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麗
【中圖分類號】R1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9--02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肥厚增生以及頸部損傷等引起頸椎骨質增生、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刺激或壓迫頸脊髓、頸神經、血管而產生一系列癥狀的臨床綜合征。該病分多種類型,其中交感神經型頸椎病臨床上比較少見,且易于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等混淆,延誤治療。為了提高對本病的認識防止誤診,現將我院2012年~2016年間收治的以心絞痛為首發癥狀的頸椎病9例作如下分析,旨在提高對疾病的診斷水平。
1 臨床資料
本組男5例,女4例;年齡43~69歲,平均56.6歲。有高血壓史2例,規律服藥,血壓控制良好。9例患者中2例有心前區悶脹性疼痛,并向背部及左上肢放射,持續時間10分鐘左右,曾服用硝酸異山梨酯治療,療效不明顯。其余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前區刺痛持續時間10~30分種不等,伴有心悸、胸悶、頭暈、惡心,其中1例左手臂麻木。體檢:心前區無隆起,心界無擴大,未聞及病理性雜音。12導聯心電圖檢查:2例有輕度ST-T改變,1例心動過緩。胸部X線片:均正常。
2 確診與轉歸
上述患者就診時疑診冠心病,經硝酸酯類、血小板抑制劑等治療效果欠佳。2例有心電圖改變的患者去上級醫院做冠脈ct檢查血管未見狹窄。頸椎X線片檢查:9例均有生理彎曲改變,6例錐體前后緣骨質增生,2例椎間隙變窄,3例韌帶鈣化。最后根據病史、結合治療過程、依據頸椎片,確診頸椎病交感神經型。經綜合治療,如電腦中頻、頸椎牽引、頸椎推拿及堅持做頸肩保健操等綜合治療,患者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緩解。
3 討論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是由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的刺激,壓迫頸部交感神經纖維,引起一系列的反射性癥狀。該病既有頸椎病本身癥狀,又有交感神經功能紊亂的癥狀,多以心悸、心前區疼痛為特征的類似冠心病心絞痛的發作,常見于中老年人。其機理:頸部交感神經經頸上、中、下神經節分別發出心上、中、下神經構成心叢分布于心臟,對心臟活動和血管舒縮起支配作用。當頸椎病變壓迫或反射性激惹橫突前的交感神經節,可導致植物神經調節紊亂。當交感神經興奮時,心率加快,房室傳導加快,表現為心悸。當迷走神經亢進時心率減慢,房室傳導受抑制,降低心臟收縮,使冠狀動脈收縮,心肌缺血,表現為心前區痛疼、心動過緩、胸悶等類似于冠心病心絞痛的癥狀。因此出現心悸、胸悶、心前區疼痛不單是冠心病心絞痛的癥狀,也是頸椎病的癥狀表現之一。因此當臨床遇到:①有類似冠心病心絞痛的癥狀,而心電圖心肌缺血改變不明顯的,②按冠心病心絞痛治療效果欠佳的,不能簡單地歸于出現癥狀的臟器本身,要考慮到頸椎病的可能。在診斷過程中要詳細詢問病史,做好相關疾病的鑒別診斷,全面搜集診斷依據,盡量避免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負擔和經濟浪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