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婷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呼吸科,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護理的臨床體會
趙 婷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呼吸科,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護理的臨床體會。方法 選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8例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式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4例。對照組給予呼吸科常規護理,研究組給予綜合護理,并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和滿意度。結果 研究組的療效和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COPD患者給予綜合護理效果最佳,并能緩解呼吸困難、喘息等癥狀,值得臨床使用。
臨床體會;COPD;護理干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臨床常見多發病,又稱為慢阻肺[1]。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起病緩慢,且病程時間長,導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質量下降。發病機制因感染引起支氣管黏膜及周圍組織出現炎癥,有咳嗽、呼吸困難、咳痰、喘息等癥狀,臨床在實施有效救治外,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很關鍵[2]。現將我院收治的88例COPD患者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COPD患者88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診斷標準;(2)伴有明顯咳嗽、氣短、喘息等癥狀;(3)呼吸功能受損;(4)肺部聽診濕啰音;(5)此次研究經我院倫理會批準許可,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伴有肺結核、肺擴張、肺膿腫等疾病;(2)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患者;(3)神經或精神異常患者;(4)患者不配治療與護理。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4例。對照組男20例,女24例,年齡50~88歲,平均年齡(65.25±5.34)歲,病程4.5~18年,平均病程(10.30±2.15)年,文化程度:初中23例、高中14例、專科7例;研究組男21例,女23例,年齡51~88歲,平均年齡(64.25±5.34)歲,病程4.1~18年,平均病程(10.31±2.15)年,文化程度:初中22例、高中15例、專科7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吸氧、健康宣教、心理護理,并觀察病情變化等護理措施。
研究組給予綜合護理措施,具體內容如下:(1)飲食護理。根據患者實際營養情況制定食譜,選用優質蛋白質、高維生素清淡易消化等食物。囑咐患者多喝水,確保每日飲水量,有利于排痰,同時補充新鮮水果和蔬菜。盡量減少含糖食物,避免痰液粘稠,改變飲食結構,少吃多餐,飯后漱口,確保口腔清潔,增進食欲。(2)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屬講解COPD的發生與發展,戒煙酒,適量運動鍛煉,例如飯后散步、打太極等,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鼓勵患者全力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與護理。(3)排痰護理。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有效排痰,指導患者正確呼吸,有助于痰液咳出。對于排痰困難患者,予以霧化治療,進而有效排痰。對于長時間臥床或體弱患者,護士應協助家屬予以翻身及扣背處理,鼓勵患者排出痰液。(4)吸氧護理。大部分COPD患者均存在缺氧情況,護理人員根據醫囑執行吸氧治療,予以鼻導管吸氧,并告知患者不能隨意調升氧流量,防止氧中毒。(5)心理護理。COPD患者均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例如焦慮、煩躁、緊張等負面情緒,護士應對患者者進行溝通,認真傾聽其訴說,熟知患者心理需求,取得患者信任,講解有關注意事項,予以心理安慰,減輕不良情緒。
1.3 療效評定
根據本院自擬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兩組行滿意度調查。顯效:患者咳嗽、呼吸困難、喘息等癥狀明顯改善,相關檢查結果顯示肺部感染基本消失;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所好轉,相關檢查結果顯示肺部感染部分消失;無效:病情未得到改善,炎癥未消失。
1.4 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采取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療效
研究組總有效率與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n,%)
2.2 護理滿意度
對照組非常滿意18例、較滿意15例、不滿意11例,總滿意度為75.0%;研究組非常滿意26例、較滿意17例、不滿意1例,總滿意度為97.7%。研究組護理滿意度優于對照組(P<0.05)。
COPD是臨床常見疾病,病因與長期吸煙、環境污染等有關,由細菌或病毒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該病病程較長,尤其早老年人群中發病率較高,且反復發作。以呼吸困難為主要表現,甚至死亡,降低老年患者生存質量。據調查發現[4],我國>50歲的發病率約占10%左右,與患者年齡有直接關系。由于患者年老體弱在咳嗽及咳痰期間或病情嚴重時未及時有效排痰,將誘發支氣管擴張或其他肺部疾病,加重病情。鑒于此,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對COPD患者的重要性。
余芳[4]等研究指出,COPD患者通過吸氧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健康宣教等綜合護理能延緩病情發展,讓COPD患者盡早康復,對患者預后奠定基礎。綜合護理主要以訓練患者的呼吸排痰為主,改善呼吸困難情況,加強其運動耐受能力,消除患者心理壓力,提高依從性,改善生活質量水平。結果顯示,研究組通過綜合護理措施后的臨床效果優于對照組,且護理滿意度優于對照組(P<0.05)。
綜合上述,COPD患者實施綜合護理效果顯著,消除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提高臨床療效,改善預后,可在臨床推廣使用。
[1] 王 靜.慢性阻塞性肺病臨床護理體會[J].河北醫藥,2013,35(4):622.
[2] 楊 英,龔光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9例臨床護理體會[J].貴州醫藥,2010,34(2):180-181.
[3]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4] 余 芳,趙寶英,吳玲玲,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18):62-63.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3.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