低,值得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李麗花,劉立捷.生化檢驗標本分析前的護理質量控制[J].醫學信息,2010,23(01):156-159.
雷雪明,姜素芬.檢驗標本分析前的護理質量控制[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08):28-29.
李春燕,楊磊.臨床檢驗標本分析前階段護理質量控制[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02):10-13.
孫貴杰.生化標本檢驗前質量控制的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07):141-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