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月婷
(東北財經大學,遼寧大連116000)
基于人口因素的中等收入陷阱分析
譚月婷
(東北財經大學,遼寧大連116000)
筆者從絕對標準和相對標準兩個方面界定了中等收入陷阱,對比中國當前經濟情況給出了相應的判斷。并通過對中國人口因素的分析,指出了人口因素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以及對中等收入陷阱的影響,最后將人口結構的未來轉變形勢與經濟發展趨勢結合,給出了中國應對中等收入陷阱的幾點建議。
中等收入陷阱;人口紅利;結構轉型
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研究報告,所謂中等收入陷阱,是指發展中國家步入中等收入國家后可能失去經濟發展動力,長期處于中等收入區間,難以步入高收入國家行列的現象。中國近年來經濟增速下降,出現勞動力價格上漲,資產泡沫化等一系列問題,關于中國是否進入中等收入股陷阱眾說紛紜,筆者將從人口維度入手,分析人口因素在中國經濟發展中起到的作用及中等收入陷阱的影響。
(一)絕對標準
基于收斂角度,根據世界銀行對高、中、低收入組的劃分,中等收入陷阱體現為經濟體進入中等收入水平后,長期停留在本收入組,難以跨越高收入門檻,收入水平不能盡快跳躍至高收入組。根據Felipeetal的考察,綜合成功實現分別從中低收入水平和中高收入水平向高層次跨越所需時間,選取時間中值作為標準。如果某經濟體在中低收入水平和中高收入水平分別停留了28年和14年以上,便認為其陷入了收入陷阱。根據收入層次距離的測算,若要順利擺脫中低等收入陷阱及中高等收入陷阱,經濟增速應分別不低于4.7%和3.5%。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在《2030年全球趨勢》一書中預測,中國在2010-2030年GDP的平均增長率為5.0%-6.7%,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中國經濟增長前沿課題組預測,中國GDP潛在增長率在2021-2030年將為5.4% -6.3%。因而從絕對標準看,即使消極看待中國的GDP增速,也依然位于絕對標準之上,因而從絕對標準角度看,中國尚未進入中等收入陷阱。
HIV/AIDS的實驗室檢測主要包括HIV抗體檢測、HIV核酸定性和定量檢測、CD4+T淋巴細胞計數、HIV耐藥檢測等。HIV-1/2抗體檢測是HIV感染診斷的金標準,HIV核酸檢測(定性和定量)也用于HIV感染診斷;HIV核酸定量(病毒載量)和CD4+T淋巴細胞計數是判斷疾病進展、臨床用藥、療效和預后的兩項重要指標;HIV耐藥檢測可為HAART方案的選擇和更換提供指導。
(二)相對標準
自20世紀70年代計劃生育政策被嚴格執行以來,中國人口的控制成效十分突出。出生率的下降意味著兒童扶養比下降,總扶養比從1982年的62.6%已經下降到2000年的42.6%,勞動年齡人口的增長速度快于依賴型人口,其在總人口中的比重逐漸提高,這形成可以把經濟增長率提升到穩定水平之上的人口紅利。這一時期意味著勞動年齡人口的扶養比相對較低,他們所承擔的扶養和贍養等經濟負擔較輕,從而減少了家庭支出,提高了家庭儲蓄的比例;此外,中國60年代和80年代的“嬰兒潮”時出生的人口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已經成為勞動年齡人口,為經濟的高速增長提供了豐富而又廉價的勞動力。在一波“嬰兒潮”之后的數十年里,經濟中勞動年齡人口的比重增加,而兒童人口比重和老年人口比重則會相對下降。在人口發生這種結構變化的過程中,總人口的勞動參與率上升,推動儲蓄率上升,進而通過銀行轉化為高投資率,推動經濟發展。

數據來源:根據美國經濟分析統計局發布的《國民賬戶核算》數據和《貿易經濟學》數據計算
(一)中國人口因素分析
(3) 低易發區:面積為1 032.26 km2,占研究區面積的27%,主要包括中東部山莊鄉一帶,大鳳川流域,研究區西部的上里塬鄉黃土臺塬地區。區內地貌類型主要為黃土低山丘陵區,植被良好,主要為耕地、林地,人類工程活動等因素影響較小,區內分布地質災害點45處。
以全部高收入國家的平均增長率或某個代表性高收入國家的增長率為參照,一個中等收入國家的人均國民收入增長率如果不能高于高收入國家,就永遠無法縮小與高收入國家的收入差距,永遠停留于中等收入階段,甚至退回到低收入階段。以美國為例,如圖所示中國GDP增長比率均高于高收入典型國家美國,根據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和增長中心此前發布的《中國經濟增長報告2016》,2020年按匯率法計算的中國GDP總額可能接近或者達到美國的水平。因而從相對標準分析筆者同樣認為中國未列入中等收入陷阱。
幾年來,農業生產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為推進農業轉型升級創造了一定基礎,但農產品有效供給無法滿足農產品消費需求升級,造成供求結構失衡,要素配置上產量、進口量、庫存量“三量齊增”明顯不合理,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到達極限而綠色生產極度缺乏,農民增收傳統動力減弱而新動力跟不上等問題依舊突出;解決好增產與提質關系、成本攀升與價格低迷問題、庫存高企而銷售不暢的挑戰、農產品缺乏國際競爭力等諸多矛盾依舊緊迫。
不可否認,人口紅利在為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反觀當前中國人口結構,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從“十四五”時期一直持續到“十六五”時期,隨著第二次出生高峰時期(20世紀60年代)出生的人口隊列逐漸步入老年,每年新增的老年人口數量明顯大幅提升,中國的老齡化步入21世紀前半葉最為迅猛的提速推進階段。目前,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規模大約2.2億人,位居全球各國首位,約占世界老年人口總量的24.3%。全國范圍內民工荒現象開始顯現,農民的工資在全國范圍內不斷上漲,人口紅利優勢逐漸消失。同時,人口老齡化給社會帶來了持續的養老和醫療等社會保障壓力和矛盾。從人口因素來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使中國經濟增長失去了人力資本的動力保障,經濟增速放緩,存在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險。
我國塑料管道行業生產能力擴張很快,近年一些企業積極開展市場推廣工作,擴大了行業和產品的影響,但行業和產品宣傳、科普等方面工作還不到位,塑料管道行業和產品的市場推廣工作還有待提高,用戶和有關設計部門對塑料管道的優越性和應用技術的了解還不夠普及和廣泛,因此塑料管的應用領域還比較狹窄。
(二)“二胎”政策對人口因素的影響
2.降低人口老齡化程度,優化我國人口結構
釋放“人才紅利”是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必然要求。中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中國經濟需要提質增效升級。釋放“人才紅利”的關鍵在于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通過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通過職業教育培訓,實現產業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勞動力素質,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儲備。
1.增加我國人口的青壯年比例,增加勞動人口
首都經貿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院長童玉芬指出,放開單獨二胎政策后,我國勞動人口總規模在未來15年后將比現在每年多出2800萬,到2050年勞動力總規模的減少幅度將相差3個百分點,從而大大緩解我國未來勞動力的供需失衡狀況。提升了勞動力資源的國際優勢。
預設與生成是互補關系,需要和諧發展。有了預設,并在預設中有所生成,這說明師生間有了較好的互動。“生成”是多元的但需要掌控的,教師必須有效而巧妙地把生成引到不偏離教學目標的軌道,和諧預設與生成,讓它們有“水到渠成”的自然狀態,讓課堂生成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
網絡是整個物聯網的通訊基礎,NB-IoT具有覆蓋廣、功耗低、成本低、大連接等特點,其基于運營商公網,不需要集中網關,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在城市智慧照明中應用NB-IoT技術,可構建更為穩定的路燈物聯網,能夠提高單燈控制的可靠性和靈活性。
我國是目前世界上人口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表示,單獨二胎政策的實施將使我國人口老齡化水平在2030年下降到23.8%,2050年則從34.1%下降到32.8%。
課堂互動環節是以改變被動乏味的課堂氣氛,增加師生交流互動為主的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活動。基于雨課堂公眾平臺的線上互動主要包括彈幕功能、課堂隨測和投票,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內容設置相應的互動環節,以調節學習氣氛。在開始上課之前,教師首先在PC端用微信掃碼登陸雨課堂。由于課前推送為了適配手機,幻燈片轉換成了豎屏。教師在上課時可點擊轉為橫屏以適配投影屏幕。點擊開啟雨課堂授課,選擇課程和班級。此時,教師端微信就會收到“新課程即將開始,手機變身遙控器”的提醒,進入之后請學生掃碼或者輸入課堂暗號開始上課。
我國目前的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偏高,1994年以來一直高于115,2004年高達121,2012年雖然有所緩解,但仍然高達117.7。單獨二孩的放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出生人口性別,提高家庭的總體發展能力。
同樣,針對“示例1”的情況,若采用部分納入的方案,此時,取樣、分析、計算(A、B、C)的這一過程在DCS中完成。ACC接收計算結果,將其轉化為指令a、b、c并下達至各終端設備。且在DCS故障或新的計算結果未到達之前,ACC系統仍可保持上一個工況連續運行,保證生產運營,其流程見圖4。
3.緩解男女比例失衡的現狀
(一)加大教育投入,釋放“人才紅利”
2015年10月,國家為調整人口結構,全面放開二胎。該政策的出臺有利于中國人口結構調整,減緩老齡化進程,具體影響如下。
(二)全面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動新型城鎮化
根據劉易斯的二元經濟理論,國家發展初期農業經濟部門相對于現代經濟部門存在大量過剩的勞動力,此時勞動的邊際生產力為零甚至負數。隨著現代經濟部門的擴大,在工資水平沒有實質性增長的情況下,剩余勞動力逐漸轉移到新興部門就業,這形成一個二元經濟發展過程。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某個時刻,這時勞動力需求的增長超過勞動力供給的增長,繼續吸引勞動力轉移導致工資水平的提高,迎來劉易斯轉折點。當人口自然增長率先上升隨后下降形成一個倒U字形曲線的變化軌跡之后,以大約一代人的時差,勞動年齡人口也呈現類似的變化軌跡。當人口年齡結構處在最富有生產性的階段時,勞動的充足供給和高儲蓄率會為經濟增長提供源泉動力,即所謂的人口紅利。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農民工監測調查,2013年外出農民工總量已經達到1.66億,占城鎮就業總量43%,然而由于中國戶籍制度改革的滯后性,勞動力在市場機制下無法充分流動,勞動要素回報價格差異明顯,使勞動流動下的城鎮化進程受到了阻礙。農村人口無法在城鎮享受到居住權及其附屬的經濟待遇,使得城鎮人口難以聚集,服務業需求總量不高,制約著服務業的發展。
筆者建議中國當前應加快中國戶籍制度改革步伐,提高勞動要素的流動速度,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擺脫原有的以要素積累為核心的經濟增長模式,從改革中釋放新一輪的紅利。
(三)大力發展互聯網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加速工業4.0變革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利用規模化生產的成本優勢,形成了巨大的制造業產能,但在國際產業分工中,中國制造業被長期鎖定在價值鏈的低端環節,許多行業都集中在加工組裝領域,處于“微笑型曲線”的中間,而在研發、技術、專利、標準制定和品牌、銷售、服務等高附加值環節沒有比較優勢。中國需努力在德國領跑的工業4.0時代實現彎道超車。
鼓勵企業進行管理體系的調整,適應“柔性化”產品設計方案,迎接顧客個性化需求為主的商業模式,使管理體制靈活、高效,并與相關企業建立良好的產業系統。
(四)積極推動能源供求結構調整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在低勞動成本、低土地價格、低資源價格、低污染成本、低匯率作用下,產業結構提前、過度進行資本深化,導致經濟增長過度地依賴高資本投入、高物耗、高能耗,是一種典型的高投入式、外延型增長方式。經濟發展損害了既有環境,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發展方式,中國應轉變產業結構,實現產業結構升級。
要放棄高碳發展道路,必須進行一場新的能源革命,著手研究、推廣提高能源效率的技術和低碳技術,為低碳式增長提供資金、技術和制度援助。積極改變能源供給結構,不斷降低化石能源的供給比重,鼓勵向高效可持續能源領域投資,支持綠色能源技術革命,不斷擴大生物能源、風能、太陽能以及地熱等的供給總量。
[1]蔡昉.中國經濟面臨的轉折及其對發展和改革的挑戰[J].中國社會科學,2007(3).
[2]蔡昉.人口轉變、人口紅利與劉易斯轉折點[J].經濟研究,2010(4).
[3]劉偉.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在于轉變發展方式[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1(1).
[4]樓繼偉.中國經濟的未來15年風險、動力和政策挑戰[J].比較,2010(6).
[5]孫立平.“中等收入陷阱”還是“轉型陷阱”[J].開放時代,2012(3).
[6]田雪原.警惕人口城市化中的“拉美陷阱”[J].宏觀經濟研究,2006(2).
[責任編輯:金永紅]
F113
A
1005-913X(2017)09-0025-02
2017-05-22
譚月婷(1996-),女,遼寧開原人,本科學生,研究方向:財政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