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咪咪,趙華
(山西大同大學歷史與旅游文化學院,山西大同037009)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文化旅游特色小鎮建設研究
——以大同市為例
馬咪咪,趙華
(山西大同大學歷史與旅游文化學院,山西大同037009)
特色小鎮的建設在中國方興未艾,發展文旅特色小鎮是大同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也是大同市自身資源稟賦所確定的發展道路。現對大同市發展文旅特色小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面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大同市文旅特色小鎮循序漸進,統籌規劃發展方向和發展順序;產業為重,深入挖掘旅游資源,發揮“旅游+”的優勢;加強景觀和環境的營造,打造宜居宜旅的生活空間;強化產學研結合,推進制度創新的發展思路。
大同;供給側改革;文旅特色小鎮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國經濟的主要矛盾由需求不足開始轉向有效供給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日益凸顯。在這種大背景下,國家提出了“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大的指導方針。特色小鎮的建設就是為了響應這一方針,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優化城鎮化建設道路而提出并倡導的。
特色小鎮這一發展模式是由浙江興起,并推廣到全國層面的一種新型城鎮化模式。它既不同于傳統的建制鎮是一種行政區域劃分,也不同于開發區、產業園區是一種單純的產業集聚區。這里的特色小鎮是以某一特色產業為基礎,匯聚相關組織、機構和人員,形成的具有特色和文化氛圍的現代化群落。[1]在特色小鎮的主導產業中,文化旅游產業因其綜合性強的特質,成了諸多特色小鎮的主打產業。吳必虎教授也在其文章中提出了“旅游導向型是未來特色小鎮的主流”這一觀點。現所研究的文旅特色小鎮即在對本地文化和旅游資源深度挖掘的基礎上打造的以文化旅游產業為主導產業,生產、生活、生態功能協調發展的小尺度空間聚落。
(一)必要性
1.加快供給側改革,拉動經濟增長的要求
2016年,大同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 025.3億元,同比增長速度僅為1.0%,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特別是煤炭和機械工業下滑明顯,全年全市一次能源生產折標準煤0.6億噸,比上年下降23.2%,這直接導致了對煤炭產業嚴重依賴的大同市經濟增長速度放緩。這種對于單一產業的依賴嚴重制約了大同市未來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因為煤炭本身屬于不可再生資源,在不久的將來必然要面臨資源枯竭的問題。故大同市必然要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勢在必行。與煤炭產業相反,同年,全市實現旅游總收入363.3億元,比上年增長29.2%,旅游業領先于諸多產業成為大同市經濟發展的一個亮點。但就旅游產業內部而言,大同市的旅游業對于觀光旅游依賴過重,游客集中在云岡懸空寺等少數景區,其內部產業結構也面臨進一步調整的問題,這就為大同市發展文旅特色小鎮這一新型旅游模式提供了契機。
2.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實施旅游扶貧的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在這一進程中,由于人口向少數大城市聚集造成的城市問題也日益凸顯。而小城鎮作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城鎮化的空間載體,在中國城鎮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文旅特色小鎮宜居宜旅的特性必然為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做出貢獻。根據2016年的統計指標,大同市現有常住人口342.1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12.18萬,農村人口130.01萬,如何進一步推動大同的城鎮化進程,滿足農村居民對于城市生活條件的渴望成為大同市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收入而言,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 594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 273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 217元,城鄉收入差距較為明顯,且大同市適合孵化文旅特色小鎮的村鎮多數是貧困地區,通過旅游扶貧助力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是一條可行的途徑。
(二)可行性
1.旅游需求的轉型
隨著經濟的增長,居民收入水平日益提高,人們對于閑暇時間的安排也日益多樣化。近年來,大同市居民自發形成了垂釣、采摘、騎行、溫泉度假、農業觀光、戶外燒烤、親子觀星等多樣化的旅游需求,人們已經不再滿足于傳統的以觀光為主的景區模式,而是更加追求有品質的體驗性的旅游產品,這為文旅特色小鎮的孵化提供了客源保證。
2.資源稟賦
大同市有著悠久的歷史,曾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明清邊塞重鎮,境內有著眾多的人文古跡,獨特的邊塞民俗風情,人文資源豐富多彩。與此同時,大同市位于黃土高原東北邊緣,既有著典型的黃土堆積和侵蝕地貌,又有新構造運動所形成的的世界地質奇觀大同火山群。這些景觀相互組合分布在大同市全境,在某些村鎮形成了資源的富集區,為培育文旅特色小鎮奠定了資源基礎。文章在對此的調查分析中,以村鎮為基本調查單位,并將其分成了若干類型。見表1。
3.政策支持
2016年,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決定在全國范圍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明確提出,到2020年,培育1 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3]為推進小城鎮建設,山西省也出臺了《山西省百鎮建設實施標準》,從規劃引領、政策配套、制度規范和組織保障機制方面推進實施“百鎮建設工程”,從而加快了特色小鎮的建設速度。在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中,山西三個鎮上榜,分別為晉城市陽城縣潤城鎮、晉中市昔陽縣大寨鎮、呂梁汾陽市杏花村鎮。[4]大同市雖未有特色小鎮上榜卻也展開了積極的申報工作,并專門成立了市特色小鎮調研組來研究本市特色小鎮的發展道路,以更好地為特色小鎮的孵化提供政策支持。2017年山西又開展了十佳特色旅游小鎮網絡推選活動,以營造出全民參與和關注山西旅游的良好氛圍,更好地推動城鄉聯動,搭建融合平臺。
(一)發展現狀
到現在為止,大同市有四個鎮獲批山西省百鎮示范工程,包括新平堡鎮、羅文皂鎮、鵲兒山鎮和東河南鎮。這四個鎮中新平堡鎮、東河南鎮的發展都和旅游密切相關。在中國傳統村落的評選中,大同市也先后有三批10個村落當選,而有“千堡之鄉”之稱的堡子灣鄉得勝堡村向省建設廳、省旅游局成功申報了山西省旅游文化名鎮(村)稱號,它們都是人文自然旅游資源的富集地區。2014年大同市大泉山村、上北泉村、營房溝村和楊家窯村更是被評為山西省最美旅游村。可以說,大同市文旅特色小鎮的孵化正在醞釀過程中,部分村鎮已經形成了雛形,正在等待發展的機遇。
(二)存在問題
1.缺乏產業核心競爭力
產業是特色小鎮之魂,大同市的諸多村鎮缺乏特色產業,存在著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第一產業仍然是當地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且缺乏健康農業、綠色養殖業等高附加值的項目。被調查的諸小鎮雖然具備一定的旅游資源稟賦,但旅游業尚處于起始階段,“旅游+”的帶動作用尚未能發揮出來。就旅游產業內部而言,現有產業鏈比較短,無法實現游客“進的來,留得住,玩得開,帶的走”的全產業鏈服務。

表1 大同市建設文旅特色小鎮的資源稟賦
2.景觀建設任務艱巨
對于孵化文旅特色小鎮的區域而言,景觀上的“精而美”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它是文旅特色小鎮的核心吸引力。大同市文旅特色小鎮在景觀建設方面尚缺乏詳細規劃,其建筑特色、景觀風貌大同小異,缺乏鮮明的特征,難以形成自己的“特色”。且多數村鎮內亂扯電線、亂堆垃圾造成的視覺污染比較嚴重,傳統建筑和文物的保護也令人堪憂。部分居民和政府在發展旅游的過程中又出現了粗制濫造的問題,造成了景觀上的再破壞。
3.社會功能不夠完善
特色小鎮是產業功能、旅游文化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態功能等多功能融合的空間聚落。多年來,大同市諸多村鎮因功能不健全造成的人口流失相當嚴重。多數村鎮的公共服務水平較低,醫療、教育、文化休閑等設施設備嚴重缺乏,正在孵化的文旅特色小鎮也存在道路建設、停車場、導引系統建設的問題。
4.機制創新任重道遠
特色小鎮的建設需要政府、社會、企業的共同發力,需要結合地方實際做出機制上的創新。大同市在特色小鎮建設上尚處于學習其他地方經驗的階段,政策的落地效果不夠明顯。各村鎮雖然積極開展特色小鎮的申報,但多數是以申報財政撥款為目標,缺乏以政策、以資源、以特色來吸引資本進入的創新性。
(一)循序漸進,統籌規劃發展方向和發展順序
文旅特色小鎮的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應對大同市現有文旅特色小鎮進行總體規劃和思考,分別討論其發展方向和發展順序。從大同市現有的資源稟賦來看,大同市主要適合開發這四種類型的文旅特色小鎮。第一種類型是以新平堡、得勝堡、守口堡、鎮邊堡為代表的邊塞古堡風情鎮。這一類型的邊塞古堡文化具有較高的文化辨識度,具有國家層面的旅游吸引力,輻射半徑較為寬廣。第二種類型是以孤山村、湯頭村為代表的溫泉養生度假鎮。它以溫泉為主要吸引力,輻射區域主要是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河北張家口等周邊省市。第三種類型是以覺山村、花塔村、神溪村為代表的山水田園休閑鎮,主要服務于大同市、朔州市、呂梁市等距離較近的周邊城市居民。第四種類型是以西蕉山村、殷家莊村為代表的古建民俗體驗鎮。這一類型小鎮的開發尚處于起步階段,其市場范圍較為狹窄,尚未形成規模。
在上述四種發展類型的文旅特色小鎮中,其發展順序也應有先后之分,不可能一蹴而就。筆者認為應優先發展邊塞古堡風情鎮,把它和大同市原有的拳頭產品云岡石窟、懸空寺等產品聯系起來,豐富大同“三朝古都,九邊重鎮”的形象。而在這一類型的諸多村鎮中,新平堡和得勝堡的資源密集度較高,可以作為先期推出的對象。
(二)產業為重,深入挖掘旅游資源,發揮“旅游+”的優勢
旅游業本身就是一個綜合性產業,吃住行游購娛缺一不可,尤其是它“旅游+”的特性,能將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有機地結合,不僅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內容和文化元素,同時也促進各行各業發展。在文旅特色小鎮的建設中,尤其要重視產業鏈的構建和產業的升級,以避免把其建設成純粹的觀光小鎮。
在大同所擁有的四種類型文旅特色小鎮中,邊塞古堡風情小鎮應在傳統觀光旅游的基礎上豐富產品體系,推出攝影、寫生、跑馬、騎行、野外燒烤、曠野觀星等項目,加大“旅游+綠色農業”“旅游+休閑觀光畜牧業”的孵化培育。溫泉養生度假鎮則應在溫泉洗浴的基礎上發展現代農業科技,培育溫泉農業、花卉種植、戶外拓展訓練等項目。山水田園休閑鎮則應加快“旅游+休閑農業”的發展,開展營地建設,孵化精品客棧的度假生活空間。
(三)加強景觀和環境的營造,打造宜居宜旅的生活空間
景觀和環境是文旅特色小鎮發展的基石,建筑風貌是影響小鎮風貌的重要因素,對小鎮建筑進行創新與應用,對建筑風貌進行合理控制與引導,是維護和強化城鎮特色風貌的必要手段。[5]筆者認為大同市應著重推進以下幾方面的建設。一是向廣大村民宣講文保工作,推動現有文物建筑的保護,避免造成進一步的破壞。在對文物建筑的修復過程中要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寧做減法不做加法,避免造成二次破壞。二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在文旅特色小鎮優先推進“三線下地”及垃圾綜合處理。三是完善文旅特色小鎮的景區和居住功能,包括標識系統、旅游廁所、停車場、服務中心、居民休閑中心等的建設。四是環境的美化,選擇合適的樹木花卉,在完成綠化的同時,打造美好的意象空間。
(四)強化產學研結合,推進制度創新
特色小鎮是以人才再聚集、功能再聚焦、體制再創新為重要指向的全新發展平臺和新興聚落空間。[6]大同市文旅特色小鎮的孵化必須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以彌補村鎮地區高素質人才缺乏的問題。人們在文旅特色小鎮消費當地文化,但是旅游者所消費的文化往往是經過美化以后的一種景觀意象,而當地居民的審美意識往往和旅游者之間有落差,于是粗制濫造的景觀和產品往往容易大行其道,嚴重影響旅游者的審美體驗。這中間的落差就需要高素質人才的介入,通過文化的重新審視深入挖掘來打造既符合傳統又符合游客審美的旅游產品。
要孵化文旅特色小鎮,必須提高各類政策的設計水平與質量,準確把握推進特色小鎮發展的政策重點。[7]大同市要進一步推進特色小鎮的政策保障機制,從規劃引導、資金投入、項目審批、招商引資等方面形成政策合力,且所形成的政策應符合地方實際狀況,能夠落到實處,而不僅僅是一份書面文件。
當前形勢下,大同市的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文旅特色小鎮的建設為其提供了一種發展思路,而大同市也確實具備發展文旅特色小鎮的先天條件。在發展中我們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努力引導文旅特色小鎮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因各種因素所限,此探討尚停留在方向層面上,對每一個文旅特色小鎮的具體規劃和經營方針尚欠缺充分的論證。在以后的工作中這將是筆者努力的方面,以期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1]衛龍寶,史新杰.浙江特色小鎮建設的若干思考與建議[J].浙江社會科學,2016(3):28-32.
[2]吳一洲,王琳.我國城鎮化的空間績效:分析框架、現實困境與優化路徑[J].規劃師,2012(9):65-70.
[3]住建部: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特色小鎮[EB/OL].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719/ 14614735_0.shtm l.
[4]第一批127個中國特色小鎮山西3個鎮上榜[EB/OL]. http://www.dtnj.gov.cn/show/7696.
[5]錢林周.論特色小鎮建設中特色建筑的重要性[J].中華民居,2013(2):43-44.
[6]尹曉敏.特色小鎮建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浙江探索[J].浙江經濟,2016(18):11-13.
[7]馮奎,黃曦穎.準確把握推進特色小鎮發展的政策重點——浙江等地推進特色小鎮發展的啟示[J].中國發展觀察,2016(18):15-18.
[責任編輯:王功巧]
F299
A
1005-913X(2017)09-0149-04
2017-06-15
2016年度第二批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2016年度山西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2016257);2017年度大同市科技計劃第一批社會發展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7121)
馬咪咪(1982-),女,山西大同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旅游經濟;趙華(1978-),女,山西大同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旅游發展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