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亞敏++陳旅翼


摘要:為研究三種藏成藥十五味乳鵬丸、十味乳香散與五味麝香丸的抗痛風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腫脹實驗與氧嗪酸鉀致小鼠高尿酸血癥實驗,檢測了小鼠耳腫脹程度與血清中尿酸、尿素氮、肌酐水平來觀察十五味乳鵬丸、十味乳香散與五味麝香丸的抗炎及降尿酸作用。實驗結果表明:三種藏藥均具有明顯抑制小鼠耳腫脹,降低血清中尿酸含量的作用(P<0.05或P<0.01)。因此藏藥十五味乳鵬丸,十味乳香散,五味麝香丸在治療痛風上具有明顯的抗炎與降尿酸作用。
關鍵詞:十五味乳鵬丸;十味乳香散;五味麝香丸;降尿酸;抗炎
中圖分類號:R283.1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6019503
1引言
痛風是由尿酸鈉結晶(MSU)沉積導致的一種關節病,它與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泄減少有關[1]。痛風常伴有高尿酸血癥,它不僅能引起關節腫脹,誘發并加重脂質代謝紊亂、糖尿病,還能導致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及腎臟疾病[2]。在公元8世紀末期,十五味乳鵬丸的前身就是治療痛風的秘方,被納入藏醫學奠基之作《四部醫典》中。大唐文成公主入藏帶去了大量的醫學著作,且藏王請來尼泊爾的藏族高僧、宮廷御醫等人一起研究,最終研制出一種治療痛風的奇特方法。它是一種結合多方學派醫學的一種藥方,經過不斷的更新和改進,成為了現在的十五味乳鵬丸[3]。目前十五味乳鵬丸是藏醫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首選藥,臨床療效觀察其效果顯著,但實驗研究缺乏[4,5]。另外,十味乳香散與五味麝香丸的成分合起來恰好為十五味乳鵬丸的十五味成分,且也是臨床上用來治療關節炎,鎮痛的常用藏藥。故筆者將三種藏藥聯合起來研究,主要從抗炎與降尿酸方面著手研究其抗痛風的藥效作用,同時加深認識這三種藥在抗痛風上的藥效作用與區別,為十五味乳鵬丸、其十味乳香散與五味麝香丸的臨床應用與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2材料與方法
2.1實驗動物
SPF級雄性昆明種小鼠,體重18~22 g,購于湖北省實驗動物研究中心,許可證號為SCXK(鄂)2015-0018。
2.2實驗試劑與儀器
十五味乳鵬丸(西藏雄巴拉曲神水藏藥有限公司批號2016030201),十味乳香散(西藏神猴藥業有限責任公司),五味麝香丸(西藏神水 2016050802),別嘌醇片(上海信誼萬象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16070201);雙氯芬酸鈉腸溶片(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批號X0979);2,4,6-三硝基酚(苦味酸),二甲苯,羧甲基纖維素鈉(CMC-Na),尿酸試劑盒、肌酐試劑盒、尿素氮試劑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酶標儀(ThermoFisher scientific),PV-200型足趾容積測量儀(成都泰盟軟件有限公司),TGL-20M型高速離心機(長沙平凡儀器儀表有限公司)。
2.3實驗方法
2.3.1動物分組
實驗動物飼養于中南民族大學實驗動物中心,飼養溫度為22~25℃,濕度為50%~65%。自由飲水進食,小鼠適應性喂養7 d后開始實驗。
2.3.2動物模型的建立
(1)氧嗪酸鉀誘導小鼠高尿酸血癥模型的建立:取72只雄性KM小鼠,隨機分成5組:模型組、空白組、十五味乳鵬丸低高、劑量組(1200 mg/kg,400 mg/kg) 、十味乳香散高、低劑量組
(1820 mg/kg,610 mg/kg)、五味麝香丸高、低劑量組(41 mg/kg,14 mg/kg)和別嘌醇組(10 mg/kg),每組8只,正常組和模型組給予CMC-Na溶液,給藥體積為10 mL/kg,每天給藥1次,連續7 d給藥。
最后一次給藥前1.5 h,除空白組之外,其它各組的動物均腹腔注射350 mg/kg的氧嗪酸鉀建立高尿酸血癥模型,空白組注射等體積0.5%的羧甲基纖維素鈉,并在給藥后1h,進行小鼠眼眶取血,4500 r/min離心6 min,取血清,實驗后處死取各組小鼠。
(2)二甲苯誘導小鼠耳腫脹的模型建立:取64只雄性KM小鼠,隨機分成模型組,十五味乳鵬丸低高、劑量組(1200 mg/kg,400 mg/kg) 、十味乳香散高、低劑量組(1820 mg/kg,610 mg/kg)、五味麝香丸高、低劑量組(41 mg/kg,14 mg/kg)和雙氯芬酸鈉組(30 mg/kg),共8組,每組中有8只,模型組和陽性組給以蒸餾水10 mL/kg,其他各組均給以相應藥物,連續7 d,陽性組雙氯芬酸鈉僅在最后1 d給藥1次。最后一次給藥前禁食16 h,給藥前測定每組小鼠的右耳厚度,給藥后0.5 h,將二甲苯涂于小鼠右耳前后兩面,50 μL/只;1 h后將小鼠頸椎脫臼處死在同一位置測量右耳厚度。
2.3.3小鼠血液指標的檢測
取血清后,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方法檢測血清中尿酸(SUA)、肌酐(CR)、尿素氮(SUN)水平。
2.3.4小鼠耳腫脹的測量
各組給藥前用螺旋測微器測定每只小鼠的右耳耳廓同一位置厚度,重復測3次取平均值,造模1 h后測量右耳同一位置耳廓厚度(以實驗前后耳廓厚度作為對照),計算小鼠耳腫脹程度(腫脹度=試驗測定前右耳膜厚度-試驗后右耳膜厚度)。
2.4數據統計
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結果與討論
3.1三種藏藥對氧嗪酸鉀所致的高尿酸血癥SUA,SUN,CR的影響
十五味乳鵬丸,十味乳香散與五味麝香丸均能降低氧嗪酸鉀所致的小鼠的血清尿酸水平,與模型組比較,別嘌醇,十五味乳鵬丸,十味乳香散,五味麝香丸均能顯著降低血清中尿酸的含量(P<0.01)。其中十五味乳鵬丸高劑量效果優于低劑量,十味乳香散低劑量效果優于其高劑量,五味麝香丸高、低劑量降尿酸效果相當,與別嘌醇組效果相當;在血清尿素氮上,與模型組比較,十五味高、低劑量與十味乳香散高劑量能顯著降低高尿酸血癥小鼠的血清尿素氮水平(P<0.01),別嘌醇、五味麝香丸與十味乳香散低劑量沒有明顯的降血清尿素氮效果,在對血清肌酐的作用中,各給藥組與模型組均無顯著性差異,模型組與空白組也無差異,說明短期內高尿酸血癥對小鼠血清肌酐值無明顯影響。結果詳見表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