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平國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外科主治醫師,醫學博士學位。擅長創傷骨折,骨關節疾病,腰椎間盤突出癥、頸椎病、慢性腰腿痛和骨質疏松癥等骨科疾病的診治。好大夫個人網站訪問量達38萬。
網站地址:http://duanpingguo.haodf.com/
髖關節是一個球窩關節,當人工髖關節安裝后,它有一個穩定的過程。為了預防人工髖關節脫位,原則上,在術后6周之內不要做太多活動,但患者在術后6周之內就需要進行康復鍛煉。
術后早期功能鍛煉預防血栓
被動鍛煉(術后6小時~2周) 術后6小時可進行被動鍛煉,由親屬或護工進行操作,由遠至近,按摩小腿后方、外方肌肉,每次15~20分鐘,每天4~6次。
主動鍛煉(術后2日~12周) 膝關節呈伸直位,大腿前方繃緊,主動背屈踝關節至受限,做勾腳的動作,然后主動向下屈踝關節至受限,做下踏的動作。各維持3~5秒,每組10~15次,每天做4~6組。
術后要注意四點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有不少患者會對新關節過度關注,做什么都小心翼翼的,也不敢進行運動。那么,人工髖關節術后,到底什么樣的運動才“適度”呢?
1.術后6周之內不建議做下蹲以及穿鞋、穿襪等動作;手術6周后,穿鞋、穿襪、散步、慢跑步、游泳等行為都可以進行。如果有些患者不敢運動,認為術后六周太早,也可以推遲到三個月后。
2.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六周內禁止“蹺二郎腿”、盤腿等危險動作。因為這很有可能會導致髖關節脫位,十分危險。
3.術后患者不宜長時間久坐,因為久坐對于髖關節、腰椎等都是一個考驗。建議患者每坐30~40分鐘就站立行走一段時間。
術后睡覺不必擔心
對于只做一側人工髖關節置換的患者來說,會常常擔心換完關節后,側身睡覺會不會將新的髖關節“壓壞”呢?
事實上,患者在術后1~2天就可以放心地睡覺,不一定要等到術后六周或者三個月以后。因為人體有天然的“保護措施”,如關節周圍的肌肉、滑液等,它們時刻保護著關節的安全。此外,髖關節置換手術術中應該固定得非常結實。如果髖關節沒固定好,即使你不壓關節,它也會出問題。需要注意的是,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六周內,患者側身睡覺時如果患側在上面,必須在兩腿之間加一個枕頭,不要讓兩條腿并到一起,以免因患側髖關節因內收、內旋動作導致髖關節脫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