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霞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在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
郭曉霞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目的 探究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在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急診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盲選法將其分為兩組,各45例,對照組行常規急救護理干預,觀察組采用全程優化護理,對比兩組搶救指標及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的分診評估時間、心電圖時間、靜脈用藥時間及治療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院內AMI再發率、院內再次PCI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時采用全程優化護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搶救效率及成功率,因此值得采納應用。
急診全程優化護理;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應用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急診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以數學領域的盲選法作為標準,將其分為兩組,各45例,觀察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43~69歲,平均年齡(55.17±6.41)歲;發病至入院歷經30min~12 h,平均(4.19±2.05)h。對照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42~70歲,平均年齡(55.73±6.08)歲;發病至入院歷經42 min~12 h,平均(4.05±2.17)h。根據以上各項基本資料可知,兩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①均經心電圖檢測、血清檢測確診,符合ACC和AHA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療指南》中的病癥診斷標準,;②此次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通過,患者均知悉此次試驗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
(2)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②神經系統疾病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急救護理干預,入院后進行生命體征指標及心電圖監測,給予吸氧,快速建立靜脈通道,維持患者水電解質平衡和酸堿平衡。
觀察組采用全程優化護理,具體方案如下:①急診護理流程優化。明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需求,制定急診護理流程,明確急救時所學的醫療器械、藥品等,加強急診科物品管理,為急救提供物質支持。同時,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學習基本病癥知識和護理技能,明確優化護理流程;②院前急救。接到求救電話后,馬上組織救護車,備齊急救設備及常用急救藥品,盡快趕往事故發生地,同時電話了解患者的病情進展,指導求救人員對患者進行初步急救護理,讓患者處于最佳體位,救護車達到現場后,對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進行初步判斷,與醫院急診科進行聯系,準備好救護人員及手術室;③急診科搶救。開放綠色通道,實施先治療后程序的搶救制度,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與相關搶救物品到位,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初步判斷病情,實施基礎搶救治療,給予吸氧,確保患者呼吸順暢,快速建立兩條以上靜脈通道。給予心電圖檢測,明確患者病情變化,為醫生診治方案的確定提供參考依據;④優化后轉運交接。治療方案確定后,需要進行PC介入治療則需立馬通知相應科室及工作人員,做好交接工作,快速填寫轉運交接單,詳細記錄患者的心電圖變化情況、生命體征指標變化及既往病史等信息。
1.4 療效判定標準
急診治療期間,記錄兩組患者的搶救相關指標,包括:①分診評估時間;②實施心電圖監測的時間;③靜脈用藥時間;④治療時間。同時,記錄兩組患者院內急性心肌梗死再次發作及再次進行PCI介入治療的例數,計算發生率[3]。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取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搶救指標比較
觀察組的分診評估時間、心電圖時間、靜脈用藥時間及治療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搶救指標比較(±s,min)

表1 兩組患者搶救指標比較(±s,min)
組別 分診評估時間 心電圖時間 靜脈用藥時間 治療時間觀察組(n=56) 0.55±0.28 4.32±1.30 3.85±1.21 41.25±6.04對照組(n=56) 2.45±1.32 8.03±1.64 7.48±2.80 67.41±7.66 t 11.493 8.573 9.285 7.240 P<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在院內AMI再發率上,觀察組為4.44%,低于對照組的20.00%;在院內再次PCI率上,觀察組為6.67%,低于對照組的2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在急診科中,事有輕重緩解,必須要根據不同病癥制定不同的急診護理方案,對于病程進展快的疾病,譬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應該迅速派出急救人員將其接入醫院進行搶救,進入綠色通道進行急救,將掛號等程序進行的時間節省下來,抓住最佳治療時機,這對于提高搶救成功率,改善預后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4]。此次試驗中,觀察組施行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其搶救效率明顯高于采用常規急診護理的對照組,且病癥再次發作率和再次PCI治療的比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實施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搶救效率,提高急診科服務質量,因此值得在臨床實踐中采納應用。
[1] 曲 琦,崔 云,宋 潔.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在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6):208-209.
[2] 劉俊華.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在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80):226.
[3] 李 穎,藺 蘭.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在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07(13):252-253.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3.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