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群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云南 昆明 650101)
人文關懷護理對腸造口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
羅 群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云南 昆明 650101)
目的 分析研究人文關懷護理對腸造口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消化內科收治的擬行腸造口治療的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在常規治療及護理的基礎上,以一組患者為實驗組,添加人文關懷的護理方法,通過對比兩組患者的預后結局,觀察患者心理狀態,評價人文關懷護理對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結果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0.0%、護理質量評分為(92.1±2.2)分,均高于對照組的72.5%、(85.3±2.0)分(P<0.05)。結論 腸造口患者行人文關懷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護理滿意度,能幫助患者樹立一個正確的疾病認知,對提高腸造口患者的生活質量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人文關懷護理;腸造口;心理狀態
腸造口實際上就是糞便出口的一種改道手術,常應用于結腸癌患者,其作用是代替原來的會陰部肛門行使排便功能[1]。腸造口手術較為簡單易行,對患者術后的消化功能影響很小。但腸造口手術給患者生活上帶來較多不便,患者在心理上容易產生抵觸、自卑心理。人文關懷護理是新醫學模式下的護理方式發展的體現,它以患者為中心,同時注重患者精神的、情感的護理。將人文關懷護理應用于腸造口患者中,充分的考慮了手術對患者心理層面的影響,有利于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消化內科收治的擬行腸造口治療的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齡45~68歲,平均年齡59.7歲。均為確診直腸癌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在常規治療及護理的基礎上,實驗組患者添加人文關懷的護理方法,通過對比兩組患者的預后結局評價人文關懷護理對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嚴重程度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包括用藥指導、病程監測、術后創口護理等。
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添加人文關懷護理,具體如下:(1)環境關懷:于患者入院時,由護理人員帶領患者及家屬熟悉院內環境,降低患者對住院環境的陌生感,有利于緩解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為患者制造適宜的住院環境,定期通風消毒,保持病房安靜[2]。(2)心理關懷:對患者心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百分數(%)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s”表示,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理、精神方面的關懷護理在疾病康復中起著重要作用。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獲取患者的信任和理解,增強對患者心理狀態和一般情況的了解,以便及時反饋患者問題并予以解決;態度溫和、親切,詳細回答患者的所疑所惑,同時,讓患者感受到醫護人員對他的關心和照顧[3]。(3)術后護理:術后,要主動、耐心的指導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腸造口的正確護理,告知造口護理的注意事項,演示操作,讓患者自己學會出院后的造口護理[4]。造口周圍皮膚需進行清潔和調理,促進患者康復。給患者選擇合適的腸造口袋,改善患者的認知,讓患者逐漸適應術后生活。
1.3 評價指標:
治療結束后,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護理質量調查共設10題,每題10分,共100分,統計兩組患者的平均分。
患者心理狀態評價采用SCL-90自評量表進行,分為軀體化、強迫性、抑郁、焦慮、恐怖5項癥狀因子,得分越低,心理狀況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及心理狀態指標評分結果對比,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0.0%、護理質量評分為(92.1±2.2)分,均高于對照組的72.5%、(85.3±2.0)分(P<0.05)。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對比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指標評分結果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指標評分結果對比(±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發現,aP<0.05 ,差異顯著
組別 焦慮評分 抑郁評分 恐怖 軀體化 強迫實驗組護理前 57.4±3.2 56.4±2.5 55.7±2.8 53.4±3.0 58.3±2.3護理后 30.5±1.7a 32.3±2.2a 37.5±3.1a 33.4±2.7a 35.5±2.4a對照組護理前 56.9±3.1 56.4±2.2 56.2±1.8 53.2±2.5 57.9±2.0護理后 43.6±2.5 40.2±2.7 41.1±2.1 38.4±2.4 40.3±2.7
直腸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好發于45歲左右的人群。直腸癌一旦確診,常采用手術切除病灶的方式治療。由于中下段直腸癌與肛管括約肌接近,手術時很難保留肛門及其功能是手術的一個難題,故常采用腸造口的方式,行糞便出口改道手術。腸造口對患者消化功能影響不大,但給患者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故對患者心理狀態也有較大的影響。
人文關懷不僅關注患者生理健康的護理,更加注重對患者心理狀態和情感的護理,這要求護理人員除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外,要掌握與患者溝通、心理護理的知識,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符合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療模式[5]。尤其是針對腸造口患者,這類人群術后易產生心理負面影響,人文關懷護理就顯得更加必要。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添加人文關懷護理的實驗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為90.0%、護理質量評分為(92.1±2.2)分,兩項指標均高于對照組的72.5%、(85.3±2.0)分(P<0.05)。采用人文關懷護理后,實驗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顯著降低,且降低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對于腸造口患者,護理方面添加人文關懷護理,可以顯著改善患者術后的心理狀態,幫助患者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面對疾病,從而提高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
[1] 趙建雪.綜合性心理護理對直腸癌腸造口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2,10(9):590-592.
[2]. WormaldP.Theagger nasicell: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the anatomy of the frontal recess.Otolaryngol Head NecJk Surg.2011,129:497-507.
[3] 張 娟,馮翠華.人文關懷護理對腸造口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6,34(4):127-128.
[4] 魏 青.人文關懷護理對腸造口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2,33(36):8022-8023.
[5] 陽 娟,陳曉芳,陳 潔,等.人文關懷視角下造口患者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3,23(11):6714-6715.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23.1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