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艷
【中圖分類號】R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9--01
1 引言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質。中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及生理方面發展都極為不成熟,可塑性強,這一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其一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隨著中小學生心理問題增多,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然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因此,以時代發展、環境特點為前提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成為當前學生教育的重要方面。
2 當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2.1 當前中小學生心理特點表現
根據教育工作者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所做的大量調研發現,以獨生子女為主體的中小學生,由于其生長環境特點所呈現出來的性格孤僻、不善言語、占有欲強、不服管教等問題,成為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同時,隨著電子、網絡游,網絡暴力等的不斷侵蝕……青少年心理問題呈現出多樣化、個性化、時代化的特點。
2.2 目前中小學生心理教育特點表現
首先是重問題,輕發展。其表現是在心理教育的宣傳及實施過程中,過分的強調幫助方法和措施,忽視了學生自身發現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其提高的方式、方法。其次,重學生、輕教師。當前大多數的心理健康教育,都以問題學生為主體,而對學生心理健康有直接導向作用的心理健康教師的教育態度及方式不甚關注和關心。再次,重城鎮,輕農村。由于社會教育資源更傾向于城市,使得省、市學校基本都配有心理健康教師并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之相反的是在廣大農村地區,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相當匱乏,基本為零。除此之外,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性、系統性及研究檢測手段的缺乏,也成為當前學校心理教育的特點。
3 當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來看,當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多不足之處,給相關工作開展帶來了很大的阻礙,具體來說,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3.1 家庭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
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受到學校、社會、家庭的共同影響。家庭作為孩子生長的搖籃,其心理必然受到家庭環境及父母情感的影響。然而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的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僅僅停留在孩子的身體健康、學習成績好壞等方面,對影響孩子人格發展與完善的“精神投入”普遍不足,“重智輕德”成為家長的普遍表現。
3.2 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認識上的誤區
青少年逆反心理、自卑心理、人際交往障礙等引發的學生跳樓、打架斗毆等事件通常作為強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例證而被廣泛宣傳。但事實上,更多人僅僅把它們當作偶然發生的新聞事件來對待,對其自身并未起到警醒作用。例如:多數學校開設的心理咨詢室,在傳統教育人才觀和根深蒂固的習慣思維模式影響下,根本無人問津;心理健康方面的專題報告更是僅僅停留在“報告”階段,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未起到應有的作用。
3.3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專業性的指導
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尤其對青少年發展尤為重要的中小學階段,“分數為王”的教育理念已經深入人心。與之相對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不受學校及老師的重視。中小學心理健康課程的施教者,多是由缺乏專業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的其他課程老師兼任,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基本概念、理論認識不清,使心理健康教育淪為空泛的說教和應付檢查的擺設。
4 當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對策
針對當前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當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展開分析,希望為相關工作開展提供必要的幫助。
4.1 創新教育觀念,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日新月異、高速發展的時代,人才的標準已從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技能,更多的轉向善于適應社會的能力及樂觀向上的心理素質。因此,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要不間斷的、形式多樣的、積極的向中小學生、家長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轉變他們認識上的誤區,使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夠真正的、深入的、持續的開展開來。
4.2 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創建以中小學生心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心理健康師資隊伍直接關系到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成果。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師資培訓的計劃中,通過專家指導、專業培訓等,逐步培育起一批專業知識過硬、實踐經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其次,需要注重機制建設,將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如心理咨詢室、學生心理成長檔案、專題培訓等)與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如心理健康專題的家長會、校園開放周活動等)相結合,促進中小學生個性健全發展。再次,要根據學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合理的安排課程和選擇適應時代發展的教程,以趣味性和科學性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知識。
4.3 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心理教育網絡,缺一不可
健康、和諧的家庭及社會氛圍對青少年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滲透進家庭及社會中去,使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在學校教育的基礎上獲得家庭及社會的支持與配合,保證心理教育成果的最大化。
5 結語
總之,社會各界都要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中小學生的重要意義,從而有目的性的、科學性的開展心理教育工作,讓學校、家庭、社會都參與進來,以創新實踐型教育模式,共同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馬前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立法狀況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4(9).
李鳳真.開發與實施學校課程辦有靈魂的教育[J].中小學校長.2016(6).
張麗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J].成才之路,20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