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增速世界第一,引擎作用強勁
在2015年經濟增長速度全球第一的桂冠,被印度奪走之后,2016年,在經濟繼續下行的情況下,中國又成為世界經濟增速第一的國家。
1月1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據該組織的獨立估計,中國2016年經濟增速為6.7%,印度為6.6%。2015年兩國增速分別為6.9%和7.6%。這也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速重回全球第一。

而在增長速度重歸世界第一的情況下,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增長引擎作用,日益呈現。近年來,美國、歐洲、日本等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速度依舊低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明顯減弱。而印度等國雖然增速較快,但由于經濟規模不大,大概只有中國的五分之一,對世界經濟的拉動作用雖然很有力量,但還不能成為帶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力。巴西、俄羅斯等國尚未走出衰退的陰影。公認的判斷是,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
國家統計局對比數據,也證實了這一判斷。數據顯示,2011—2015年,中國增長對全球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8.6%、31.7%、32.5%、29.7%、30.0%,而美國分別為11.8%、20.4%、15.2%、19.6%、21.9%。在2016年,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引擎作用依舊強勁。德國媒體報道稱:IMF相信,2016年度中國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了1.2個百分點。而美國只貢獻了0.3個百分點,歐洲的貢獻更只有0.2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中國的貢獻率遠超所有發達國家之和。”
據稱,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居全球首位,達到33.2%,占據全球貢獻率的三分之一。
換句通俗的話講,中國經濟打個噴嚏,全球經濟就感冒,已經成為現實。
(閩商闖四海)
更正:
本刊2016年第5期中刊登的《不同級別產品共線生產的可行性探討——以食品添加劑瓊脂和藥用輔料瓊脂為例》(文章編號:1007—550X (2016)一0043—04)一文中,第44頁,表1 :
原描述:

項目環潛在失效模式潔凈區微生物污染潛在失效后果混淆
更正為:

項目環潛在失效模式潔凈區微生物污染潛在失效后果污染