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臺區加強水域面源污染防治推動農業健康發展

九臺區以“一江六河”面源污染整治為重點,推進農牧結合的生態養殖模式,加強農用地膜回收處理,實現廢舊資源的循環利用,確保農產品質量,實現城鄉環境衛生潔凈優美。
把發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與發展特色優勢農業結合起來,建設綠色農產品基地5個,種植面積20萬畝,嚴格執行標準化生產,實施全程質量控制。大力推進“三品一標”認證和登記,做好到期產地、產品的復查換證、續展、年檢及轉換工作。
種植花卉苗木,利用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引導水源地保護區內的農民改種大豆,減少化肥使用量,減少面源污染。加強大豆種基地建設,與加工企業建立訂單機制,促進農民增收。
充分利用已建立的生物有害檢測預警體系,加強對農業有害生物,特別是重大有害生物的監測預警,大力推廣綠色控害技術。對玉米螟應用赤眼蜂進行生物防治,減少農藥使用。農作物重大病蟲害平均防控效果達到80%以上,病蟲損失率控制在5%以下,主要糧食作物專業化防治覆蓋率提高到25%以上,中短期預報準確率達到95%以上。
開展秸稈綜合利用,提高秸稈利用率,從源頭上減少農作物廢棄物污染。秸稈肥料化16萬噸,占總量的12.3%左右,主要用于開展秸稈直接、間接還田;飼料化15萬噸,占總量的11.5%左右,主要是秸稈經過加工形成青貯、膨化作為飼料;生活燃料化32萬噸,占總量的24.6%左右。建設11個生產點消耗秸稈4萬噸;其他如草編、造粒等2萬噸。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進一步健全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機構,達到“有機構、有牌子、有人員、有設備、有經費”五有要求,逐步建立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定期對農業生產基地進行抽樣檢測,快速檢測樣品數量1500個,機器定量檢測樣品數量700個,農產品例行檢測合格率達到98%以上,如若發現問題要及時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