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裝飾材料的應用在室內設計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科技的發展,新型裝飾材料層出不窮,它們除了為室內空間形象的塑造和創新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外,也為人們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提供了可能和希望。隨著倡導綠色設計、生態化設計的呼聲越來越高,探索綠色環保的裝飾材料應用的方法勢在必行。
關鍵詞:建筑裝飾;材料;方法;發展
1 如何選用合適的建筑裝飾材料
1.1 以滿足建筑物的特點為基準
建筑裝飾材料具有抗壓、防撞、耐磨、保溫、防滑等保護功能和使用功能,具有裝飾美化的功能,但又有消極甚至極其危害的后果。即“室內環境污染問題(IEQ)” [1],如住人工合成材料和膠粘劑中揮發出的甲醛、苯等有害氣體.危害人類健康甚至致癌。在選擇裝飾材料時,要根據建筑物設計主題的造型、功能和使用部位所處的環境來巧妙合理地運用材料的形體、質感、色彩, 以便設計主題既能滿足一定的功能。選用的建筑裝飾材料應以簡單質樸為基調,強調其實用性、方便性,同時兼有些富于自然情趣的東西,構建休閑、愉悅、放松、舒適的家居氛圍。
1.2 以安全環保為依托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生態建筑” 已成為國內外建筑發展的主流。“生態建筑”[2]這一理念的提出,倡導了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間的和諧可持續發展,為人創造一個舒適的健康宜人空間 “生態建筑”的發展與功能要求將拓展建筑裝飾材料的功能。
建筑裝飾材料的選用也應以安全,生態,環保為依托,可查看建筑材料的相關的環保認證標準證書,使用具有高性能、多功能、有利健康、使生活更舒適、與環境更協調的建筑材料,強調低污染環保型、環境功能型(如具有凈化空氣,調節溫度濕度,抗菌防霉等功能)、可再生、可循環、甚至可以就地取材,盡量保證其資源利用率高、能源消耗低、功能性強,并從設計、制備 使用到再生的壽命周期全程中符合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要求,為人類爭取更大生存空間、擴大可利用資源和改善生態環境。
2 建筑裝飾材料的應用
2.1 傳統材料應用
經過歷史傳承下來的材料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給人以深厚的歷史感和無限的遐想。這類材料的應用有助于我們弘揚傳統文化,展現我們中華民族的藝術魅力。瓦片是古代的建筑構件,是裝飾藝術與技術的有機結合的典范,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被賦予了深厚的人文精神,古色古香,意味深長。
2.2 民俗材料應用
民俗材料既有傳統的民風、民俗材料,也有現代的民風、民俗材料。這類材料極具特色和地域色彩,如剪紙玩具、蠟染、刺繡、木雕、石刻等都屬于民間、民俗材料。民間、民俗材料注重材質的表達,色彩艷麗、工藝糟湛,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地域性、民族性是這類材料的主要特征。將這類材料應用到室內裝飾中,要充分考慮它們的原生態特點,通過與其它裝飾材料的有機結合,可以創造一種全新的極具民間、民俗特色的意境。
2.3 生活材料應用
這類材料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將牛皮紙、報紙作為墻面裝飾,是一種新潮時尚、極富質感的墻面裝飾手法,多用于服裝專賣店、藝術家工作室等:麻繩、彩色棉線、毛線、珠簾。這類材料可以與花、植物藤蔓、貝殼相結合應用。燈應用時可以有的發亮有的不亮,制造一種新的肌理效果,還有竹席、涼席、玻璃杯等。
3 住宅建筑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3.1 提倡綠色住宅建筑
20世紀90年代開始,“可持續發展”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發展戰略,專家們提出了“綠色建筑”[3]的概念。綠色建筑就是“資源有效利用的建筑”,亦即節能、環保、舒適、健康、有效的建筑,簡言之為低能耗、低污染的建筑。對于材料的選用遵循以下原則:一是提倡使用3R材料(可重復使用、可循環使用、可再生使用)。二是選用無毒、無害、不污染環境,有益人體健康的材料和產品,宜采用取得國家環境保護標志的材料、產品。
與傳統建材相比,制造新型建材不僅可以降低自然資源的消耗和能耗,而且能使大量的工業廢棄物得合理的開發與利用;新型建材不僅不會對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污染,而是有益于人體的健康,有助于改善建筑功能,起到防霉、隔音、隔熱、殺菌、調溫、調濕、調光、阻燃、除臭、防射線、抗靜電、抗震等作用;制造新型建材不僅可以采用不對環境造成污染的生產技術,而且在產品結束其使用壽命后,還可以作為再生資源加以利用,不會形成新的廢異物。
3.2 提倡清潔無污染生產技術
現代社會經濟發達、基礎設施建設規模龐大,建筑材料的大量生產和使用一方面為人類構筑了豐富多彩、便捷的生活設施,但同時其發展是以能源的過度消耗和環境污染為代價的。因此,要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的建筑設計,就必須把原材料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加入衡量建筑的價值體系中去。
建筑是取之自然又回歸自然的創造性工程,所使用的材料不應對人體及周邊環境產生危害,如墻體采用粘土磚即是對自然的破壞。并盡量采用低蘊能材料,避免有毒污染材料。就可持續發展建筑而言,對木材的選擇需要慎重進行。樹木的砍伐可能帶來相當多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如運輸能耗、生物差異多樣性的損失、可能發生的局部經濟環境被破壞等問題。
3.3 節約資源,降低能耗
按廣義生命周期的觀點,建材能耗包括:建材生產、建筑物營運、建筑物的日常使用、建筑物的拆除解體、建材再利用等方面能耗。加工越細致和制造過程越復雜的產品和材料,通常要在生產過程中消耗更多的能源。一般來說,耐久性越好的材料,導致室內污染越少。綠色建筑師們往往就地取材,減少使用金屬、混凝土之類加工程度高、能耗大的建材;就地加工,減少使用金屬、混凝土之類加工程度高、能耗大的建材,重新開發短壽易耗廢舊材料。選擇再處理(如油漆、再加工、防水防火處理等)較少的建筑材料,或者選用那些對其維護只產生小環境影響的材料。
另外,功能要求的變化,使用期限的限制,城市發展的需要等等都可能需要建筑被拆除或改造。如果在設計時就考慮了其拆除時的問題,則可對材。料的再生和循環使用起到相當的幫助。積極利用可循環使用的建筑材料,可以減少垃圾掩埋的壓力和節省自然資源。建筑物到達使用期限后,其材料應能自然降解或轉換。
參考文獻:
[1] 趙宇南.建筑裝飾材料在室內設計中的創新性運用[J],藝術與設計,2008.
[2] 周寶英.芻議建筑裝飾材料在裝飾工程中的作用和發展[J],商品與質量·學術觀察,2008.
作者簡介:
余靖,身份證號碼:411321198612240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