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凌慧
MI AI Smart Box小米“小愛同學”上線 智能音箱洗牌期來臨
文_凌慧
在AI技術的加持下,智能音箱演變成生態圈的重要一環,各家公司都在構建自己的“智能音箱+AI系統”的封閉生態,智能音箱也因此成為互聯網巨頭們爭奪的一個切入口。在阿里、小米等巨頭企業加入之后,國內智能音箱戰局的號角已經吹響。
7月26日,小米新品發布會如期舉行,一款被稱為“小愛同學”的智能音箱引起了業界和發燒友的高度關注。
該音箱由小米電視團隊、小米大腦團隊以及探索實驗室三個團隊聯合開發,內置6個數字麥克風,支持360度揚聲,環形觸控加多彩圓環。波束成形技術,有效屏蔽干擾,實現遠距離聲控。
內容方面匯集了喜馬拉雅、荔枝FM、蜻蜓FM、庫克音樂、貝瓦兒歌、中國廣播、聽聞新聞、樂聽頭條等主流音頻服務商的海量內容。
更重要的是,“小愛同學”旨在打造一個人工智能生活助理和智能設備控制中心:只需呼喚“小愛同學”,即可喚醒小愛同學幫你處理各種事務,提供新聞、天氣、鬧鐘、倒計時、備忘、提醒、時間、匯率、股票、限行、算數、查找手機、百科/問答、閑聊、笑話、菜譜、翻譯等各類功能。
小米AI音箱還能控制家用電器,目前可控制電飯煲、電視、空調等8大類設備,非小米產品可以通過米家智能插座等控制。
同時,小米推出水滴計劃,向第三方開放人工智能語音能力和SDK,小米AI音箱將擁有越來越多的技能。在語音技術上,小米AI音箱以小米大腦為核心,并與Nuance、搜狗知音、思必馳、獵戶星空、聲智科技、海知智能、三角獸等公司合作;在內容上,“小愛同學”對接有新浪新聞、新浪財經、微博等第三方應用。未來小米AI音箱將擁有點咖啡、訂機票、叫車、買電影票、寄快遞等功能。
小米AI音箱僅售299元,8月10日-8月16日邀請1000名發燒友1元公測。
小米聯合創始人王川在小米發布會上表示,小米AI音箱目前在智能性上還需要提升,這部分用戶將通過日常使用培訓讓“小愛同學”更智能。
2014年11月,無心插柳的亞馬遜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音箱產品Echo,先人一步的Echo也理所當然地成為后來者紛紛效仿的對象。
2014年的Echo更多的還是專注在音箱上,讓人很難發現它是一個家庭場景的入口。但是隨著亞馬遜將Alexa平臺的接口開放,至今已有上萬個開發者加入進來,并基于Alexa開發出12000余種功能和應用。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最主要的溝通方式,而未來人機之間的交互,語言也將是一條必經之路。智能手機被認為是移動互聯網的入口,而語音配合生物識別則將成為物聯網時代的入口。不得不承認,智能音箱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個“音箱”那么簡單。
Echo最早展示了智能音箱的可能性:不僅是智能家居,也是購物和服務的中樞,其千萬級的出貨量足以證明語音交互在未來的連接價值。
在Echo發布兩年后,搭載Google Assistant的Google Home正式面市。此后,微軟跟進了,一向謹慎的Apple也跟進了。
語音交互的入口是不是智能音箱,現在誰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智能音箱是語音交互第一代落地產品。

↑小米“小愛”同學

在AI技術的加持下,智能音箱演變成生態圈的重要一環,各家公司都在構建自己的“智能音箱+AI系統”的封閉生態,智能音箱也因此成為互聯網巨頭們爭奪的一個切入口。
作為智能音箱的鼻祖,根據eMarketer的數據顯示,在今年一季度美國語音助手市場中,亞馬遜Echo的市場份額達到70.6%;而HomePod因其自帶的蘋果產品光環,也被認為是智能音箱市場極具潛力的一個產品。
目前,語音助手領域已經形成了谷歌助手、蘋果Siri、亞馬遜Alexa和微軟Cortana的四強格局。
所有人都篤定,語音交互將成為下一代人機交互方式。而智能音箱就是語音交互的第一個入口級產品。因此,中國智能音箱的需求將是井噴的。然而,事實卻是,時至今日,中國智能音箱市場銷量低迷,消費者并不買賬。迄今為止,Echo成功,在中國復制起來顯得挺困難。
據有關機構粗略統計,中國智能音箱目前的月銷量不足2萬臺,年銷量最多20萬臺左右。深圳南山做出來的大部分Demo,是銷往海外的。目前,中國銷量最大的智能音箱,是京東和科大訊飛的合資公司靈隆科技所做的“叮咚音箱”。官方對外宣布的銷量是累計100萬臺,據此計算,是Echo的1/10。這個規模差強人意——音箱不能只是音箱,它必須是個入口,這一切才有意義。
行業熱潮與用戶冰冷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在專攻自然語言理解的創業公司海知智能的CEO謝殿俠看來卻很正常,“Echo的用戶多是家庭主婦,在家中待的時間也很長。Echo的使用場景多是在廚房,美國家庭主婦一般是在做飯的時候聽背景音樂。這是因為美國人的廚房大多是開放式廚房,而且他們做飯相對中國的煎炒烹炸來說顯得安靜,適合聽音樂。”
即使中國廠商可以把智能音箱做得比Echo更漂亮、更便宜,內容服務也更好,但是純粹作為單品音箱來講,其成功的程度和速度都不及美國,謝殿俠認為。
小米作為“戰略新品”的音箱,主打的就是自己的音樂、音頻內容有多么豐富,并沒有強調“智能”。
亞馬遜新發布的Echo Show,改變了此前的音箱形態,帶有一塊內置觸摸屏。這意味著更全面和完整的交互方式,但更關鍵的是Echo選擇在用戶適應了語音交互后,再做這道“加法”的時機。而且,隨著亞馬遜在過去一年逐步將Echo背后的語音助手Alexa升級成了一個開放生態,整合了超過12000項第三方服務。
要想讓智能音箱逐漸成為用戶的必需品,就必須打造殺手級的應用。積極的信號是,隨著國內幾大科技巨頭的介入和各自傾力打造的第三方應用平臺浮出水面,智能音箱的銷量正以每年超過100%的速度增長。
不久前,京東發布了一份智能音箱報告《中國智能音箱產業發展分析》,將2012年至2018年劃分為智能音箱的探索時期——即物聯網技術發展為智能音箱的爆發奠定了基礎。
早于小米,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七月也剛剛發布了一款名為“天貓精靈X1”的智能音箱,這也是阿里巴巴推出的首個消費級AI產品,宣示阿里踏上人機交互的新大陸。從產品功能上來看,天貓精靈對標的是亞馬遜Echo。天貓精靈背后的AI系統AliGenie,是開放給開發者和硬件廠商的一個開發者平臺,提供了包括語音技術、服務入口以及硬件方案等內容。這是阿里推出的第一代中文人機交流系統,它部署在阿里云上,目前可實現智能家居控制、語音購物、手機充值、叫外賣、音頻音樂播放等功能。
因為智能音箱具備了語音購物和支付的功能,安全問題也備受關注。效仿在這方面領先的谷歌語音助手,天貓精靈也搭載了聲紋識別技術,用戶可以通過聲紋完成支付。
據相關數據顯示,預計到2018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到1396億元。在阿里、小米等巨頭企業加入之后,國內智能音箱戰局的號角已經吹響。
“未來6-12個月對中國的智能音箱市場很關鍵,這個時間會出現很多的品牌和產品,可以起到教育市場的作用。”阿里巴巴—達通創始人魏強這樣預測國內的音箱市場。
重金投入智能音箱背后,是這些公司對語音交互大變革的期待。亞馬遜的Echo是一個偶然產品,但Alexa是一個必然。從目前來看,語音交互趨勢是一個不可逆的大潮。然而,語音交互是一個全新的交互方式,使用場景和落地產品也在不斷摸索中。
百度COO陸奇曾說,人工智能落地最關鍵的是找到場景和商業模式,做出極致體驗,并快速迭代。語音交互本身是很大的一個入口,但是語音交互的入口是不是智能音箱,現在誰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智能音箱是語音交互第一代落地產品。
作為是一個入口級的產品,智能音箱的盈利點不是在硬件本身,而是在未來的后端的內容服務,未來競爭的焦點是在智能云平臺上面,其中互聯網公司是很重要的力量,整個行業需要有一個完整的云平臺解決方案來整合。
BAT這三家生態巨頭中,百度的高層頻繁出席每一次小魚在家的發布會,力求把它推成行業標桿,攜“百度大腦”的平臺能力占據行業制高點。
阿里和騰訊,沉淀了中國最大量級的用戶數據,自身生態已經占據了互聯網服務和內容行業的頂端。只欠一款音箱,把一切串聯起來。

↑“先行者們”和“小愛同學”

京東攥著與大量品牌商的合作關系,京東微聯已經整合了1000個SKU。魏強的設想是,以后所有通過叮咚音箱接入智能家居場景的設備,都統一用京東的賬號,最終可以通過電商或其他路徑在京東生態變現。
小米的生態鏈上已經有一連串的高銷量產品,它自己的網站和小米之家銷售渠道都頗通暢,已經推出了人工智能開放平臺“水滴計劃”。
Amazon后來能夠駕馭一個智能音箱入口平臺,也是因為自己先做出了Echo這個爆款。所以BAT都在以自營或合作的方式,制造音箱。
今年叮咚音箱的首要任務就是“上量”。這很像是Echo趟過的路。此前的幾代Echo,亞馬遜不斷做促銷,價格從不到180美金,下探到50美金,甚至有的產品不到39美金。
業內人士判斷,兩年內,如今上百家從業者會被洗牌至兩位數,包括少數幾家有強大生態的平臺,和能做出爆款產品的硬件公司。
“語音交互機器人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未來的語音交互將是Always On(實時在線),家庭中所有的電器都應該具備語音交互能力。”謝殿俠這樣憧憬。
魏強認為,家居物聯網是一個過程,必須形成一套統一的標準。智能家居雖然是個趨勢,但是迭代更新速度太慢,實現的路徑會很曲折。
云知聲Pandora項目負責人張鵬認為,用語音控制家居是未來的趨勢,但是中控是不是一定必須要用音箱來呈現,可以是任何形態的存在。但是,智能音箱不一定非要控制家居才能成為入口,只要能承載流媒體播放、信息播放、信息獲取分發,就已經是一個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