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婭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急救中心,江蘇 徐州 221000)
無縫隙護理管理在急診-ICU患者轉運交接中的應用分析
張 婭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急救中心,江蘇 徐州 221000)
目的 探討無縫隙護理管理在急診-ICU患者轉運交接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2015年~2016年收治的100例急診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在急診-ICU轉運中采用常規管理措施,觀察組在急診-ICU轉運中采用無縫隙管理,并比較兩組患者的電話咨詢次數、推卸責任次數、危急值漏交接次數及護理人員的各項工作評分。結果 觀察組的電話咨詢次數、推卸責任次數、危急值漏交接次數低于對照組,且工作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無縫隙護理管理提高急診-ICU轉運交接的質量,降低安全隱患,有效的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無縫隙護理管理;急診-ICU轉運;應用
危重癥患者在急診進行各方面的搶救和護理后,根據病情進展和其他多方面的因素轉入ICU進行更進一步的治療。在急診-ICU轉運中容易發生各種問題,例如轉運護士對重要危急值的漏交接、各自推卸責任,甚至發生醫療糾紛,嚴重影響患者治療和醫院的形象[1]。對于急診-ICU轉運中的護理管理非常重要,無縫隙護理管理通過科學的管理、對各種現存和潛在的危險因素分析、以專業理論為基礎形成的決策、監督、執行和咨詢等為一體的護理管理系統,在急診-ICU應用中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結果[2]。對無縫隙護理管理在急診-ICU轉運中的實施效果進行分析,選取我院2015年~2016年收治的100急診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2016年收治的100例急診患者,均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其中女62例,男38例,年齡23~72歲,平均年齡(47.35±3.42)歲,所有急診危重癥患者均經急診-ICU轉運。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在急診-ICU轉運中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急診-ICU轉運中采用無縫隙護理管理方式。①急診-ICU一體化護理管理:調整急診和ICU護理管理工作管理方式,成立急診-ICU一體化管理,成立急診-ICU護士長,形成急診-ICU的行政架構。②完善急診-ICU的轉運流程:由醫生和護士共同評估患者目前的病情狀況,確定轉運的可行性和風險因素。轉運中攜帶搶救儀器,例如多功能監護儀、呼吸氣囊,便攜式氧氣等,轉運中人員配置上要求1名醫生和護士,護士需年資5年以上,途中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面色,醫生和護士應有較強的病情判斷能力和處理應急問題能力。③規范交接內容:制定交接單,內容包括患者的基本病歷資料,達到急診病房時間、到達ICU時間、目前神志情況、所用藥、診斷、急診處理。ICU護士確認患者所攜帶的物品,與護送護士確定患者病床,并將患者送入病房。兩者共同確認患者目前的靜脈通道、皮膚情況、確定監護儀、呼吸機和氧氣等數據。ICU護士測量患者的生命體征,急診科護士則在記錄單上填寫相關數據,最后兩者簽字確認。記錄單一式兩份,由急診科和ICU共同保管。
1.3 觀察指標
記錄電話咨詢次數、推卸責任次數、危急值漏交接次數以及護理人員的各項工作評分(交接時間、轉運設備、電話詢問、生命體征以及貴重物品),其中護理人員各項評分表總分為100分,每項評分總分為20分,分數越高表示護理工作的有效性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研究數據均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電話咨詢次數、推卸責任次數、危急值漏交接次數
觀察組轉運中電話咨詢次數、推卸責任次數、危急值漏交接次數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電話咨詢次數、推卸責任次數、危急值漏交接次數比較
2.2 護理人員各項評分
觀察組護理人員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人員各項評分情況比較(±s,分)

表2 兩組護理人員各項評分情況比較(±s,分)
組別 n 轉運設備 電話詢問 生命體征 貴重物品 交接時間對照組 50 12.06±0.21 14.06±0.24 13.25±1.02 13.57±0.53 14.68±1.62觀察組 50 16.24±1.21 18.63±0.23 15.36±1.34 15.77±0.27 16.84±0.39
無縫隙護理管理在應用中針對現存和潛在的護理質量問題進行監督,并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提高整理護理質量[3]。在急診-ICU轉運中加強急診和ICU溝通,對轉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充分討論,得到及時的反饋。成立急診-ICU護理管理一體化是促進轉運有效進行的重要措施,一體化的護理管理能夠減少急診-ICU轉運中的各種障礙,對交接內容進行規范化,避免危險事件的發生,使得急診-ICU轉運的無縫隙連接[4]。加強急診-ICU轉運的流程化時確保患者在轉運期間的安全,使得轉運中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判斷,防止轉運中發生意外。急診-ICU交接規范化,通過制定交接記錄單,確保交接中重要的病情不被遺漏,使護理人員在交接中有護理流程參照,保持清晰的思路,確保急診和ICU交接中患者各項病情得到無縫連接。護士在轉運患者和交接中能夠清楚的明白自身的職責,確保轉運工作的連續,同時兩科室護理人員信息共享,促進急診-ICU轉運中各環節的無縫隙連接。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轉運中實施無縫隙護理管理其護理工作的各項評分較對照組有顯著的優勢(P<0.05)。
綜上所述,無縫隙護理管理在急診-ICU轉運中的應用可有效提高患者在轉運中的安全,同時促進臨床護理質量的提高,具有推廣價值。
[1] 顧 琴,張 紅,黃 華,等.無縫隙護理管理在急診-ICU患者轉運交接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4):109-110.
[2] 董建蘭,居 偉.急診-ICU患者轉運交接中無縫隙護理管理實施的有效性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醫學下旬刊,2014,11(12):162-164.
[3] 于 舒,楊紅云.急診-ICU承接實施無縫隙護理管理的評價研究[J].吉林醫學,2016,37(3):705-707.
[4] 付三英.無縫隙護理管理在急診-ICU患者轉運交接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85):183,185.
本文編輯:張 鈺
R47
B
ISSN.2096-2479.2017.23.1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