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美玲
【中圖分類號】R853.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9--01
心內科護理管理中,應用風險管理可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技能水平,提升護理質量,并提升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降低醫患糾紛發生率。
1 心內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因素
1.1 部分護理人員專業素質較低
心內科疾病多為突發疾病,且病因復雜,需要護理人員沉著應對,熟練掌握應急預案及操作技巧,加之心內科護理工作量大,工作內容瑣碎,致使部分年輕護士在護理危重患者時手足無措,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脫離,導致其工作出現紕漏,甚至醫療糾紛的發生。在護理過程中有部分護士未按照操作規范嚴格操作或進行了錯誤操作,或專業知識跟不上醫療技術的發展,在從事某項護理工作前未向患者或家屬交代護理方法及目的,缺少人文關懷和溝通,護理記錄整理不及時,未按醫囑執行護理任務,法律意識淡薄,責任心不強等,均是護理人員自身存在的導致醫患糾紛的風險因素。
1.2 護理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健全的護理管理制度是保證護理工作安全運行的基石。在護理的管理制度中存在考核制度不完善、執行力度不到位的問題,管理人員沒有認真落實定期培訓、定期考核的制度或培訓、考核多拘泥于形式,對培訓內容的安排缺少法律法規、人文關懷、溝通技巧等方面的學習,導致部分護理人員工作疏忽、懈怠,誘發潛在風險的發生。
1.3 患者因素
心血管內科疾病復雜多樣,部分患者及家屬對治療效果期望值過高,一旦治療效果達不到患者及家屬的預期,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就會產生不信任感,繼而對醫療及護理工作產生抵觸情緒,引發醫療糾紛。還有部分患者對自身疾病的嚴重性沒有足夠的認識,輕視病情,在未發病時,誤以為自身健康而擅自離院,如在院外發病必然導致醫療糾紛,或未按醫囑服藥,自行停藥而導致病情反復或加重,最終責任往往歸咎于護理工作的失職。
2 心內科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的措施
2.1 完善護理管理制度
完善護理管理制度與操作程序為提升護理整體質量水平的關鍵因素,護理的合理性與有效性對患者預后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因此,需增強心內科護理管理制度,并加大護理監管力度,嚴格遵守交接班制度、查對制度及分級制度。護理部門應進一步完善現有制度,并明確護理人員的崗位職責,針對性提出護理標準,且針對患者病況變化事先準備好應急計劃,以避免患者錯過最佳急救機會。此外,可組織臨床護理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完善護理流程,以進一步提高護理安全及服務質量。
2.2 提高風險管理意識,鼓勵人們參與風險管理
為了避免和降低心內科疾病患者的護理管理風險,首先應該做的便是提高醫護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對于存在的風險隱患要有一定的認知,并且醫護人員應具有一定的風險防范意識。在心內科患者的用藥上,護理人員應該小心謹慎,遵循醫囑進行用藥,叮囑病人按照醫囑進行服藥,降低錯服、漏服藥物的風險,并且積極的鼓勵所有醫護人員參與風險管理,降低心內科護理管理中的風險。
2.3 完善風險監控系統,加強用藥監督
風險監控系統是風險管理的核心,完善的風險監控系統能夠提前預知風險,相關的人員可以及時的啟動風險應急方案。由于心內科護理管理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工作,涉及的醫學知識和護理知識較多,因此,應該完善心內科護理的風險監控體制,系統的對心內科護理工作進行管理和監督,防止出現用藥不規范等可以避免的風險出現,加強用藥方面的監督,對于用藥出現錯誤的醫護人員進行懲戒,以儆效尤,使得醫護人員在對患者用藥時能夠更加小心謹慎。
2.4 提高醫護人員素質,提升護理人員的應急能力
醫護人員的素質是心內科護理管理的關鍵。護理人員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到了護理的水平和質量,高素質的護理人員在醫療知識和護理知識上都比較豐富,并且熟悉護理工作,能夠熟練的完成任務,責任心比較強,而素質低的護理人員醫療知識可能比較缺乏,對于工作內容不熟悉,責任心不強,對于患者不負責,容易造成護理風險。因此,應該對醫護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全面提高上崗人員的素質,并且對于在職人員也要進行定期的培訓和護理知識考核,保證醫護人員的素質處于較高水平,并有針對性的提高護理人員的應急能力,謹防護理管理風險的出現。
2.5 做好醫患間的溝通工作
醫患之間的關系是極其微妙的,在醫院,患者除了和前來照顧的家人相處之外,相處時間最多,接觸最多的應該是醫護人員了。良好的醫患關系能使患者信賴醫護人員,積極主動配合治療,稍有不舒服會及時向負責照顧的醫護人員進行匯報,也能使醫護人員了解患者的心情,防止患者出現抑郁等情況。因此,心內科的護理工作人員應該積極的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積極地和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緒及病癥,防止出現因醫患關系不和睦導致患者不配合治療的情況出現,降低心內科護理管理中的風險。
2.6 定期進行設備儀器的檢查更新
設備儀器的檢查、更新和維護是對患者負責的一種體現。批次不同的設備儀器檢查出來的患者數據多多少少都會存在一些差異,新一代和老一代的儀器檢查出來的數據精確度差別相對較大,因此,應該對設備和儀器進行定期的檢查更新,及時的發現設備儀器中的小故障并進行修復,防止因為設備和儀器故障的問題影響醫生判斷,對患者造成安全風險,增加護理管理中的風險。
綜上所述,心內科護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較多風險因素,且對醫院形象及患者病情均產生較大影響。為防止此類風險因素帶來的醫療糾紛,護理管理人員需嚴格遵循護理法律法規,并規范護理工作內容,增強護理人員的管理能力,以促使其護理水平得以全方位提高。
參考文獻:
楊慧冬.心內科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的效果[J].醫療裝備.2016(22)
石春梅.醫院內科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39)
徐春麗.心內科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的分析[J].醫療裝備.2015(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