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錦
(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FDI對安徽省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效應分析
□李 錦
(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在中部崛起和承接皖江城市帶產業轉移的大好背景下,安徽省加大對外開放步伐,積極引進外資。安徽省FDI規模越來越大,資金到位率也逐年上升,通過簡單線性回歸證實,FDI對安徽省產業結構升級有促進作用,最后就如何更有效地發揮FDI對安徽省產業結構的升級作用提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環境和合理引進外資,優化投資結構兩點意見。
FDI;產業結構升級;安徽省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深,外來資金的流入能夠改善東道國的要素的分配和流動,外商直接投資不僅僅帶來資金,還有技術、管理經驗等,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FDI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渠道有3種:第一,通過FDI方式建立的企業一般能夠提供質量更高的產品,那么前向企業可能會生產出更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另一方面,FDI為了能夠使生產成本盡量最小化,會在當代采購原材料,而為了能夠采購到合格的中間產品,外資企業會通過培訓甚至是技術轉讓的方式促進當地企業的發展,從而促進當地企業內部的產業升級,提高生產水平。第二,外資企業帶來了更高技術含量的產品,這會對當地企業產生產生示范效應,產品生命周期將會縮短,減少研發成本。而且,外資企業先進的管理技術與經營技術更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當地企業若是能夠接近這些技術,生產效率將大大提高。第三,外資企業必須與當地勞動者結合起來,才能創造效益。所以外資企業會培訓出與他們工作需求相適應的人才,有利于當地的人力資本積累。并且經過勞動力流動后,高素質的人才會進入當地其他企業,推進企業發展。總之,FDI通過這三種途徑促進企業內部的產業結構升級。
理論方面,學者們研究FDI對產業結構的影響路徑,吳國琴[1]研究發現:FDI通過產業關聯、模仿示范和人員流動三種方式來影響產業內部的升級,而周紀茜[2]認為FDI通過資金供給、技術溢出以及模仿示范三種途徑優化產業結構。
實證研究方面,學者們以多以全國或者區域為落腳點,論證FDI與產業結構升級優化之間的關系,目前也有更多的學者以省域為研究對象,具體探究FDI的產業結構升級效應。劉燦妍[3]基于錢納里標準結構模型基礎之上,通過面板模型從IFDI和OFDI相結合的角度剖析中國雙向FDI與產業結構升級之間的關系;秦宇[4]利用因子分析和VAR模型,分別從橫向和縱向兩個角度闡明中部地區產業結構與FDI的關系;趙梓瑞[5]引進區域吸收能力指標,通過脈沖響應產業結構對各沖擊的反應,實證結果表明FDI對天津市產業結構的促進作用較為明顯。
在產業結構升級指標選取上,大多數學者直接利用三大產業增加值或者三大產業占比GDP表示,簡單易行,但是并沒有真正表示出產業升級的含義。所以本文參照劉燦妍的做法,用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表示產業結構升級化。
外商投資企業投資總額在21世紀以來經歷了較快的增長,2000年投資總額為91.44億美元,而在2015年已經高達1 064.86億美元。增長速度在2002年后加快,并保持增長趨勢,尤其2015年同比增長121.73%。實際利用外資也保持了同樣的增長趨勢,2000年至2015年平均增長率為278.43%。在2006年以后實際利用投資額增長迅猛,2006年首次突破10億美元大關,短短7年時間在2013年就突破100億美元,這與中部崛起戰略有關。中部崛起戰略提供了安徽省新的發展機遇,安徽省依靠其區位優勢吸引外資,帶來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促進當地企業內部的改造升級。
實際利用金額表示FDI的真實利用水平,合同外資額可以看出外資對該地區的投資意愿,在這里用實際利用金額與合同外資額的比重來表示FDI資金的到位率。外商直接投資合同外資額在近15年內翻了5倍,表明FDI對安徽省企業投資意愿在加強。但通過橫向比較,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安徽省仍有很大的發展和進步空間。2015年安徽省合同協議FDI金額為39.38億美元,同時期江蘇省、福建省、上海市、浙江省的合同協議FDI金額均在200億美元以上。東部沿海地區由于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發達的經濟水平引致大量的FDI流入,為當地經濟和產業發展提供了穩定的保障。在安徽省承接產業轉移的大好機遇下,安徽省應該大力改善投資投資環境,吸引外資,更有效地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外商直接投資方式參與企業設立有四種形式: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外資企業以及外商投資股份制。在安徽省通過FDI設立的企業中,四種投資方式發生了改變。在21實際初期,中外合資企業利用FDI的比重最大,但是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在2007年首次跌到50%以下,并保持波動下降趨勢,截至2015年中外合資利用FDI的比重已經降至24.5%。與此同時,獨資企業利用FDI的比重在上升,在2009年超過一半,雖然后來又有下降趨勢,但是占比基本保持在50%以上。中外投資股份制企業出現時間較晚,但在規模經濟方面具有突出的優越性,能夠使社會生產規模得以迅速擴大,但是公司設立程序嚴格復雜,所以利用FDI的比例基本保持在5%左右浮動。
本文用簡單一元線性回歸論證FDI對安徽省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
基礎模型形式為:Y=α+βFDI+ε
FDI用直接利用外商投資金額表示。Y代表產業結構升級指標,用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來表示。

Li為三大產業的勞動生產率,分別用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產業增加值與各產業就業人數的比值來表示,Pi為各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質的角度衡量產業結構升級,比直接用三大產業占比衡量產業結構更加科學合理。
為了盡可能保持序列的平穩性,將變量對數化,所以最終的模型形式為:
LnY=Lnα+γLnFDI+Lnε
數據來源為安徽省歷年統計年鑒,由于數據的可得性,樣本區間為1990-2015年。
3.2.1 單位根檢驗。為了避免偽回歸的出現,在做回歸分析之前我們首先進行單位根檢驗。利用常用的ADF檢驗,結果表明產業結構升級指標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均是平穩序列,它們之間可能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
3.2.2 協整檢驗。我們對簡單回歸所得殘差進行ADF檢驗,結果表明殘差是平穩序列,所以兩者之間存在協整關系。
3.2.3 回歸分析。利用Eviews軟件進行回歸分析,得到如下結果:
Lny=0.2203LnFDI+2.355
擬合優度達到0.8577,但是DW值僅為0.37,存在一階自相關。采用BG檢驗,證實存在一階自相關和二階自相關。利用C-O迭代法消除自相關后,最終模型為:

表1 殘差單位根檢驗

模型擬合效果較好,模型結果表明,FDI能夠促進安徽省產業結構升級,FDI每增加1%,產業結構水平就會升級0.26%。
3.3.1 安徽省產業機構不合理。安徽省目前仍處于“二三一”階段,第二產業是安徽省的主導產業,目前仍占比50%以上,第一產業比重持續走低,第三產業比重增長緩慢。
3.3.2 FDI產業結構特征。與安徽省產業結構分布相適應,FDI在三次產業上的分布也呈現“二三一”現象。FDI在第一產業上的比重最低,在2%上下浮動。雖然安徽省是農業大省,但是產業發展水平比較低,機械化生產水平不高。而且由于農業投資周期長,風險大,對外商投資的吸引能力弱。安徽省第二產業實際利用外資的比重最高,其中2006年達到最高水平78.64%。近些年,第二產業實際利用外資的比重微有下降,但仍然占據了外資的絕大部分。與此同時,第三產業使用外資的力度在加大,反應了第三產業正在向好發展。
從以上分析結果可知,FDI對安徽省產業結構升級具有促進作用。安徽省目前產業結構為“二三一”模式,產業結構不合理,而各大產業利用FDI的比例呈現同樣分布。為了能夠有效發揮FDI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優化作用,提出以下兩點建議:
第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環境。
投資環境與引資規模密切相關,所以安徽省應該制定更有效的產業政策促進產業發展,健全相關規章制度,保障外資的安全。在“互聯網+”背景下,提倡創新,努力實現產業結構升級的新突破。
第二,合理引進外資,優化投資結構
引導FDI對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投入。第一產業發展較為落后,但這是社會穩定發展的前提,必須保持一定的投資力度。而第三產業是產業發展的方向,在經濟增長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另一方面,雖然第二產業實際利用外商投資的比重最大,但是安徽省的第二產業主要是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所以要積極引導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使FDI先進的管理技術服務于這些行業。
[1]吳國琴.FDI影響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機制與對策分析[J].決策統計,2016(18):151-154.
[2]劉燦妍.中國雙向FDI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效應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5(15):117-119.
1004-7026(2017)15-0037-02
F832.6;F121.3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5.023
李錦(1995-),女(漢族),安徽桐城人,安徽財經大學2014級本科生,主要研究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