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 四川瀘州 646000
重癥監護病房應用優質護理服務規避護理風險的作用研究
劉丹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 四川瀘州 646000
目的探討重癥監護病房應用優質護理服務規避護理風險的作用。方法2016年1月—2016年6月ICU 患者100例作為對照組,2016年7月—2016年12月ICU 患者100例作為觀察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服務,觀察對比兩組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與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 3.0%,與對照組的 14.0%相比顯著降低(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工作滿意度為95.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P<0.05)。結論重癥監護室應用優質護理服務可以顯著規避護理風險事件。
重癥監護病房;優質護理服務;護理風險
重癥監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集中了醫院呼吸機、CRRT等各類醫療救治設備,ICU 患者多為急危重癥患者,不安全因素較多,ICU 成為醫院護理高風險的科室之一。護理風險是指在護理過程中出現相關法律及法規允許范圍之外的威脅患者身心健康的事件,其貫穿于臨床護理全程中,一旦發生不僅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及臨床轉歸,還將影響醫務人員身心健康及醫院形象[1]。我們在ICU 日常護理中介入優質護理,并與既往常規護理進行比較,以探討重癥監護病房應用優質護理服務規避護理風險的作用,現總結如下。
選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ICU 患者100例作為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2016年7月—2016年12月ICU 患者100例作為觀察組。觀察組中,男62 例,女38例,年齡20~60 歲,平均(42.35±2.78)歲;體重 42~73kg,平均(55.68±4.86)kg。對照組中,男62例,女38例,年齡21~62歲,平均(42.30±2.26)歲;體重43~78kg,平均(54.21±5.25)kg。兩組的年齡、性別、體重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This room is twice as large as that one. 這個房間是那個房間的兩倍大。
1.2.1 對照組實施重癥監護病房常規護理模式,包括健康宣教、心理護理、ICU常規病情監護、遵醫囑護理、并發癥防護等。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分析臨床護理經驗、結合ICU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制定并實施優質護理模式,具體方法如下。
在日常工作中,高校的黨建的領導者應該適當放權,允許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出現,讓基層工作者可以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甩開膀子,大膽嘗試,允許出現適當的錯誤,充分發揮其主觀性、積極性、創造性。這種機制如果運用自如且得當,對于黨建工作形式內容的創新乃至長遠發展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理論意義和深遠意義。當然,這種機制的前提是在一定合情合理合法的范圍內使用,不是無限寬容,更不是胡作非為,否則就失去了其本質內涵與價值。
1.2.2.2 轉變護理工作模式。根據 ICU 實際需求,合理調整人力資源,實施彈性排班制度。對于午間、晚間、節假日、突發事件以及工作量劇增等環節,隨時調配護理人員,確保護理工作的全面性、連續性和完整性,同時也可減輕護理人員的身心壓力。強化基礎護理的同時,凸顯人性化護理、全程護理,做到密切詢問患者、詳細查看病情、完善基礎護理、全程貫穿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全面提高患者的舒適度與滿意度。同時,堅持“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主動關心患者并為其提供服務,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
統計兩組的院內感染、跌倒、墜床、非計劃性拔管及壓瘡等護理風險事件發生情況。采用科室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估護理滿意度,總評分100分,得分≥90分表示非常滿意,80-89分為基本滿意,70~79分為一般滿意,<7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該研究數據以 SPSS17.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經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風險事件發生率 觀察組的風險事件發生率相比于對照組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2.5 持續質量改進。建立健全 ICU 護理質量評價標準,實施定期結合不定期質量監控,逐級反饋既存護理問題并督促整改,實現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加強對重點時段、環節及人員的監督檢查,切實落實核心管理制度,實現全方位、連續性質量管理與護理服務,確保每一個護理環節均一絲不茍。
1.2.2.4 嚴格執行無菌規程。ICU 留置管路較多、侵入性操作頻繁、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病情危重等,預防和控制院內感染具有重要意義。在臨床護理中,嚴格執行相關護理操作規程, 切實落實消毒管理制度與無菌操作制度,加強病房消毒以及通風,對于預防或減少院內感染具有重要意義。
1.2.2.1 加強護理團隊建設。建立優質護理服務小組、護理風險監控小組等,根據 ICU 具體情況、患者情況制定專科護理操作規程、基礎護理操作規程以及應急處理預案等,同時制定相關責任制度及管理措施確保風險護理與優質護理貫穿于日常護理全程中。組織開展ICU風險相關知識、優質護理相關知識及專科護理知識及技術學習和培訓,全面提高優質護理服務水平、風險防控意識與能力。根據護理人員的職稱、職業水平、年資等組織開展分層次培訓,強化專科科室培訓,全面提高護理專業技能。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應該將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并在學科建設、專業發展、課程實施等方面加以落實。但是,多數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缺乏綜合性、系統性和應用性,融匯工匠精神的創新創業類通識教育課程設置較少且針對性不強,存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與行業發展銜接不緊密、與其他多個學科交叉發展不同步的問題。
1.2.2.3 優化護理流程。健全 ICU 護理管理制度,明確崗位職責并優化工作流程,建立 ICU 常見病護理流程、專科操作規范,例如呼吸機操作規范、CVP 監護規范等,細化專科護理服務內容,從而為患者提供全程連續、專業、高效、優質、及時的護理服務。優化急救藥品及器材管理模式,根據 ICU 診療特點以及相關管理規范,準備好各項常用藥品,并由專人管理,在使用后及時補充或養護,確保 ICU 急救護理工作順利進行。優化護理文書書寫,即參照《護理文件書寫實施細則》并結合ICU 特點設計護理文書表格并結合文字書寫, 形成ICU 專科護理記錄單,節約護理文書書寫時間、提高護理記錄書寫效率及準確率,為臨床護理爭取更多的時間及經歷。
Exploration and Speculation of Promoting Autonomation of Nuclear Technical Equipment in Shanghai ZHANG Hongtao,LIU Weirui(22)

表1 兩組風險事件發生率比較(n)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 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管理設施包括水庫管理房、監測設施、通信設施、交通道路,此類震損雖未直接影響到大壩壩體,但可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水庫大壩安全運行與應急處置。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n)
重癥監護病房是醫院急危重癥患者集中的科室,日常護理中潛在諸多的護理安全隱患,主要體現在、護理人員法律意識淡薄、護理人員自身綜合水平偏低(護理責任心不強、工作經驗不足、綜合水平低下以及操作技術部熟練)、病房無陪護、消毒隔離不到位、無菌操作不嚴、護患溝通不到位及護理人員人力資源不足等方面[2]。上述因素的存在,可導致護理工作繁重、護理人員高度緊張,容易發生護理差錯。
優質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服務模式,是在加強常規護理及整體護理的基礎上,強化人性化護理、規范化護理、安全性護理與集成護理,將傳統“疾病護理”轉變成為“生理-心理-社會”全面優質護理[3]。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強調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理念, 充分融合人性化護理的內涵以及臨床護理實踐經驗,探尋、開展科學性、可行性的護理服務并逐步推進護理質量改進,從而優化內部管理、優化護理流程、提高護理質量以及促進護患關系和諧等[4]。開展優質護理服務要求具有綜合水平高的護理團隊、嚴謹的護理細節以及監護整體的連續性護理,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和控制護理薄弱環節,規避護理風險。通過加強團隊建設,切實落實“以患者為中心”的優質護理理念,更好地體現護理核心,提高護理團隊整體水平,進而提高整體護理質量。實施彈性護理排班制度,能夠強化護理薄弱環節護理,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通過實施優化護理模式,能夠持續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使得護理工作更加貼近臨床和患者的需求,最大限度地規避護理風險事件。該研究中,觀察組通過在 ICU 中開展優質護理,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僅為3.0%,較對照組常規護理后的14.0%顯著降低,且患者的滿意度高達9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
綜上所述,在重癥監護病房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規避護理風險,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張瑋.優質護理在提高ICU 患者生存質量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11):3220-3222.
[2] 于春艷,張寧,江磊,等.優質護理在ICU 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4,24(7上旬刊):4057.
[3] 周金萍.ICU 室開展優質護理的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4,14(28):451.
[4] 戴雯,郭凱旋,唐宗娟,等.ICU護理中優質護理的臨床體會[J].當代醫學,2015(9):118-119.
Appl ication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in intensive care unit to avoid nursing risk
LIU Dan
Intensive care unit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Luzhou Sichuan 646000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 ication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to avoid nursing risk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6 to June 2016, 100 patients with ICU were selected as cont rol group, and ICU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 rom July 2016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n=100).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ca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are services,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two groups of nursing risk event rat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Resul ts The nursing risk events occur red in 3%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14% in the cont rol group decreased signif icant ly (P<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 signi ficant ly higher than the cont rol group 80%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 ication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in intensive care unit can signi f icant ly avoid nursing risk events.
intensive care unit;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nursing risk
R 473.5
A
1672-5018(2017)03-0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