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秦國朋 石宇
Smart Home Appliances其實,智能家電一點也不神秘
文_秦國朋 石宇
智能家電就是將微處理器、傳感器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引入家電設備后形成的家電產品,能夠 自動感知住宅空間狀態和家電自身狀態、家電服務狀態,能夠自動控制及接收住宅用戶在住宅內或遠程的控制指令;同時,智能家電作為智能家居的組成部分,能夠與住宅內其它家電和家居環境、設施互聯組成系統,實現智能家居功能。

其實,智能家電一點也不神秘,早期的電熨斗,電飯鍋就已經有了智能化的特征,只是那個時候智能化特征相對來說比較低,也沒有形成智能化的概念。
一般來講,智能家電產品可分為兩類:一是采用電子、機械等方面的先進技術和設備;二是模擬家庭中熟練操作者的經驗進行模糊推理和模糊控制。隨著智能控制技術的發展,各種智能家電產品不斷出現,例如把電腦和數控技術相結合,開發出的數控冰箱、具有模糊邏輯思維功能的電飯煲、變頻式空調、全自動洗衣機等。
目前在售的智能家電產品主要有智能冰箱和智能空調。
智能冰箱是一種能對冰箱進行智能化控制、對食品進行智能化管理的冰箱類型。比如,能自動進行冰箱模式調換,始終讓食物保持最佳存儲狀態,用戶可通過手機或電腦,隨時隨地了解冰箱里食物的種類、數量、保鮮保質信息,可為用戶提供健康食譜和營養禁忌,可提醒用戶定時補充食品等。
智能空調系統能根據外界氣候條件,按照預先設定的指標對安裝在屋內的溫度、濕度、空氣清潔度進行分析、判斷、及時自動打開制冷、加熱、去濕及空氣凈化等功能。同時用戶還能通過手機等終端,遠程對空調進行控制。
智能化成為當下我國家電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2014年谷歌公司收購智能家居公司Nest,標志著世界家電產業進入“智能元年”。此后,小米與美的、騰訊和聯想的合作也意味著中國家電產業智能化的開端。近年來,國內多家大型家電企業也都紛紛開啟智能家電產品升級戰略,將智能家居、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新思維應用于家電產品中,打造智能家電生活圈。
隨著智能化概念的成熟發展,家電產品智能化功能明顯,手機控制是追求智能化家電企業的共同關注點。比如,空調的風速風向、冰箱食材的存儲情況、洗衣機的清洗甩干、烤爐的時間溫度等功能都可通過使用者手指的輕點來實現,而且突破了距離的限制,即便是出門上班忘記關空調,也不用麻煩再回家一趟,拿出手機來,一秒鐘關掉它。從目前市場智能化發展的情況來看,冰箱智能化功能發展比較明顯,搭載超大顯示屏,可海量下載食譜、社區互動,視頻上傳等,手機操控,食材、保鮮一目了然,甚至還可以在線選購下單,智能又方便。
智能電視的市場滲透率持續攀升,越來越多的白電產品也逐漸加入到智能家電的行列。同時,白電產品的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基于此,業內各知名企業紛紛布局智能家居。2015年初,小米聯合13家照明企業布局智能家居;3月,360公司正式發布基于360智能家居開放平臺的互聯互通解決方案——360智慧互聯模塊;6月,阿里富士康入股軟銀機器人公司,布局智慧家庭等領域;8月,華為聯手海爾共同打造智能家居生態體系。
智能家電和傳統家電的區別,不能簡單地以是否裝了操作系統,是否裝了芯片來區分。它們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對“智能”二字的體現上。
首先是感知對象不一樣,以前的家電,主要感知時間、溫度等;而智能家電對人的情感,人的動作,人的行為習慣都可以感知,都可以按照這樣的感知做一些智能化的執行。其次是技術處理方式不一樣,傳統家電更多是機械式的,或者叫做很簡單的執行過程。智能家電的運作過程往往依賴于物聯網、互聯網以及電子芯片等現代技術的應用和處理。最后是應對的需求不一樣,傳統家電對應的需求就是滿足了生活中的一些基本需求,而智能家電所應對的消費需求更加豐富,層次更高。
所以,智能家電與傳統家電的不同在于智能家電實現了模擬人的智能,產品通過傳感器和控制芯片來捕捉和處理信息,除了根據住宅空間環境和用戶需求自動設置和控制,用戶還可以根據自身的習慣進行個性化設置,另外,當智能家電與互聯網連接后,其也就具備了社交網絡的屬性。另外,智能家電還可理解為物聯網家電。
智能家電的迅猛發展變成了一種必然趨勢,其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如下:
(1)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的成熟和廣泛應用。
(2)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逐漸達到支持智能家電產業大規模發展的水平。
(3)互聯網基礎設施和技術條件,為智能家電的發展做了必要的準備。
(4)用戶對高水平的家電的需求。
智能化是社會發展的表現,也是消費升級的需要,但無論是傳統家電企業,還是IT企業,都在嘗試涉足智能家電領域。但是,從實際產品來看,卻基本都處于探索階段,缺乏顛覆性的創新產品。很多智能家電推出產品的出發點都是基于競爭層面,而不是消費者層面。因此,在設計上并不能夠做到整體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