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葉
【中圖分類號】R4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9--01
針刺傷是指由頭皮針、注射器針頭、靜脈導管、采血針或皮下注射針頭等銳器導致的皮膚損傷[1]。是護理工作中最常見的一種職業性傷害。針刺傷后易導致醫務工作者生理、心理傷害和經濟損失。包括感染、疾病、殘疾甚至死亡等生理傷害;心理壓力增加影響、生活質量下降、產生職業倦怠甚至導致心理疾病等心理傷害;誤工工資、檢查費用、預防性治療費用等經濟損失[2]。
實習是護生畢業前到醫院等醫療單位進行的實踐,是護生由在校生轉變為臨床護士的重要階段。實習護生因環境陌生、暴露在各種危險因素中、操作技能不熟練[3]、職業防護意識缺乏等原因,成為發生針刺傷的高危人群[4、5]。針刺傷多發生在實習早期;發生后多數未按流程正確處理且未向帶教老師上報。
據我院2016年第三季度科室不良事件統計數據顯示,護生針刺傷居首位。同時院內各科室護生發生針刺傷機率較大,因此對于護生的針刺傷預防迫在眉睫。
我科經過多年反復實踐,不斷研究改進針刺傷預防措施,成效顯著,從2015年6月至今尚無針刺傷發生。為避免更多的護生受針刺傷傷害,現將我科經驗分享如下。
1.院前培訓:護生進入醫院,護理部組織學習職業暴露的主要途徑、危險性和自我防護措施、醫療器械的處理、消毒隔離制度以及規范化的操作程序等。以提高針刺傷的自我防護意識,糾正臨床護士一些不安全行為,如回套針帽等,使他們在工作中做好職業防護、規范操作行為。
2.入科教育:入科教育時向護生講解相關知識,這種刺傷可能導致多種經血液傳播的疾病,從而產生致命的后果。其中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生物性職業危險的主要種類。我國是肝炎的高流行區,艾滋病的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而醫院恰恰是這些傳染病的集聚地。目前已證實有20多種病原體可經針刺傷傳播。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估計,健康的醫務人員患傳染病80~90%是由針刺傷所致,其中被刺傷的醫務人員中護士占80%。產生致命后果的同時還可造成受傷者嚴重而持久的心理壓力,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舉實例(針刺傷引發的相關事件1-2例)讓護生心理重視自我防護。
3.分析針刺傷常見環節,重點防護:主要發生在靜脈注射、抽血、處理廢棄針頭這三個環節。具體原因有:給患者注射、抽血時,由于患者不合作或自身緊張導致刺傷;液體輸入外滲或穿刺未成功需重新穿刺,未更換新的針頭,操作中不小心被針刺傷;拔針或分離針頭時不小心被刺傷;用后的針頭未及時處理或回套針帽導致刺傷等。
4、帶教規范化:在帶教過程中,治療性操作放手不放眼,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治療性操作必須做到放手不放眼,護生的操作都必須在自己掌控范圍內,科內總帶教老師和護士長定期與不定期進行檢查。
5、禁止針帽回套:所有的治療中牽扯到可能存在針頭回套的的操作,都在入科教育時進行了詳細的講解,避免此類情況發生,科內帶教老師和總帶教必須定期與不定期進行督查。
6、教會護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有部分護生將取下的液體隨意的捏在手上,在進行處置時發生針刺傷,科內要求護生取液體時必須推治療車,拔取液體后立即分離針頭,并將針頭丟入銳器盒。(治療車上配備剪刀,針頭未丟入銳器盒時,使用剪刀,不準徒手去拿)。
7、規范護生操作:部分護生由于操作不熟練或未按操作過程進行導致針刺傷,護生進入科內學習,由專人對其操作進行規范化培訓并考核,在平時的操作帶教老師需要求其操作規范化。
8、做好監督檢查:科室帶教老師、護士長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檢查以上落實情況。
參考文獻:
Rice BD, Tomkins SE, Ncube FM. Sharp truth: health care workers remain at risk of bloodborne infection[J]. Occup Med (Lond), 2015, 65(3): 210-214.
賀海燕,李映蘭,李麗,等.醫務人員針刺傷的危害、預防與管理[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7,6:582-586.
封海霞,鞠昌萍,劉暢,等.實習護生職業防護狀況調查分析與對策[J].廣東醫學,2011,32(17):2311-2314.
李麗,唐紅梅,葉文琴,等.護理專業學生實習前職業防護認知的調查[J].中華護理教育,2013,10(11):483-485.
劉芙蓉,王子軒,宋秀紅,等.加強防護措施后護理人員針刺傷狀況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9):4070-40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