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萍
【中圖分類號】R39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9--01
我國是高血壓疾病的大國,據文獻報道,我國高血壓的患病率高達11.26%[1],高血壓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其中原發性高血壓較為常見,主要表現為血液循環的外周阻力增高從而使動脈壓增加,它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長期血壓增高會嚴重損害心臟以及血管,出現各類心腦血管事件。根據以往的調查資料顯示,將近70%的患者在高血壓確診之前根本未正規測定過血壓,有大約50的患者雖然被確診為高血壓,但是并未遵照醫囑按時服藥,只有極少部分患者血壓控制較為理想。我國從09年開始實施城鄉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原則,對高血壓患者建立檔案并定期隨訪[2]。因此,為了探究社區隨訪管理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疾病知識以及服藥依從性的影響,調查團隊在社區隨機選取300例原發性高血壓的患者,按照要求對這些作為研究對象的患者定期進行隨訪管理,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在社區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隨機選取300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72例,女性128例,在選取的受檢者中,最小年齡為36歲,最大年齡為88歲,平均年齡(58.13±5.21)歲。所有患者神志清醒,意識清楚,能獨立聽懂并回答問題。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對原發性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服用口服藥物控制血壓;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患者伴有嚴重的呼吸循環功能衰竭;腦血管破裂出血進入腦室或者蛛網膜下腔的患者;合并急慢性的感染或者惡性腫瘤的患者。
1.2 方法:
1.2.1 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為作為研究對象的300例患者建立健康檔案,主要內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藥物的服用情況,錄入系統進行統一管理;
1.2.2 普及疾病相關知識:患者大多沒有醫學背景,對疾病的了解不深入,且不能正確判斷從網上得到的信息是否正確,,因此,有必要定期在社區舉辦健康知識講座,邀請專業的醫生進行講解高血壓疾病相關知識,為患者解答疑惑;此外,還可以為患者傳授一些養生知識,以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飲食以及生活習慣,輔助疾病的治療;
1.2.3 由專門的醫療團隊對患者進行定期隨訪,測量并記錄患者的血壓,評估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一直按照醫囑服藥等方面,并做詳細的記錄。
1.3 觀察指標:
由專業人員擬定高血壓相關知識調查問卷,判定實施社區隨訪管理前后患者的得分,了解患者對原發性高血壓知識的了解程度以及患者的服藥依從性。
1.4 數據處理:
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采用檢驗。 P<0.05表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實施社區隨訪管理前后300例患者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其中n表示相關問題回答正確的人數,具體結果見如下表一:
2.2 實施社區隨訪管理前后300例患者的服藥依從性見如下表二:
3 討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并且,高血壓的發病率也在逐年遞增,高血壓患者不僅會出現頭暈頭痛心悸等常見癥狀,而且能造成患者的心腦腎等臟器的不可逆性損害,引起急性心肌梗死、腦血管破裂、心衰等一系列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的同時,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極大負擔。高血壓的病因有很多,除了遺傳因素外,患者的生活質量、情緒控制等因素也不容忽視[3]。
通過問卷調查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社區大多數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以及控制措施并不能很好的知曉,因此平時也不會重視,經常出現不按時測血壓,不按時吃藥等情況的發生,對患者實施社區管理隨訪之后,我們可以看到,患者對高血壓疾病相關知識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患者的服藥依從性較之前也有了明顯改善,與之前相比,差異都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社區隨訪管理的實施有利于高血壓患者深入了解疾病相關知識,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此種模式需要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楊永,張瑛,楊連招,等.不同信息化干預方式對社區老年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干預效果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7,20(10):1240-1244.
馬鳳勛,王洪宇,向寬鳴,等.慢性病隨訪管理在原發性高血壓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18):2693-2694.
楚斯垠,張福英,馬亮,等.社區心理護理干預對原發性高血壓病人知信行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6,14(8):760-7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