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蘭群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9--01
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近年來我國高血壓發病率明顯提升,并趨向年輕化發展,而由于高血壓是導致腦血管病和心臟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加強對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的控制,利于降低危險情況的發生[1]。由于高血壓患者無需長時間住院治療,因此需要對患者做好健康教育,讓患者了解全面的自我護理知識,注意生活中的細節,自主實現對血壓的合理控制[2]。本次研究對健康教育在高血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探討,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間收治的高血壓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編號和隨機分組后,對照組與觀察組均為43例。對照組男28例,女15例,年齡45歲至75歲,平均年齡為(59.42±4.17)歲;觀察組男28例,女15例,年齡45歲至75歲,平均年齡為(59.42±4.17)歲.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給予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對于觀察組增加健康教育:①個體健康教育,由于患者對高血壓疾病缺乏足夠的認知,導致很容易出現焦慮、恐懼等心理狀態,醫護人員需要及時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依據患者教育程度、性格特征等制定個體化健康教育方案,注重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確保語言的溫和,促使患者感受到人文關懷。②教育宣傳,醫護人員可以邀請專家定期舉辦高血壓知識講座,確保患者能夠了解到高血壓的發病機制、控制措施及需要注意的事項,并解答患者的疑慮,增強患者血壓控制信心,并讓患者了解到血壓控制良好,不會對其正常生活產生影響,促使患者積極配合護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③知識培訓,醫護人員需要定期向患者傳輸控制血壓的方法,告訴患者不要劇烈運動,注重健康飲食習慣,同時教會患者自我監測血壓的方法。此外醫護人員還可以邀請血壓控制良好的患者現身說法,教會其他患者如何自主進行血壓水平的控制,增強患者的信心。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血壓改善情況進行比較分析。
1.4 統計學處理方法
對于本次研究所記錄的數據,均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數據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數據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檢驗,將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判斷標準。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壓水平改善情況比較分析
分析表1可知,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前收縮壓和舒張壓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血壓水平均改善,觀察組收縮壓及舒張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高血壓具有發病率高的特征,主要以老年群體為主,但近年來逐漸趨向年輕化,因此如今加強對高血壓的控制成為臨床研究重點[3]。由于大部分高血壓患者能夠自主生活,無需住院治療,因此為了確保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夠進行自我血壓監測、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等,醫護人員需要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雖然傳統護理方式也能夠促使患者了解一定的健康知識,但不夠詳細,而基于患者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并加強知識培訓和專家講座,利于促使患者以積極的態度加強學習,認識到健康教育對控制血壓的作用,高血壓的主要3個危險因素的措施是減重、限酒和低鹽。其次合理膳食、戒煙、平衡心里、預防便秘等。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參加比賽性質的活動和舉重力量型活動,平時應避免提重物或自高出取物。同時減少總熱量,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含油脂高的食品、多吃豆類和豆制品食物,保證食物的營養性,防止血壓升高[4]。本次研究對健康教育在高血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探討,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前收縮壓和舒張壓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血壓水平均改善,觀察組收縮壓及舒張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對患者加強健康教育能夠明顯穩定患者的血壓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降低高血壓所引起的危險性疾病,保證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綜上所述,對高血壓患者護理期間加強健康教育利于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的認識,實現自主血壓良好的控制,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于建芬.健康教育在高血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2,3(27):5424-5425.
王臘梅.健康教育在高血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2,20(13):1844-1845.
甄麗輝.健康教育在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J].醫學美學美容旬刊,2012,23(5):30-31.
李敬娟.健康教育在高血壓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2,21(8):191-1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