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廷:不拼爹,要拼實力
1987年,李治廷出生在香港一個多文化交融的家庭,父親是馬來西亞與中東的混血兒,母親是中國人。李家的飯桌上,時常發生有趣的一幕:爸爸一會兒中文、一會兒英文地教訓李治廷的哥哥,夸獎他的姐姐,數落小兒子的內向。奶奶則用阿拉伯語責備他對孩子們太嚴厲了。
有一天,爸爸帶李治廷去看了一場樂隊演唱會。他第一次感受到了音樂的魔力,他大喊:“我也要玩音樂!”
幸運的是,李治廷在中學遇到一位欣賞他的音樂老師,給了他音樂的啟蒙和教育。李治廷每天下午放學后開始苦練吉他,飯后繼續彈,直到深夜12點。
長久的積蓄換來了耀眼的爆發,初學音樂的李治廷在還不知道樂譜各小節之間需要隔線時,就用簡譜試著作曲了。他創作的第一首曲子叫《風中的小羊》,曲調靈動,充滿童趣。
隨著在吉他、架子鼓方面學習的深入,李治廷開始向往樂器之王——鋼琴。在他15歲生日時,爸爸買了一架雅馬哈鋼琴送給他。
在父親的支持下,李治廷在音樂與學業之間找到了完美的平衡,他按時交作業,認真聽課,成績名列前茅。
2004年,李治廷在一個音樂派對上幸遇巨星黎明。在聽他自彈自唱了一首《普通朋友》后,黎明鼓勵他說:“你很有才華,要用功做音樂。”李治廷欣喜不已。高中畢業后,16歲的他利用假期進入黎明的AMusic東亞唱片公司。
因長相帥氣,精通多種語言,又頗具音樂才華,躊躇滿志的李治廷認定做音樂就是自己一生的歸宿,所以不想再讀大學。他對父母說:“趁年輕,我要在歌壇拼得一席之地!”
第二天,爸爸像平常一樣天剛亮就起床洗漱準備上班,但這次他卻把正睡懶覺的李治廷拽了起來,勒令他起床吃飯。隨后,他被爸爸塞進車子,進了公司。在公司,爸爸并沒理睬他,只是專心工作——接電話、簽字、開會,忙得臉色都有些蒼白。李治廷愣愣地站在一旁,直到中午,爸爸才疲憊地把他叫了過去,說:“治廷,爸爸的工作你也看見了。我也酷愛音樂,但我并不用它謀生,否則做出的音樂就不夠純粹。而且無論做什么,只有具備一定的文化功底,才可能在這個領域有所建樹。”看著爸爸那充滿血絲的眼睛里期盼的目光,李治廷感覺自己之前的決定太任性,他重重地點了點頭說:“爸爸,我懂了,我還是先讀完大學吧。”
就這樣,在父母一番苦心勸說和“威逼”下,李治廷最終決定出國留學。2005年,李治廷考上了享譽全球的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攻讀物理專業。之所以沒學音樂,也是他接受了父母的建議——“物理是你感興趣的,并且是香港第二吃香的科目。畢業后,你可以找到一個好工作,你總不能一輩子靠父母。”
終于踏上英國的土地,這個盛產披頭士和辣妹的國家,似乎處處充滿著現代音樂的氣息,李治廷覺得來對了地方!幾個月后,他與同學組建了一支樂隊。在學校舉辦的晚會上,他時常自彈自唱一些經典英文歌及陶喆的《黑色柳丁》,臺下的聽眾興奮得大聲尖叫,這讓李治廷非常得意。
但走下舞臺,李治廷卻是自卑的。倫敦帝國理工學院不少同學都是奪得獎學金來求學的高才生,稍不留神,在國內成績優異的李治廷竟跟不上課程了。
在壓力山大的日子里,李治廷悲觀地打電話告訴父母:“我可能畢不了業。反正我的理想是音樂,畢業后就會與黎明的公司簽約,不如我就好好寫歌吧!”“你這是在逃避現實!現在好好學習,將來即使音樂做不成功,你還有自強自立的資本,否則,你就是哪一樣都干不好的人,會讓人瞧不起!”父親在電話那頭一通教訓,把整天渾渾噩噩的他徹底“打”醒了。
回過神來,李治廷決定拼了。他拿出當年學習的勁頭,死磕課業,終于,在深奧的物理專業上取得了優異成績。
2008年畢業回國時,李治廷用自己勤工儉學賺來的錢,給家人各買了一份禮物,并主動看望闊別已久的親鄰。父母欣慰地發現,昔日的“公子哥”,終于在留學生涯中磨礪成了男子漢!
留學歸來,李治廷與黎明的唱片公司正式簽約。2009年,他發行的第一張個人專輯《今天開始》,獲得當年香港多個音樂頒獎禮的新人獎。
回首成名路,李治廷坦言:“有人說我是‘富二代’,但優越的家境只是父輩努力的結果。這些年,每當我不思進取、迷失自己時,都會被父親嚴厲的愛喚醒。正是親情的溫暖與鞭策,讓我懂得,人不能拼爹,要拼實力!”
(柯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