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君
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 214000
系統護理干預對反流性胃炎患者療效、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徐君
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 214000
目的:探討系統護理干預對反流性胃炎患者療效、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將2016年1月-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00例反流性胃炎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50例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50例采取系統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生活質量、負性情緒。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有效率分別為 96%、70%;生活質量評分分別為(49.36±4.25)分、(38.47±6.13)分;HAMA、HAMD評分,觀察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反流性胃炎患者的臨床護理中,應用系統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與生活水平,對最終的治療效果及預后意義重大,應加大在臨床的推廣力度,使之更好地服務于廣大患者。
反流性胃炎;負性情緒;臨床療效;生活質量;系統護理干預
反流性胃炎是一種由于患者體內膽汁與腸液相互混合,由患者幽門逆流到胃,最終對患者胃茹膜造成刺激使其產生炎癥的一種疾病[1]。本文作者將探討系統護理干預對反流性胃炎患者治療效果、負性情緒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期間收治的100例反流性胃炎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成兩組,每組50例。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31:19,年齡分布為23一68歲,年齡均值為(45.87士3.30)歲,患病時間為1一7年,平均患病時間為(3.11士1.22)年。觀察組中,男女比例為33:17,年齡分布為22一69歲,年齡均值為(45.95士3.42)歲,患病時間為1一8年,平均患病時間為(3.21士1.36)年。對比兩組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患病時間等基線資料, P >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病情給予胃黏膜保護劑、質子泵抑制劑等常規治療,并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及健康教育。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系統性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①用藥指導: 患者住院期間隨時調整好患者用藥量,并向患者講解反流性胃炎發病機制、誘因、治療方法及預后效果,讓患者對自身疾病有全面的認識。同時應告知患者不間斷用藥的重要性,并告知患者每種藥物的名稱、用法、用量及可能出現的副反應,讓患者堅持服藥,切記突然停藥。②心理干預: 由于反流性胃炎患者病情較長,病情反復發作,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患者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的情緒,從而影響患者治療積極性。護理人員應密切留意患者情緒變化,當患者出血焦慮、抑郁的情緒時,應給予其心理疏導及關心,耐心向患者講解治療方法及病情,提高患者對疾病認知水平,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治療積極性。③飲食干預:醫護人員應該根據患者的病情癥狀,遵從醫囑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指導患者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一般來講反流性患者應該遵循高蛋白、低脂肪、高維生素、易于消化的主食方案,同時休息間歇可以多食用一些蔬菜、水果等。反流性患者治療期間應該盡量以流質食物為主,減輕胃功能負擔。護理人員還應該叮囑患者按時休息、按時吃飯,合理安排生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確保身體健康。④運動護理干預: 適量運動能有效緩解患者病情,消除患者精神壓力,因此應根據患者個人喜好及自身情況制定不同的運動方案,如游泳、太極拳、散步、慢跑等,運動強度以患者可承受為宜。⑤隨訪護理:醫護人員可以給予患者隨訪干預,通過門診、電話、網絡等現代化通信手段督促患者按時用藥,同時了解和解決患者出院護理中的疑難問題,鼓勵其堅持自我護理和治療。隨訪時間3個月,1次/周。
1.3 觀察評定標準
①療效評價: 參照相關文獻并結合胃鏡復查結果進行評價,顯效: 胃鏡下可見黏膜組織正常,臨床癥狀消失或減退,未見膽汁反流; 有效: 胃鏡下可見黏膜組織較治療前顯著改善,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膽汁反流較治療前減少; 無效: 胃鏡下黏膜組織與治療前相比無明變化,臨床癥狀及膽汁反流無明顯改善。
②負性情緒: 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 ( HAMA )以及漢密爾頓抑郁量表( HAMD)[2]對患者心理焦慮狀況進行評估,HAMA、HAMD 評分 > 18 分為陽性。
③生存質量: 采用WHO生存質量測定量表漢化版( WHO QOL-B R EF)[3]對患者生存質量進行評估,量表共包含生理、心理、環境及社會等 4 個維度共 26 個條目,采用 5 級評分制,換成標準分,分值越高,患者生存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應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患者HAMA、HAMD與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HAMA、HAMD與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HAMA、HAMD與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分組 HAMA HAMD 生活質量評分觀察組(n=50) 10.87±2.36 9.42±3.85 49.36±4.25對照組(n=50) 17.25±3.96 14.47±8.63 38.47±6.13 P <0.05 <0.05 <0.05
系統護理干預是指通過改善患者生理以及心理不適而采取的一系列護理服務措施,有關研究證明[4],系統護理干預應用在慢性疾病患者治療過程中,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癥狀。將系統護理干預應用在反流性胃炎患者護理過程中,能夠通過心理干預、飲食干預、藥物指導、運動護理干預以及隨訪干預等一系列行為改善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為患者樹立治愈榜樣,指導其展開有效的康復治療運動,幫助患者通過飲食以及運動增強軀體健康,同時系統護理干預還能夠對患者進行出院后護理指導,通過與其密切溝通指導患者改變自身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從根本上降低反流性胃炎復發的可能性[5]。
綜上:系統護理干預用于反流性胃炎患者臨床護理中有著良好的效果,能夠提高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治療效果,同時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陳建紅.系統護理干預對反流性胃炎患者療效、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15,(2):401-402,403.
[2]李艷敏.系統護理干預對反流性胃炎患者療效、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14):2161-2162,2163.
[3]韓愛云,王秀蓮,李慶麗等.系統護理干預對反流性胃炎患者療效、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28):226-227.
[4]趙虹,王艷麗.系統護理干預對反流性胃炎患者療效、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1(4):36-36.
[5]滕曉光.系統護理干預對反流性胃炎患者療效、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評價[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76):213.
R473.5
A
1672-5018(2017)03-1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