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薇
揚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江蘇揚州 225007
分析血透室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與預防對策
賈薇
揚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江蘇揚州 225007
目的:分析并探討血透室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與預防對策。方法:本文選取收治的2000例血透治療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護理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護理組采用預防護理干預方式,對比兩組的不安全因素分類情況、護理前后的不安全因素發生率等指標結果。結果:護理組的不安全因素發生率大小為 20.00%(200/1000),其中自行拔針、跌倒、院內感染三個主要類別的不安全因素發生率大小分別是4.00%、5.00%、20.00%,對照組的不安全因素發生率大小為55.00%(550/1000), 和對照組的自行拔針、跌倒、院內感染三個主要類別的不安全因素發生率大小結果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血透治療患者采用預防護理干預措施后,可以有效完善血透室管理規章制度,進一步降低血透治療患者的不安全因素發生次數,從而使得患者的治愈效果不斷得到提升和改善。
血透室;護理;不安全因素;預防對策
伴隨著人們思想意識的不斷加強,醫療糾紛事件的發生率不斷增大,護理風險問題也越來越突出,醫護工作開展時,必須要針對可能存在的風險加強認識[1],其中血透室就是病情危重患者開展治療過程的一個場所,在這里治療的患者,通常比如腎衰患者等,需要進行血液透析治療,但是其治療過程是比較特殊的,在治療過程中存在很多的不安全因素,因此需要及時的識別這些不安全因素,有效加以預防,做好相應的管理控制工作,為更好的開展血透室護理和治療工作提供保證。
本次試驗選取的患者均為2014年08月~2016年08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2000例血透治療患者,每組各1000例。男1030例,女970例,年齡26歲到85歲之間,平均年齡(41.22±15.05)歲。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相比,具有可比性。
護理組采用預防護理干預方式,第一,完善相關管理制度[2]。血透室的各類相關儀器設備都需要專門設置工作人員進行保管,定期開展檢查工作,對其檢查工作開展過程進行維護和保養治療,同時在操作過程中需要嚴格的遵守相關儀器設備的操作說明,執行操作,確保醫護工作的安全順利開展,同時還需要加強相關護理管理和監督操作,建立完善的質量監督管理小組,確保護理工作開展的標準化、規范化[3]。
第二,重視醫護人員培訓指導。對血透室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加以識別,對于可能出現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討論,進一步提出相應的預防管理對策,同時醫護人員需要加強培訓指導,針對理論和技術操作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加以識別,對護理人員的理論以及操作技能進行嚴格考核,定期開展考察工作,對于考核不合格醫護人員,需要進行在培訓教育指導,確保其合格后才可以開展后續的醫護管理工作[4]。
第三,護患溝通。護理人員需要針對患者緊張不安的情緒做好心理疏導,耐心的聽取患者提出的問題,解答患者的疑問,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使得患者可以保持情緒穩定,心情舒暢,對于出現的不良反應癥狀以及不良表現情況加以正確認識,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得患者能夠積極配合醫護工作開展,提升護理療效[5]。
護理人員也需要重視自己的素質培養和提升,能夠在臨床實踐工作開展過程中,護理人員對自己的專業素養進行綜合評價和正確認識,能夠對比較薄弱的地方及時加以預防和控制,做好安全維護管理操作,重視專科理論知識學習和技術操作培訓,尤其是對于經驗不足的護理人員,一定要加強認識和學習,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服務水平。
本研究應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組間比較分別采用t檢驗(±s)或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自行拔針、跌倒、院內感染三個主要類別。
護理組的不安全因素發生率大小為 20.00%(200/1000),對照組的不安全因素發生率大小為55.00%(550/1000), 兩組結果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組的自行拔針、跌倒、院內感染三個主要類別的不安全因素發生率大小分別是4.00%、5.00%、20.00%,和對照組的自行拔針、跌倒、院內感染三個主要類別的不安全因素發生率大小結果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不安全因素分類情況以及發生率大小結果對比(%)
護理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 98.00%(980/1000),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80.00%(800/1000),兩組結果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結果對比(%)
血液透析室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治療場所,患者在治療工作開展過程中,所需要的儀器設備都是相對比較精密、先進的儀器設備,使用數量比較多,同時這些儀器設備操作起來也比較繁瑣,因此需要較高的專業技術進行操作,這就給護理人員工作開展過程中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增大了護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因此在工作中安全隱患發生率明顯升高,針對此要想提升護理療效,必須要為患者提供一個良好的護理治療環境,根據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加強血透室護理人員的抗風險能力,保護患者的護理安全,進一步降低護理糾紛事件的發生率,從而針對存在的護理風險問題,及時加以識別后,提出相應的針對性預防控制措施,確保醫護工作的安全順利實施。
因此護理組的不安全因素發生率大小為20.00%(200/1000),其中自行拔針、跌倒、院內感染三個主要類別的不安全因素發生率大小分別是 4.00%、5.00%、20.00%,對照組的不安全因素發生率大小為55.00%(550/1000), 和對照組的自行拔針、跌倒、院內感染三個主要類別的不安全因素發生率大小結果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血透治療患者采用預防護理干預措施后,可以有效完善血透室管理規章制度,進一步降低血透治療患者的不安全因素發生次數,從而使得患者的治愈效果不斷得到提升和改善。
[1]覃蘭寧.血透室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與預防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3):97-98.
[2]周霞.血透室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預防對策[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5):103-104.
[3]顧艷.血透室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與預防對策研究[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5):295-295.
[4]孫惠玲.分析血透室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與預防對策[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8):1252-1253.
[5]隋紅霞,隋然,譚麗君等.血液透析室護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對策[J].中外醫學研究,2013,(20):123-124.
R473.5
A
1672-5018(2017)03-0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